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據說,雞婆糕也是神農傳授的。神農下鄉採藥,來到一農家討水喝,看見這家主婦正在做米糕,於是坐下來幫忙。神農順手捏了幾個雞、鴨、鵝等動物形象,竟使得這家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從此以後,安仁人年年都要在元宵節這天做雞婆糕,以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雞婆糕文化
大米是國人的主糧,大米的食法主要是煮成米飯。但逢年過節做成糕點的也不少,而且風味獨特。湖南安仁的雞婆糕也是米做的糕點,追求的卻不是風味的獨特而是外形的“好看”。農曆春節過後的正月,在湖南省安仁縣民間流傳著用米粉琢“雞婆糕”的習俗,現代人也稱之為“元宵米塑”。村民們或一家人圍著火爐琢“雞婆”,或走家串戶交流雕琢技術,其樂融融。有的村還舉行雕琢技藝大比拼,大人小孩都可以參賽,選出一個當年的雕琢高手。到了正月十五的這一天,便用“雞婆糕”敬神靈,敬祖宗,有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之意。近年來“雞婆糕”的製作更趨向藝術化、商品化、市場化,其形狀各異,看著一盤盤米塑就宛如進了一個動物園。 元宵節那天,安仁人往往一家人圍坐一起,擺上案板,將磨好瀝乾的米粉揉好,男女老少一齊動手,通過抻、拽、搓、捏等不同手法,將米粉團做成各種動物形象(因主要是雞,故稱“雞婆糕”),然後上蒸籠蒸。蒸好後沾上糖、蜜就可以吃了。但無論大人小孩都不會馬上吃掉,因為雞婆糕的價值在“看”而不在“吃”,人們總要拿在手上把玩一兩天。
雞婆糕對小孩子來說,元宵節最高興的事就是做雞婆糕了。他們總是要求大人把自己親手做的小雞小狗放在蒸籠的最上邊,這樣蒸出來後第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傑作”了。雞婆糕還是親朋好友、鄰居鄉親互贈的佳品,被贈人都會說上一聲:真漂亮,真好看,你們家老張(或老李、或老趙、或老譚)真厲害。這時的家庭主婦的笑臉就跟花兒一樣的美。
發展
隨著歲月的推移,吃“雞婆糕”的傳統便趨向藝術化、商品化、市場化,每逢正月,各家各戶便圍坐在一起,和米粉,捏雞婆,其樂無窮。許多民間高手便做出形狀各異,美觀可口的“雞婆糕”,諸如“金雞鶴 立鬧新春”的大屏盤;雞、狗、豬、鴨等交相輝映的大聚會,還有近幾年又新添了米粉做的小汽車、小飛機等現代化產品的“雞婆糕”,並且挑著到市場上銷售。一角錢一個的、一元錢一小盤的賣得十分紅火,深受居民特別是小孩子們的喜愛,他們買回後用鍋或蒸或炸,然後蕉著白糖、蜂糖吃,有的則用火爐烤著吃,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