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內容
一天蟾影映婆娑⑴,萬古誰將此鏡磨⑵?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兒個,廣寒宮好快活⑶,碧天遙難問姮娥⑷。我獨對清光坐⑸,閒將白雪歌⑹,月兒你團圓我卻如何!
作品注釋
⑴蟾影:月影。相傳月中有蟾蜍,故以“蟾”為“月”的代稱。婆娑:形容月中桂樹影子舞動的樣子。
⑵此鏡:指月。
⑶廣寒宮:傳說唐明皇游月中,見一大宮殿,榜曰“廣寒清虛之府”。見《龍城錄·明皇夢遊廣寒宮》。後人因稱月宮為“廣寒宮”。
⑷“碧天遙”句:姮娥,即嫦娥,相傳是月宮的仙女。
⑸清光:清冷而明亮的月光。
⑹白雪歌:古代楚國比較高雅的樂曲。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作品簡析
此曲首句“一天蟾影映婆娑”,起得美麗,描出了一個天無纖塵,月光皎潔,下照人寰動搖之景物的中秋之夜的獨特境界,引人入勝。“萬古誰將此鏡磨”逞才發揮,就月聯想,由眼前思及“萬古”,把時間擴展到了無限遙遠,誘人尋思。以新磨之鏡比明月,古已有之,但詢問誰磨,意卻尖新。“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兒個”,輕輕一筆,帶回眼前,緊扣題目“中秋對月”。“廣寒宮好快活”,轉入即景抒情,羨慕之意,溢於言表。“碧天遙難問姮娥”,無限遺憾,宛轉出之,妙趣橫生。所欲問的是什麼內容,沒有具體說明。不是不能說明,乃是有意不說明,好給讀者提供想像的空間,並迅疾地抒寫自己的情懷。
“我獨對清光坐”,突出了一個孤獨者的自我形象,與在廣寒宮過快活生活的仙女們形成鮮明的對比。“閒將白雪歌”,一個“閒”字,道出了內心的寂寞。“獨對清光坐,閒將白雪歌”,對仗整齊而天成,毫無做作的痕跡。“月兒你團圓我卻如何”,怨氣衝天,響亮傳神,綰攝全篇,集中抒發了作者漂泊江湖,孤獨寂寞的不滿情緒。前面寫中秋的朗月,羨廣寒的快活,原是為了反襯這末句的,而獨坐、閒歌,原是為這末句做鋪墊的。
作者簡介
宋方壺,名子正,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曾客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來往湖山之間。後來,由於“海內兵變,西北州郡毒於侵暴屠燒,而編民於死者十九”。便移居華亭,住在鶯湖之西,“闢室若干楹,方疏四啟,晝夜長明,如洞天狀。有石焉嶄然而獻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陰。蓋不待馭冷風度弱水而坐致‘方壺’之勝,因揭二字以名之”。尤其是“甲第連雲,膏腴接壤,所欲既足而無求於外,日坐‘方壺’中,或觴或弈”。又,傳說有座仙山名‘方壺’,而宋子正“不擇地而有其樂,則非‘方壺’而‘方壺’也”。可見他多年正是過著一種隱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