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雅典古城南北約5000米,東西約7500米。公元前5世紀雅典從波斯入侵的破壞中復甦過來時 ,展開了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尤以市中心的雅典衛城建造得宏偉壯麗,被稱為西方古典建築最重要的紀念碑 。衛城建在長300米 ,寬130米的小山上 ,把山頂壘成一塊寬廣的平地 。衛城大門向西,有宏偉的門廳。衛城中央最高處建巴台農雅典娜女神廟,其旁建伊臘克特翁神廟,門廳附近還有勝利女神尼克廟。所有建築均用大理石砌築,工藝極精。巴台農神廟的設計還充分估計到視覺矯正效果,建築
中多處使用中央微凸的曲線 ,使整座建築在莊重中顯得生氣蓬勃,被公認為古典建築的最佳作品 。雅典 古城的 另 一 重要建築 群是 衛城西北面的市場(阿戈拉廣場),這是公眾集會和貿易活動場所。廣場西邊有公民大會議事廳、檔案館、將軍署、軍火庫和赫伏斯特神廟,其餘三邊則建成多棟敞廊,可供貿易洽談和討論學術。其後各時期雅典城內又續建了劇場、廣場、圖書館、神殿、運動場等,使雅典成為古典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雅典古城在羅馬帝國末年屢遭破壞,僅存廢墟,至近代進行了考古發掘和部分復原。現已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名勝古蹟之一。
城市沿革
邁錫尼文明時期(前第2千年後期),雅典即為繁盛居民區,城市中心的山丘上建有
衛城,內有宮室。前第1千年初,雅典成為希臘幾何陶文化原始幾何陶與幾何陶文化中心。 前8世紀時建立城邦,前5世紀達於全盛,成為希臘最大城市。前2世紀中葉以後,歸屬羅馬統治。現存古城遺址主要是前5世紀至前2世紀間建造的,南北長約5000米,東西長約7500米。城中心為衛城,衛城北有市場;城西北有墓地。城區主要建築有:雅典時期的神殿、劇場、廣場、居住區、港口、倉庫及羅馬時代的廣場、大圖書館、圓形劇場等。前 5世紀中葉,雅典為加強城防,除增固全部城牆外,還建成以雙牆維護的大通道與海港連線,希臘人稱之為“長牆”,但今已不存。
衛城
前480年波斯軍一度占領雅典,衛城大遭破壞,希臘人打退波斯之後,雅典即傾全力重建衛城,使之成為希臘古典建築之最大傑作。衛城東西長約 300米,南北最寬處約130米,海拔約128米,沿山建有石牆,大門開於西面。衛城中央最高處建巴台農廟(前447~前432),供奉雅典娜女神,廟長70米、寬31米,四周環有大理石築成的多里安柱式柱廊,廟內前為祭殿,後為庫房,祭殿中供奉高達12米的雅典娜女神巨像,神廟東西山牆有表現希臘神話的群像,廊內四周牆上還有長達160餘米的浮雕帶,為古典雕刻大師菲迪亞斯(前490~前430)等所作。巴台農廟建築宏偉壯麗,設計精密,並注意到視覺矯正,使全廟主要部位有細微曲線變化,其建築藝術和雕刻裝飾水平之高,在希臘神廟中居首位。衛城的其他建築還有伊瑞克特翁廟、門廳、 雅典娜-尼克廟以及城外山邊的劇場等,亦屬古典建築傑作。這些建築、雕刻在中世紀即遭毀損,神廟僅存廢墟,許多雕刻殘片被運往國外,現分藏於英、法、德等國博物館。
市場
衛城北面的市場為市民商業貿易活動及集會場所,有多處神廟、祭台及公民大會議事廳、檔案館、將軍署等建築,較完整的提秀斯廟,建於前5世紀,猶存柱廊及山牆。市場南、北、東三面建有多處廊房,為商業活動之所,一般兩層結構,下層是臨街走廊,便於民眾聚會,內辟店鋪。其中的阿塔羅斯廊房由小亞細亞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二世於前2世紀中葉捐資建造,上下層各有21間店鋪,長116米,現已被復原並闢為博物館。
陶區墓地
古城遺址西北的墓地,位於古雅典的陶區之內,出土大量幾何陶,證明在幾何陶文化時代即已形成。著名的狄甫隆陶瓶,即以陶區城門──狄甫隆門而得名。古典時代陶區墓地仍繼續存在,出土有許多珍貴的墓碑浮雕。這一墓地對說明原始幾何陶與幾何陶文化同雅典的關係很有意義,同時在研究雅典社會歷史和藝術等方面也極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