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極介紹
離子選擇性電極:(電極結構、晶體電極(均相晶膜電極(F-、Ag2S)、多相晶膜電極)、流動載體電極(K+、Ca2+)、敏化離子選擇性電極)
基本特性
離子選擇性電極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靈敏度、回響範圍、選擇性係數、回響時間、穩定性、內阻、準確性)
電極構造
離子選擇電極的構造主要包括:
電極腔體――玻璃或高分 子聚合物材料做成
內參比電極――通常為Ag/AgCl電極
內參比溶液――由氯化物及回響離子的強電解質溶液組成
敏感膜――對離子具有高選擇性的回響膜
發展歷史
離子選擇性電極的分類 1906年發現玻璃膜電位現象,1929年製成實用的玻璃pH電極;上世紀50年代末製成了鹼金屬玻璃電極;1965年製成了鹵離子電極;隨後,有選擇性回響的各種電極得到迅速發展。1976年,IUPAC建議將這類電極稱為離子選擇性電極(SIE),並作詳細分類。
回響範圍
標準曲線成直線部分的範圍為能斯特回響範圍(一般為10-1~10-6 mol/L),在這一範圍內,對一價離子的直線斜率應為:57~61mV/p aI;
2.選擇性係數與玻璃電極的相似。
3.回響時間-從電極插入到電位值穩定在±1mV時所需時間。
4.穩定性-用隨時間延長電位的變化值表示。
5.內阻-選擇性電極的內阻較高,一般為104~109 Ω。使用阻抗高的電位計。
6.準確性-用分析結果的相對誤差與電動勢測量誤差的關係表示。當測量誤差為1mV時,對一價離子可能引起的濃度相對誤差約為4%;二價離子約為8%。
其它套用
能用於測定無機、有機、生物離子;
能用作線上檢測的感測器;工業生產、環境監測、單細胞及生命活體的分析監測;
電位法測定離子的活度,因此,是研究化學平衡(常數測定)和物理化學基礎理論(熱力學、動力學、電化學)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