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州小調是一個固定的演唱曲牌。在古隴州流傳很廣。傳唱時可以隨意填上自己編寫的唱詞,這種形式在解放後基本失傳。目前,隴縣河北、李家河、八渡等鄉鎮以及縣城以北的山區農村年齡較大的老人還能傳唱。但曲牌不夠完整,唱詞多系。根據“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故事情節而編纂的。近年來,隴州小調、曲牌大多已經失傳,極少曲目在游演社火時才傳唱。個別曲目在婚慶或者喪祭時演奏。很受民眾喜愛。
《隴州小調歌曲集》由原隴縣縣委常委、公安局長王安義同志歷時一年半蒐集整理編撰,這為進一步保留、繼承和繁榮隴縣文化起到積極的作用。
隴縣地處陝甘寧交界,由於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來受甘肅、寧夏等少數民族歌曲和陝西西府民歌的雙重影響,久而久之,使隴州小調形成了獨特的風味。從其動聽的音韻和風趣的方言歌詞中,完全可以領略到古人當時生產勞動、生活情趣及文化特徵,頗有趣味。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隴州小調流傳很廣,深受民眾喜愛。但由於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這種古老的方式逐漸被淘汰,目前,能唱隴州小調的人已經很少了。為了使隴州小調不失傳,曾擔任過隴縣縣委常委、公安局長的王安義萌發了保護這一傳統民間文化的念頭,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先後深入該縣河北、東南等鄉鎮的44個村,尋訪了200多名老藝人,對傳唱在隴縣的民間小調、山歌進行了及時蒐集和整理,共蒐集整理較為完整的曲譜歌詞324首。依據唱調、樂譜節拍、詞組結構、語音韻味、鼓點板式等細節,經過精心整理加工,目前成功地編寫了第一部《隴州小調歌曲集》。
《隴州小調歌曲集》共編印《十杯酒》、《正月裡來正月正》、《繡荷包》等隴州小調115首,依據隴州小調的特點和藝人介紹,包括十四種類型,即歡快跳躍式的秧歌調、歡樂喜慶的太平調、高亢飄逸的花兒調、情意綿綿的情歌調、古韻典雅的廟堂調、快板式的對歌調和酒麴調、悠揚調皮的旱船調、喜慶熱鬧的花燈調、山野舒暢的放養調、滿口吼的秦韻調、放盪風趣的燕麥調和傷情悲感的親情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