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廣東省多項經濟指標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成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然而,在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廣東面臨著一系列的發展難題,如人均發展水平落後、區域發展不協調、環境資源壓力加劇、土地瓶頸制約突出、社會管理壓力加大及人口結構素質不夠最佳化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東如何繼續先行一步,勇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最近,廣東省委、省政府果斷推出了產業與勞動力"雙轉移"戰略,決定在未來五年,用500億元左右的資金推動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以破解科學發展難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這是廣東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的第一個重要成果,事關廣東發展大局,對廣東今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金融風暴“寒風”之下,廣東省的管理者們開始出現在廣東各地進行現場辦公。2008年11月初,在以推進“雙轉移”為主要內容的“第五屆珠江三角洲地區與山區及東西兩翼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上,廣東省副省長佟星接受了《中國經濟周刊》的專訪,並介紹了廣東省的經濟現狀及以產業、勞動力轉移為核心的“雙轉移”戰略實施情況。
目標
力爭到2012年,珠三角地區功能水平顯著提高、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在辦好現有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產業轉移園)基礎上,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產業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轉移集群,推動我省產業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人力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勞動力素質整體提升,就業結構整體最佳化,本省勞動力就業比重提高,農村勞動力在城鎮就業以及向二、三產業轉移成效顯著。力爭做到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大見成效。
措施
產業轉移政策措施
包括實行產業轉移集聚發展;加大用地扶持力度;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環境保護。
勞動力轉移政策措施
加快省內勞動力向珠三角發達地區轉移;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鼓勵企業招用本省農村勞動力;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優秀農民工激勵機制等。
實施
廣東正實施‘雙轉移’政策,即使沒有金融風暴的影響,這些企業也會轉移,也會搬遷。此外,廣東還有很多新增長的企業。2008年1-9月,全省註銷企業有5萬多家,但新登記註冊的企業有9萬多家。這些新登記註冊的企業中有很多是小企業。廣東省的‘雙轉移’政策不會因金融風暴的影響而停下來,相反會成為應對金融風暴的一項重要對策。”2008年11月12日,針對一些境外媒體對廣東省情的誇大和渲染,廣東省副省長肖志恆做了上述說明。
廣東省中小企業局也向記者出示了會同廣東省工商局統計的全省企業新註冊數目,以及注吊銷情況。據統計,2008年1—9月,全省各類市場主體共注吊銷企業62361家,與此同時,全省新註冊企業總數100634家,全省新註冊企業總數與注吊銷企業總數比較,淨增加38273家。
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在湛江進行專題調研時表示,現在大家都很關心廣東經濟遇到的困難,“但大家要認真分析一下,現在倒閉的是什麼企業,有著名的大企業嗎?沒有!我判斷,這些企業總體上講,都是落後的生產能力。政府決不能去乾市場經濟不允許幹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後的生產能力。”
爭議
汪洋書記的這番話在網路上引起了一些爭議。對於這些聲音,汪洋書記作了明確的表態:“這些爭議中,有的贊成,有的反對。我也想了,廣東改革開放三十年,走的是自己的路,讓別人議論去吧。現在仍然是這樣,走我們自己的路,科學發展的路,讓別人議論去吧。不管別人怎么說,雙轉移要堅決,騰籠換鳥要堅決。千萬不要因為要保增長,不管什麼都繼續上。”
“30年前,我們選擇了市場經濟,享受了市場經濟帶來的快速發展的快樂,今天,我們也要勇敢地面對市場周期性波動帶來的痛苦。從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廣東用一個姿態快跑了十多年,現在放緩了一些速度,調整一下姿勢,提高一下長跑動作的技術含量,應當是很正常的事情。”汪洋書記的這番話斬釘截鐵。
促進
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及一系列配套檔案的安排,2008年—2012年,省財政將安排欠發達地區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發展專項轉移支付資金75億元,支持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的貼息貸款及基礎設施建設;以競爭方式擇優扶持欠發達地區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園區建設專項資金共75億元;安排產業轉移獎勵資金共25億元;且每年安排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專項資金10億元以上等,未來五年內廣東省投入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的財政資金將超過400億元。
通過大投入,既可加快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轉入地的承接能力,降低轉入企業的經營成本;又可在外需低迷的情況下拉動投資和內需,保持經濟運行平穩,減少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的衝擊。
進展
珠三角地區成為廣東省產業轉移的主要轉出地,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轉移的企業中有75%左右由珠三角地區轉出。珠三角地區通過將勞動密集型等產業轉移到東西北地區,進而發展資金更密集、技術更先進的產業,逐步實現自身的產業轉型升級。
經廣東省政府批准認定的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有28個,每個欠發達地市至少有一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28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總規劃面積24.80萬畝。已認定的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截至2008年9月底已投入開發資金100多億元,協定投資額超過960億元,園區用工近15萬人,其中本地勞動力8.13萬人。已認定的省產業轉移工業園主要承接紡織服裝(含製鞋)、電子通信、玩具、箱包、家電、塑膠製品、家具、金屬製品、客車、精細化工、建材、鐘錶業的產業轉移項目。
影響
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廣東省的“雙轉移”戰略已經實施,而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業,正在經歷要么關 停,要么升級、整改,要么外遷的“產業變革”中。
金融危機的到來,讓人們產生一種錯覺,加上一些媒體的誇大渲染,好像廣東倒了好多企業,問題很嚴重。其實不然,在廣東省產業升級的戰略中,一些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企業是注定要消亡的,金融危機只不過是加速了這種消亡的時間。
金融危機的確給一些中小型出口企業製造了麻煩。政府要在這個時候幫助企業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並抓住機遇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廣東省將出資10億元組建省級再擔保公司,通過改善金融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大對技術改造項目、重點工程和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同時計畫5年內投資2.3萬億元,加快實施“新十項工程”,引導、擴大消費。
對於中央和廣東省當前出台的各種利好政策,結合珠三角實際情況,我們要努力做到“七個結合”:幫助企業克服困難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減輕企業負擔與激活企業創新能力相結合;落實中央、省的政策與出台地方配套政策相結合;加大財政投入與營造企業良好發展環境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關心企業發展與關注民生問題相結合;應對危機與抓住機遇相結合。
應對金融風暴,廣東省正在實施的“雙轉移”戰略,應對這場風暴,同時,把發達地區的產業和勞動力向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轉移,騰出空間讓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得到長足發展,也是廣東省尤其珠三角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
工作會議
2008年5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會議。研究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決定》的意見,動員和部署全省進一步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促進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省委書記汪洋主持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主題報告。
會議摘要
會議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精神,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為動力,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方針,著力最佳化區域產業布局,大力提高勞動力素質,提升珠三角地區產業競爭力,帶動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加快發展,推動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促進廣東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力爭到2012年,珠三角地區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東西兩翼和北部山區再規劃建設1—2個大型產業轉移園;新增轉移省農村勞動力6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