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兵物語

《雜兵物語》也譯為“小兵故事”,完成於17世紀左右,據傳為松平信興著作。本書是一本語錄選集,收集了槍足輕、弓足輕、荷運等各種雜兵的關於自我實戰經驗的論述,以及一些老年人關於足輕作戰經驗的認識看法。

簡介

『雜兵物語』完成於17世紀左右,意為“小兵故事”,據傳為松平信興著作.實際作者不明。

本書是一本語錄選集,收集了槍足輕、弓足輕、荷運等各種雜兵的關於自我實戰經驗的論述,以及一些老年人關於足輕作戰經驗的認識看法。隨著太平之世的延續,有實際戰場體驗的人越來越少,戰場上的常識作為一門知識技術,逐漸被人們遺忘了。懷著這樣的危機感,作者採用了通俗易懂的語錄形式,介紹複雜深奧的作戰技巧。《雜兵物語》的真正重要之處在於它意識到普通士兵對具體戰爭的重大作用。而在以往的文學作品,如《平家物語》、《太平記》,幾乎無一例外地只集中於描述著名武士個人的武勇。

作者簡介

松平信興(1630-1691)是大河內第一代藩主,父親松平信綱是當時國內屈指可數的優秀將領,曾勝利平定九州的天主教徒叛亂。這是武士軍隊參與的最後一次戰鬥。島原之亂是信奉天主教的武士和農民叛變幕府的起義,信興有可能從對手不屈不撓的精神與作戰技巧中獲得了某種啟示。

圖書內容

以下是書中的插圖

鐵炮足輕

左側這位是一名裝備火繩槍的足輕。他帶著一些備用的推彈桿,裝在腰上的布袋裡,像箭囊里的箭一樣。導線索繞在左手腕上。鐵炮小頭是火繩槍隊的指揮官。右側插圖中所描繪的這位鐵炮小頭,直接指揮火繩槍兵。他的指揮官身份標誌是手中塗紅漆的“手杖”,這是一根由竹管裝著的強力推彈桿,可在某個火繩槍兵的推彈桿損壞時作為備用。鐵炮小頭的左臂上還繞著多餘的導火索。

弓足輕數槍擔

足輕槍兵是《雜兵物語》中所描述的專門足輕部隊中的第三種。他們使用的槍有兩種,一種是長柄槍,與歐洲的長矛相似;另一種是短柄的鑓。
右圖為一名槍小頭(槍兵隊的指揮者)手持一桿鑓。注意槍尖有鞘,這一點與歐洲是不同的。
左圖為兩名槍兵。其中右邊那一位帶著三件戰利品:系在鑓上的兩把刀,以及這些刀的原主的首級。注意他的衣裾上的繩子搭在自己的刀鞘上,這種系刀的方式稱為“刀”式,刀刃朝上。與之相反,武乾通常是將刀掛在鉤上,刀刃朝下,稱為“太刀”式。

馬印持旗差

軍隊中最弱的是扛旗幟的足輕。左圖中的足輕帶著一面旗印(旗幡,固定在橫樑上),身體右側掛著一個皮套,旗竿插在裡面。最勇敢的是為大名扛馬印的人,馬印標誌著大名本人的所在地點,招致敵人最猛烈的攻擊。右圖中的足輕背後鎧甲上裝著一個大的套子,用來插馬印的竿子。馬印用繩子固定著。

持筒

左:肩背火繩槍的足輕。右:手持推彈桿的足輕,火槍插在腰帶上。

持弓

攜帶大名的武器,是一項重要職責。此圖出自《雜兵物語》,圖中是為主君攜帶弓箭的隨從。弓和箭安在一個牢固的木架上,木架可以平放。

挾箱持

足輕演變至最後階段,成為統一制服的步兵,如《雜兵物語》中這幅精美的插圖所示。注意看足輕在穿上盔甲前如何將兩把刀插入上帶(腰帶)中。兩條管狀的袖子分別在前方和後方繫上;長褲在膝和踝處紮緊。圖中清楚地畫出了兩條肩帶及旁邊的繫繩。地上是他的乾糧袋,紮緊的每一截里是一天份的飯糰。
足輕的標準裝備:陣笠,腰帶,桶川胴(鎧甲),乾糧袋,以及渡河用的漂浮物。
馬取:
一名足輕用自己的陣笠當碗,盛水給馬喝。那匹馬顯然相當難對付,注意看它的兩條前腿用帶子捆在一起。馬鞍後方是兩個袋子,裝著米和黃豆。主君的火繩槍放在馬鞍右前方的皮套里。

箱持

火繩槍兵不能像弓兵利用敵人的箭那樣回收敵人的子彈,因此需要彈藥運輸工背著沉重的箱子,向火繩槍隊提供彈藥。

荷宰料

戰鬥中運輸大量物資的主要方法是馱馬。圖中的馱馬馱著兩袋米,還有一面用於標識所屬部隊的小旗。 相比起此前的戰爭,剃刀在戰國時期的運用減少了。前面的足輕是馱馬隊的護衛。

夫丸

鐵制的陣笠可為足輕的頭部提供最佳保護,還免去了另外攜帶鍋子的煩勞。一名足輕將陣笠系在樹枝上,用它來煮飯。他的腰帶上別著一把手斧。米從糧袋的一節里倒出來。用陣笠做飯會影響足輕裝束的美觀,因為陣笠前方漆有家紋。

若黨

是這樁痛苦的戰地外科手術。它至少表明,日本軍隊並不拋棄傷者,也不堅持用切腹來解決問題。圖中的傷者眼眶中插了一支箭,一位同伴將他的頭牢牢縛在樹上,另一人拿著一把鉗子走近他。“主刀醫生”破損的鎧甲顯示,他本人也參與了戰鬥。注意看畫前方地面上放的火繩槍,是放在皮套里的。

並中間

他們除陣笠之外基本沒有任何防具。左邊的人腰帶上插著一根木製水勺。右邊的人牽著馬,脖子上掛著一根備用的韁繩。圖中的馬鞍畫得十分精細,鞍頭上的繩結是系馬鞍肚帶的地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