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保險代理人沃爾特 (弗萊德·麥克莫瑞 飾)在賣汽車 保險時認識了車主的美艷妻子菲利絲 ( 芭芭拉·斯坦威克 飾)。在這位蛇蠍美人的煽動下,聰明的代理人沃爾特設下了賠償金額加倍的死亡陷阱。沃爾特與菲利絲合計謀害菲利絲的丈夫,以便詐領巨額保險金。而菲利絲丈夫的保單上有一附筆,若因死於火車輪下則可獲得雙倍賠償 。
一切進行的非常順利,菲利絲的丈夫死掉了,沃爾特和菲利絲兩人的愛情和金錢似乎都有了保障。然而,保險調查員凱斯卻覺得事有蹊蹺,於是開始調查整個事件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沃爾特·奈夫 | 弗萊德·麥克莫瑞 |
菲利絲·狄金森 | 芭芭拉·斯坦威克 |
巴頓·凱斯 | 愛德華·羅賓遜 |
Sam Garlopis | 福圖尼奧·博納諾瓦 |
Mr. Jackson | Porter Hall |
Lola Dietrichson | Jean Heather |
Mr. Dietrichson | Tom Powers |
Nino Zachetti | Byron Barr |
Edward S. Norton, Jr. | Richard Gaines |
Joe Peters | John Philliber |
Joe Peters | James Adamson |
Pullman Porter | James Adamson |
Train Conductor | 埃德蒙·科博 |
Conductor | Kernan Cripps |
Redcap | Harold Garrison |
Man in Drug Store | Eddie Hall |
Man | George Magrill |
Fat Shopper in Market | Constance Purdy |
Pullman Conductor | Dick Rush |
Pullman Porter | Floyd Shackelford |
Pullman Porter | Oscar Smith |
Man Reading Book | 雷蒙德·錢德勒 |
Pullman Porter | Billy Mitchell |
職員表
製作人 | Buddy G. DeSylva、Joseph Sistrom |
原著 | 詹姆斯·M·凱恩 |
導演 | 比利·懷爾德 |
副導演(助理) | Charles C. Coleman、Bill Sheehan |
編劇 | 雷蒙德·錢德勒、比利·懷爾德 |
攝影 | John F. Seitz |
配樂 | 米克羅斯·羅茲薩 |
選角導演 | Harvey Clermont |
美術設計 | 哈爾·佩雷拉 |
服裝設計 | 伊迪絲·海德 |
布景師 | Bertram C. Granger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影片段預告絮
•導演最初設計的結局是凱斯目睹沃爾特走進毒氣室。
•男主角沃爾特·奈夫最初叫沃爾特·奈斯,但比利·懷爾德後來發現有一個叫沃爾特·奈斯的人居住在比佛利山,而且恰巧也是保險業務員,為了避免給他造成不良影響,才改為沃爾特·奈夫。
•片中有一場戲是沃爾特和菲利絲在作案之後無法發動汽車,這個場景是導演比利·懷爾德後來擴充的情節,因為比利·懷爾德在結束一天的拍攝之後,同樣無法發動汽車。
•芭芭拉·斯坦威克佩戴的金色假髮是導演比利·懷爾德的主意。
•在編寫劇本過程中,比利·懷爾德同雷蒙德·錢德勒相處得並不融洽,兩人常常產生爭執。
•沃爾特·奈夫的角色最初由喬治·拉夫特扮演;由於喬治·拉夫特堅持與原著截然相反的結局,這也導致他失去出演該片的機會。
穿幫鏡頭
•當沃爾特第一次吻菲利絲時,畫面中沃爾特的扮演者弗雷德·麥克默里的手上戴有戒指,這個紕漏直到後期製作時才被發現。
•菲利絲射中奈夫之後,奈夫抓住了小臂,但當他離開時,握住的卻是大臂;而在最後一段中,血是從奈夫的肩部流出來的。
•片中有一場戲是菲利絲躲在門外偷聽沃爾特同凱斯的談話時,差點被開門的凱斯發現;這段情節不可能在現實中發生,因為美國公寓的門都是朝里開的。
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1945年 |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雙重賠償》 | 提名 |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比利·懷爾德 | ||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劇本 | 雷蒙德·錢德勒、比利·懷爾德 | ||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 芭芭拉·斯坦威克 | ||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黑白) | John F. Seitz | ||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 | Loren L. Ryder | ||
第1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 | 米克羅斯·羅茲薩 |
製作發行
發行公司
時間 | 名稱 | 國家 |
1944年 | 派拉蒙影業公司 | 美國 |
1945年 | Paramount Pictures | 芬蘭 |
1946年 | Paramount | 法國 |
1947年 | Motion Picture Export Association | 荷蘭 |
1998年 | Image Entertainment Inc. | 美國 |
2000年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 阿根廷 |
2004年 | Universal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國 |
2005年 | 4 Front Video | 英國 |
2006年 | 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 | 澳大利亞 |
2006年 | Universal Studios Home Video | 美國 |
2006年 | Versátil Home Vídeo | 巴西 |
上映日期
時間 | 國家 | 時間 | 國家 |
1944年4月24日 | 美國 | 1947年3月6日 | 西班牙 |
1944年11月27日 | 瑞典 | 1947年8月9日 | 義大利 |
1944年12月7日 | 澳大利亞 | 1948年4月5日 | 丹麥 |
1945年8月24日 | 葡萄牙 | 1950年6月6日 | 西德 |
1945年10月26日 | 芬蘭 | 1952年3月28日 | 奧地利 |
1945年 | 土耳其 | 1953年12月12日 | 日本 |
1945年 | 比利時 | 2002年7月5日 | 墨西哥 |
1946年7月31日 | 法國 | 2012年6月25日 | 英國 |
影片評價
《雙重賠償》是影史最偉大的黑色影片之一。影片的電影風格以及重重的懸念都對懸念電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一部經典黑色電影,《雙重賠償》有著成熟老練的鏡頭語彙,精巧大器的結構以及寓意深刻的內涵。《雙重賠償》表面上是指雙倍賠償的保險金,它既是該片故事的核心,也是人物行為的最主要動力源,同時也是引發悲劇的導火索,幾乎所有的矛盾衝突和劇情都和它有關。該片的劇情不僅起伏跌宕,而且扣人心弦。然而在情節層面之下,該片的片名和劇情其實還包含著編導的道德寓意。該片告訴觀眾貪慾不僅毀滅了片中男女主角的靈魂和肉體,還毀滅了他們的愛情和生命 。 (《新世紀劇壇》評)
《雙重賠償》是黑色電影的代表作,它具有黑暗而壓抑的背景氣氛以及黑色電影的標準元素 。該片在創意和細膩這兩個方面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片中有一場戲是男女主人公一起出現在超市中,導演將整場戲一分為二,並為利誘到威逼的節奏轉變起到了緩衝的作用。在超市這種公共場所中,男女主人公小心說話的危機感既有生活邏輯的真實,又充滿了戲劇張力。這一細節的細膩處理,不但準確地展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更體現了導演獨具匠心的創意 。 (《南方都市報》、《新世紀劇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