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黍期

雞黍期
拼音:jīshǔqī
ㄐㄧㄕㄨˇㄑㄧ
解釋: 1.同"雞黍約"。

詞目: 雞黍期

解釋: 同“雞黍約”。指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
典源《後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列傳·範式〉~2676~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一名泛。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式仕為郡功曹。後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於子,是非死友,復欲誰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尋而卒。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太守雖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許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式未及到,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異,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鹹為揮涕。式因執紼而引,柩於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脩墳樹,然後乃去。[1]釋義東漢範式在他鄉與其至友張劭約定,兩年後當赴劭家相會。劭歸告其母,請屆時設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劭謂式信士,必不乖違。至其日,式果至。二人對飲,盡歡而別。事見《後漢書·獨行傳·範式》。後以“雞黍約”為友誼深長、聚會守信之典。亦稱“雞黍期”等。編輯本段運用示例唐高適《贈別王七十管記》詩:“款曲雞黍期,酸辛別離袂。”
唐唐彥謙《道中逢故人》詩:“良會若同雞黍約,暫時不放酒杯空。”[1]編輯本段相關閱讀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今山東省金鄉縣),一名氾。範式年少時在太學學習,與同學張劭是好朋友。張劭字元伯,汝南人。二人結束學業,一同歸回故里。分手時範式對張劭說:“兩年之後,我將去拜訪您的尊親,見見你的家人孩子。”於是兩人約定了相見的日期。兩年後,約定的日期快到了,張劭對母親說明情況,請求準備好酒菜等候範式。張母說:“已經分別兩年了,相距千里,你怎么能相信這話能實現呢?”張劭回答:“范巨卿是誠信之士,一定不會違約的。”張母說:“果真這樣,我就為你們釀酒。”到了決定的日子,範式果然如期而至。他拜見了張劭的母親,和張劭相聚飲酒,盡歡而別。分別後範式做官至山陽郡功曹,和張劭一直未再見面。張劭的積年舊病越來越沉重,他的同鄉郅君章﹑殷子徵每天早晚都來探望他。張劭臨終時嘆息說:“很遺憾不能見到我的'死友'”。子徵說:“我和君章盡心盡力照顧你,這還算不得'死友'的話,還有誰算得上呢?”張劭說:“像你們二位這樣的,是我活著的朋友。而山陽的范巨卿,才算得上我生死相交的朋友。”不久他就去世了。一天,範式突然夢見張劭戴著黑色的帽子,帽子上的帶子也沒有繫上,光著腳,對他呼喚道:“巨卿,我已經於某天死去了,另一天就要下葬,就此永遠陰陽兩隔。你即使沒忘了我,也見不到我了。”範式突然驚醒了,悲傷嘆息,流下淚水。他稟告了太守,請求前去奔喪。太守雖然不信,但也不願過於違背範式的心情,就答應了他。範式脫去官服,穿上與朋友相見的衣服,趕赴張劭下葬的日期,快馬加鞭,急速趕路。範式還未趕到,葬禮已經開始舉行。當到達墓地,將要下葬的時候,棺木怎么也放不進墓穴。張劭的母親撫摸這棺木哭著說:“你還有什麼祈望嗎?”於是就把棺木停在外面一段時間。接著就看見有白車白馬,一路號哭而來。張母遠遠看見,說:“這一定是范巨卿到了。”範式趕到後,叩拜行喪禮,說:“元伯你上路吧,我們各自走在生死兩條路上,就此永別了。”來參加葬禮的有上千人,全都流下了眼淚。範式拉著棺木上的繩子走在前面,棺木才開始移動了。範式留下來,為張劭修好墳墓,在墓地周圍種上樹木,一切收拾停當,才離去了。範式誠信赴約、為死友下葬的故事在當時廣為流傳,成為千古佳話。範式張劭這種生死相約的誠信精神感人至深,範式家鄉人民自發捐資修建了廟宇,紀念二位賢士,並把範式家鄉山陽范莊,更名雞黍村,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山陽郡太守聞知後,遂上表奏請。漢明帝感其誠信,遂下令撥款修建范張祠,命名為“二賢祠”。明成化年間,知縣央盛德復修。清康熙四十八年,由民間自發再次重修,並刻有重修記事碑。範式的誠信之舉,在金鄉留傳下了“雞黍之約”的千古佳話。這段佳話在《後漢書》和《喻世明言》中均有記載,《搜神記》、《金剛經》中也有記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