作品原文
雨中再賦海山樓詩
百尺闌乾橫海立,一生襟抱與山開。
岸邊天影隨潮入,樓上春容帶雨來。
慷慨賦詩還自恨,徘徊舒嘯卻生哀。
滅胡猛士今安有,非復當年單父台。
作品鑑賞
北宋末年, 金兵大舉南侵, 靖康元年冬, 金兵攻破北宋京城汴京 , 已做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和欽宗兩個皇帝同時做了金人的階下囚。北宋也從此滅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變。京城陷落, 舉國震驚, 大批政府官員和知識分子紛紛南逃, 當時任陳留監酒的陳與義, 也加進了這一流亡的行列。
陳與義, 字去非, 號簡齋, 河南洛陽人。徽宗時曾任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後來被貶為陳留監酒。南宋政權建立後, 出任過浙江湖州知府、參知政事等官。與義為官剛直清廉, 又是一位主張抗金的愛國詩人, 在當時的詩人中頗有影響。他的詩早期受江西詩派的影響, 崇尚瘦硬風格, 追求字字有來歷, 尋章摘句, 以工為巧。靖康之變後, 詩人目睹亡國的慘變, 又經過流亡的艱苦生活, 詩風有了很大的變化, 傾向於杜甫, 面對現實, 抒發感憤沉鬱之音。
在歷代入粵文人中, 陳與義是官職較高, 詩壇上影響較大的詩人之一。陳與義從陳留起步南逃, 隨著流亡的人流, 經襄陽, 入湖南, 輾轉桂林, 最後流亡到廣東。他在廣東期間,寫了不少懷念故國, 傷國難的詩, “ 萬裡衣冠京國舊, 一般風雨晉康城” , 這是他在廣東康州縣抒發的懷國之思。到了封州, 他登上小閣樓, 舉國遠望, 但見山野莽蒼, 想到家亡國破, 感慨系之, 發出這樣的悲嘆. “共登小閣春風裡, 回望中原夕靄時” 。《雨中再賦海山樓詩》, 是他在廣州期間寫的一首繫念故國的較有代表性的詩作。據有關史料記載, 詩中所寫的海山樓舊址在廣州鎮南門外, 是宋仁宗時廣東經略安撫使魏炎所建。海山樓依山臨江, 軒宇壯麗, 被譽為“ 山以拱輯, 百越偉觀, 此為第一樓, 下即市舶亭。” 陳與義寫《雨中再賦海山樓詩》之前, 寫有《登海山樓》詩,但《雨中再贖海山樓詩》卻是另一種格調, 借景道情, 優傷國難, 抒懷明志, 劈頭就是“百尺闌頭橫海立, 一生襟抱與山開” , 我們好像看見一位優國的猛士, 站在海山樓上, 面對茫茫大海, 拍遍欄乾, 橫眉挺立, 國家的安危, 民族的危難, 都一一充滿了與山一樣開闊的襟抱。
詩一開始就把人們引進一個憂傷國事的悲槍的氣氛之中。接著詩人寫道. “ 岸邊天影隨潮入, 樓上春容帶雨來。” 這是寫景, 寫了天影、海潮、雨中的樓台, 但景語含情, 賦予非常濃烈的感情色彩。海潮拍岸, 天際風雲隨著海潮湧向樓台,樓台春雨, 猶如點點淚痕, 容頗變色。這既點出了雨中賦詩的特定情景, 又象徵著國亡家破的悲痛和哀恨。汴京陷落, 康王趙構在杭州即帝位, 建立南宋政權。但趙構根本就不打算把金兵馭逐出國土, 而是偏安江左,任用以秦檜為代表的投降派, 實行妥協投降政策。“慷慨賦詩還自恨,徘徊舒嘯卻生哀”, 這是詩人對時局發出的憂傷和哀恨之音。儘管慷慨賦詩, 徘徊舒懷, 但哀者自哀, 恨者自恨, 哀恨不僅不能消除, 反而更增添哀愁。這兩句詩, 既有憂國的哀愁, 而又有報國無門的憤旅, 哀怨情深, 矛頭指向了投降派, 指向了南宋最高統治者, 強點的故國之思, 愛國之情, 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詩的結語是積仇組恨的點睛之筆。“ 滅胡猛士今安有, 非復當年單父台” ,這兩句是從杜甫的《昔游》詩句中演化而來的。杜甫的原詩云. “ 昔者與高、李, 晚登單父台, ” “ 猛士思滅胡, 將帥望三台。” 安史之亂後, 杜甫於大曆元年移家夔州, 從此困居山城, 幾乎與人世隔絕。這時期杜甫寫了不少憶念前塵影事的敘事詩, 《昔游》是其中的一首。詩中回憶他在安史之亂前, 曾與李白、高適有梁作之游, 也想起了當年安祿山由於討伐契丹有功而向朝廷要挾高官厚祿之事。陳與義在這裡借用杜詩典故, 而反用其意, 哀嘆金人長驅直進, 中原國土, 橫遭踐踏, 詩人感慨地發問滅胡的猛士哪裡去了( 這實質是對南宋統治者偏安求和的投降政策的有力鞭撻, 而在“滅胡猛士今安有” 的慨嘆之中, 人們更強烈地感受到詩人抗金愛國的情懷。愛國家, 愛民族, 這是愛國主義思想的主要特徵。我國文學中的愛國主義傳統, 自詩經、屈賦以來, 歷史悠久, 歷代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