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女人有時就像水磨年糕,圓潤白皙,可是冰冷時硬硬的,只有溫暖時才軟軟的,她們更需要紅色來襯托,需要寬厚來體貼,需要溫暖的窩,需要豐富的生活內涵,紅色的是韓國辣醬,寬厚的是美味的雞胸,溫暖的窩是雞蛋餅,豐富的是彩椒和豌豆。點綴的是星星點點的黑芝麻。起活,全齊了。
食材
主料:年糕條、豌豆、雞柳、水磨年糕片、雞蛋
配料:紅彩椒、油、料酒、醬油、辣椒油、韓國辣醬、熟黑芝麻、土豆燉骨頭
製作方法
1、紅彩椒切條。雞柳洗淨拭乾水,切成條加入料酒、鹽、油,醃製10分鐘。
2、燒熱鍋內放油,放入醃好的雞柳快速炒散,至肉色變白,加入韓國辣醬,注入開水,加入醬油、,倒入年糕條拌炒均勻。
3、最後放少許白糖大火煮1~2分鐘收濃湯汁。
4、待年糕條煮軟,倒入紅彩椒、豌豆攪拌均勻關火。
5、另取一鍋,將雞蛋打散,鍋燒熱放入少量油,倒入蛋液攤成雞蛋餅,一個取出切細絲,另一個將微波爐里的雞柳年糕取出像披薩一樣擺在蛋皮上,裝盤時加入1湯匙辣椒油,撒熟黑芝麻即可。
營養價值
年糕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煙酸、鈣、磷、鉀、鎂等營養·健康元素。
食用需知
年糕含水分少,不容易消化,吃後易生痰。因此,患消化不良、胃、腸疾病及哮喘的人不宜多吃。老人、小孩或病人更需慎食;肥胖、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如腎臟病、高血脂的人要適可而止。
歷史文化
玉米年糕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餘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中就發現了顆粒飽滿、保存完好水稻的種子,這說明早在七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種植稻穀。漢朝對米糕就有“稻餅”、“餌”、“糍”等多種稱呼。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古人對米糕的製作也有一個從米粒糕到粉糕的發展過程。公元六世紀的食譜《食次》就載有年糕“白繭糖”的製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飯,及熱於杵臼淨者,舂之為米咨糍,須令極熟,勿令有米粒……”即將糯米蒸熟以後,趁熱舂成米咨,然後切成桃核大小,晾乾油炸,滾上糖即可食用。早在遼代,據說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習俗。到明朝、清朝的時候,年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吃,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濃重的歷史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