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普查人員介紹,馮家壩海拔800米左右,居住著四五百人,皆以“雙水井”作為主要生產生活水源。經測量,該井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分為內外兩井,外井可見,內井隱於農田之下,兩井間以石槽相連。清泉自內井湧出,經石槽注入外井石水缸內,水質清澈,從未乾涸。上世紀七十年代,為避免井水被污染,當地村民為外井石水缸建造了牌坊式石室,四柱三間。石室左右保留著原來的各有一小水池樣子,池沿留下了村民常年磨刀的痕跡,原有的結構和布局比較完整。文管人員根據水井殘存石頭的相關記載初步推斷,水井應為北宋時期就已經建造,至今有千年左右的歷史。柱上鐫刻著對聯“吃水不忘開井人,幸福全靠共產黨”等。石室左右各有一小水池,池沿留下了村民常年磨刀的痕跡,原有的結構和布局比較完整。
據初步考證,1933年—1934年,紅九軍、紅三十軍等部隊曾在距“雙水井”不遠的紅岩馬鞍山等地與國民黨劉湘部隊發生過激戰。在此期間,“雙水井”作為紅軍的戰備用井,為紅軍將士提供了生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