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龍

雄關龍

雄關龍的身長約6米,臀部高約1.5米,體重約280公斤。與巴列姆階的早期小型暴龍類、馬斯特里赫特階的晚期大型暴龍科相比,雄關龍的體型居中,是種中型暴龍類恐龍。頭顱長1.5米,具有約70顆左右的銳利牙齒。與其他原始暴龍類(例如五彩冠龍)相比,雄關龍的頭部缺乏頭冠。雄關龍的口鼻部長而狹窄,比較適合撕咬獵物;而後期大型暴龍科的口鼻部大而厚重、結構堅實,適合直接咬碎,例如暴龍

基本信息

簡介

(圖)雄關龍雄關龍化石

雄關龍,屬於暴龍類的祖先,雄關龍是稀有的肉食性恐龍,生活在早白堊紀的阿普特-阿爾布期(距今1億年左右),它既有早期原始暴龍類的特徵,也有後期進步暴龍類的特徵。

化石發現

2009年5月19日,中國與美國考古人員在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以北的俞井子盆地發現了一種獨特恐龍的化石,他們將這種恐龍命名為“雄關龍”。雄關龍化石的發現可能為了解霸王龍進化過程提供新的線索,在系統發育學形態學和年代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形態特徵

此次發現的雄關龍已具有大型霸王龍的特徵,例如盒狀頭骨、支撐大型顎肌的堅固太陽穴骨、改良後鋒利的前牙以及用於支撐頭部的更為強壯的脊骨。

此外,雄關龍還具備了晚期霸王龍缺失的特徵,例如細長的鼻子。一隻成年雄關龍從頭部到臀部的身高可達到1.5米左右,體重在270公斤上下。相比之下,一隻成年霸王龍從頭部到臀部的身高則可達到4米左右,體重更是超過5噸。

研究

雄關龍化石的年代可追溯到白堊紀中期,它可能是“缺失的一環”,能夠將人們熟悉的大型霸王龍與其體型較小的祖先聯繫起來。化石顯示,雄關龍帶有一些早期特徵,這些特徵後來霸王龍身上變得更為明顯。

古生物學家對霸王龍家族的了解主要建立在來自白堊紀時期兩組截然不同的化石基礎之上,這些化石距今大約1.45億至6500萬年前。其中一組化石來自白堊紀早期,也就是巴列姆期,另一組的年代可追溯到數千萬年前。在此之前,古生物學家一直很難將霸王龍的血統從一組化石追溯到另一組化石。

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副館長、上演此次雄關龍化石發現的中美考古小組負責人彼得·馬克維奇表示:“由於化石記錄數量極少,不得不面對一個4000萬至5000萬年的缺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