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遊

隴西遊

隴西在古代是從地理方位指稱隴山(六盤山)以西的地方。又稱隴右(古人以西為右),隴右在很多情況下也指甘肅。秦穆公用由余之謀稱霸西戎,今天甘肅省天水、甘谷、武山、岷縣、隴西、臨洮等地在當時納入秦國版圖,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區設隴西郡,後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晉曾設過隴西國。秦漢時隴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肅臨洮)。隴西郡是甘肅最早的行政建制。

李家龍宮

李家龍宮始建於唐中葉,今甘肅省隴西縣南安鄉一心村廟兒巷,相傳是李氏聚居地,那裡曾有名叫“李家龍宮”的雄偉建築。稱其為官者,不但規模大,而且規格也高於廟,為上、中、下三組建築,殿堂林立,建築巍峨,古柏森森,環境肅穆,頗為壯觀。龍宮座北朝南,東西長600米,南北寬440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西主殿屋脊上安放九獸(只有皇宮和太和殿安放十獸),九條雕龍栩栩如生,龍宮建築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和太和殿安放十獸),九條雕龍栩栩如生,龍宮建築物上大大小小一千八百九十九條雕龍。象徵“十八子李”的根深葉茂。巍然屹立的南大門上高懸唐玄宗御筆親書的“李家龍宮”四個金色大字,遒勁凝重,神采飛揚。主祭堂上懸掛“隴酉堂”巨匾。自古李姓人士均在李家龍宮祭祀祖先。唐王朝末期,社會動盪,民族交融,隴西李氏大舉渡江南遷,遍布各地,李家龍宮數度遭毀,變成一片廢墟。至今在一心村廟兒巷方圓一百多畝地下一片瓦礫,有的地方厚達十幾米,當地人稱“瓦渣坡”。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李氏後裔時任隴西知縣的山東臨邑人李汝相倡導集資,重建李家龍官,在原李家龍宮的舊址北面恢復了龍宮部分建築——亦稱“北極宮”。清順治、康熙、同治年間,屢建屢毀,清末及民國初年又陸續增建—新。增建後的李家龍宮,外圍建築有北天第一門(俗稱頭天門)、北天第二門和北大第三門。宮內前部建有戲台和五座樓,院中蒼松翠柏,肅穆幽靜,謂之“前五樓”。後部建有主祭堂建築群和五座假山,主祭堂兩側殿,屋脊上群龍俯仰,神態各異。殿中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純陽真人李瓊(呂洞賓)等李氏先祖牌位,香火甚旺。五座假山分別名為普賢崖.文殊嶺’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每座假山都建有風格各異的亭台樓閣,掩映在綠蔭叢中。假山旁北極池微波漣漪,游魚戲水,琪花瑤草,點綴其中,此謂之“後五山”。後來,李家龍官又遭拆毀,“前五樓”、北天第二門、北天第三門及主祭堂建築群均已毀沒,三座假山夷為平地。1993年以來,隴西縣多梁道籌措資金,對李家龍宮西主殿、南北兩側殿、北殿、過庭、聚賢樓、郡公樓、戍邊樓.荷花池和北天第一門進行了恢復原貌的維修,並修建了龍宮圍牆,完成了龍宮環境的硬化,綠化和美化,陳列了“隴西李氏文化展覽”,基本具備了海內外李氏祭祖的條件。修復後的北天第一門頂部為五朵六部斗拱組成的景山式屋頂,東西方向,三開間,中間寬3.50米,通寬6.60米,進深4.50米,高9米,油漆彩繪,煥然一新,雄踞北關。西主殿南北兩側牆上繪著李氏始祖利貞公“食李維生”、李耳公“西出散關”大型壁畫;西主殿、南北兩側殿門頂繪有“伯陽故里”、“諡號老聃”、“禮答尼山”、“守藏室史”、“函谷迎賓”、“關尹從風”、“深谷牧牛”、“終南授徒”、“著道德經”等素描人物畫。正堂供奉“李氏始祖利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瓊公”之位,供族人祭祀。現存於古建築上的60餘條雕龍盤脊繞樑,雄姿昂然,栩栩如生。也許是歲月的巧合,也許是李家龍宮“真龍之氣”的凝聚生髮,龍宮院內一株百年沙柳,低回蜿蜓,盤根錯節,如長江隱霧,氣勢磅礴,酷似一條臨澗飲溪的蒼龍,當地人都叫它“龍樹”。喜逢李家龍宮重建修葺,古老的龍樹枯枝上抽出點點新綠,煥發生機和活力,迎接著一批又一批來李家龍宮的遊人和李姓兒女。

