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山

雄山

雄山位於長治縣城東南16千米蔭城村南,雄山巍然,古蹟甚多。八仙座、九指窩,相傳八仙雲遊東海,過境留之遺蹟。整個雄山,三峰鼎立,中高側低,盤於蔭城、西火、南宋三鄉之間。

又稱老雄山,位於長治縣城東南16千米蔭城村南。據明《潞州志》載:“此山視諸山特為雄壯”而得名。登上雄山,極目遠眺,頓感“一覽群山小,腳下顯壯觀”。雄山,方圓60里,主峰海拔1419.5米。整個雄山,三峰鼎立,中高側低,盤於蔭城、西火、南宋三鄉之間。
雄山巍然,古蹟甚多。朝廷大臣文人墨客,將軍士官於此涉足,多有遺蹟,出自史跡的有寺、庵、亭、院、洞、窩、井、泉、溪、水、石、松等人文景觀。“雄山書院”、“藏龍寺”、“劉秀洞”、“聖井”、“馬刨泉”、“石公婆”、“八仙堂”、“九指窩”、“牛王寺”、“西庵”等,統稱“雄山十奇”。
雄山書院,上黨最早的書院。創建於宋靖康之際(1126—1127),元泰定乙丑年(1325)蔭城儒士李恆捐資重修,並以二頃田地,萬株松樹贈作書院講學資費。元末兵部尚書李維馨尤注家鄉“雄山書院”之聲威,特聘禮部書敕匾額,公諸天下。並辭尚書之職,回鄉教學。與杜斅、章誠結社雄山,譽為“雄山三老”。“雄山三老”在雄山腳下建立“可已堂”、“知非齋”、“萬松亭”。雄山書院對本縣文化,教育事業的啟蒙發展,造就人才起過重要歷史作用。
藏龍寺、劉秀洞在蔭城鎮內王村北。民間史話傳為西漢末年,“王莽趕劉秀時劉秀藏身之處”。
聖井,相傳仙人呂洞賓自沁州升舉卓劍至雄山巔,誠招天下宗族匯集。後拔劍而去,山有泉印,劍穴成井,遂稱聖井。
八仙座、九指窩,相傳八仙雲遊東海,過境留之遺蹟。
馬刨泉、石公婆、牛王寺、西庵是有關民間神話、朝拜活動之場所。如今雄山,業已成為本縣一處森林公園,登山觀景的遊人越來越多,漸已形成人民民眾文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盛夏,尤其時至端午節前後,雄山周圍十里八鄉的民眾自備野餐,扶老攜幼,舉家登山攬勝,觸景生情,浮想聯翩,文人墨客往往慷慨賦詩。元代曾有《萬松亭》詩曰:“山徑崎嶇彳亍行,萬松亭上碧雲橫。虬枝直聳乾坤柱,偃蓋高張日月擎。雨露林巒新節操,冰霜庭院舊風聲。竭來塵此消閉慮,酒興詩懷鄉處情。”明代詩人於公允曾賦詩讚美雄山:“危峰拔地立南方,煙錦瑤影燦碧光。泉注陶水千澗冷,風迎潞國萬松涼。”登山進入松林,既能欣賞自然景觀,又可飽嘗歷史典故,生髮懷古愛國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