李家龍宮 李家龍宮

李家龍宮

隴西風情

隴西是一個能把時空凝滯住的地方,它沒有什麼優美的自然風景,也缺少聞名於世的人文山水,它的風味很難一時說得出,但其深厚的底蘊和濃郁的風情總讓人有品評的欲望。古人云:“性定菜根,靜心沉玩,乃得其旨。隴西人如是說:有肉無酒,沒勁頭;有酒無肉,不實在。有酒有肉,才有朋友。出門在外,一說是隴西人,別人非得把你和臘肉聯在一起。隴西人會吃,吃得講究。單就肉而言,便有臘羊肉、臘肉、火腿、醃驢肉、錢兒肉、鹵豬肉、燒雞等。臘肉是豬劈為兩半,取其臀醃製,其味美,亦叫火腿。過去生豬採購主要來自臨近各縣,因其吃黨參、當歸、冬瓜、黃芪、生地、大黃、蕨麻等野生藥材,春季放牧,秋後圈喂,肥瘦相間,稱為五花肉,肉有藥性、滋味純美。瘦肉燦艷似紅霞,瘦而不柴;肥肉晶瑩若瑪瑙,肥而不膩。熱蒸現賣,微帶透明。歷史悠久的傳統名吃,其濃厚底蘊到現在仍發揮著它的永久魅力。全縣每年各單位植樹造林,同志們圖的就是發兩個臘肉夾饃。年終節氣,送情辦事,無論公家私人,包上一份臘肉,便不輕不重,恰如其分。人說肉不好,常說“死驢爛馬肉“。偏巧隴西以醃驢肉、錢兒肉著稱。醃驢肉是斷其喉去其骨醃製而成,色澤紅艷,隴西人只管醃驢肉香味醇,哪管驢不驢,馬不馬。錢兒肉亦稱金錢肉、蝴蝶肉,錢肉以驢鞭為原料醃成,據說有滋補強精之特殊功效。以利刀切成薄片,中有孔,形似錢,故名金錢肉,登盤薦客,甚為稀罕。奇怪得很,好吃的隴西人大都不食此物,享用者多為外地貴客。其中玄妙,連隴西人也說不清楚,恐怕不只是物稀為貴、儉口待客吧!每當秋風乍起,黃葉飄零之時,人們傍晚回家總愛當顧賣臘羊肉的活動車。手推車玻璃框裡,滿堆著油亮油亮的羊肉塊子、冒著熱氣、膻香四溢的羊肚子、羊心、羊肺、羊肝子,還有羊腱子、羊頭、脖子骨,要肉有肉,要骨有骨,按錢多少,各取所需。買羊腱子的大都是大男人,一買當場一啃,掏錢走人。最有滋有味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嗍羊骨頭。晚飯罷後,收拾利落,擺上骨頭,倒上小酒,人各執一塊,牙咬、舌挑、唇抿,結尾的關鍵工序是用筷子頭兒將骨髓挑出,用嘴猛力一吸,這便達到了極至高潮,身心絕對地滿足。於是便有一個說:“雞的骨頭,羊的髓”另一個緊接著說:“早晨的瞌睡,大姑娘的嘴。”於是便碰杯喝酒,今晚的日子就算是窩窩掖掖(舒舒服服)的了。有了如此各具特色的肉,酒也就天造地設了。在隴西,宴席不叫宴席,叫“酒席”。席上,男人們以喝為主,吃飯次之。“紅頭火色”才象個坐席的樣。走親訪友,倒酒如倒茶,家家隨時總有沒喝完的酒瓶子“隴花”酒等著你。隴西人喝酒從不惜疼錢,朋友有一斤的酒量,那就非得買二斤,還非得想方設法讓你喝。越喝越勇敢,越喝越大方。喝不醉就叫“沒喝好”,主人就是“待客不誠”。隴西人喝酒才是真正的“一醉方休”。這不象南方人待客“照量喝”。《菜根潭》所謂“花看半開,就飲微醺”的趣味,隴西喝酒人很少享受。在隴西一年要喝倒一個酒牌子,究竟喝倒了多少小酒牌子,人說數數鼓樓上的椽子就知道了。然而隴西的“隴花”卻常盛不衰,-——“喝鄉酒、聽鄉音、敘鄉情”,是“隴花”的廣告詞。

隴西 隴西

隴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