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泄露

隱私泄露

隱私權作為現代人的基本權利,本應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可現實中,隱私早已淪為商家的牟利工具和大眾的娛樂談資,被一次次展覽乃至損害。在這樣的社會中,隱私變得廉價,信息安全變成奢談。這其中,企業不尊重個人信息, 起因在法律的缺失。丟失資料不受罰,蔑視隱私不違法,這種情況下,你我都只能是沒有隱私的 透明人。

概述

隱私權作為現代人的基本權利,本應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可現實中,隱私早已淪為商家的牟利工具和大眾的娛樂談資,被一次次展覽乃至損害。在這樣的社會中,隱私變得廉價,信息安全變成奢談。這其中,企業不尊重個人信息,起因在法律的缺失。丟失資料不受罰,蔑視隱私不違法,這種情況下,你我都只能是沒有隱私的透明人。[1]

八大隱私危機

銀行賬號被泄露

如果說其他隱私被暴露,頂多是彆扭,那么銀行賬號不安全,損失的就是真金白銀了。辛辛苦苦賺了點血汗錢,怕放在家裡房被拆了錢被刮飛了,信任銀行才存進來。結果一個沒注意,存款丟了,誰能不害怕?

垃圾簡訊

自從有了手機,垃圾簡訊就像蒼蠅一樣甩都甩不掉。手機是現代人的名片,把手機號廣泛散布給自己的社會關係,是難免的。而這就給手機號的外泄埋下了禍根。國人每周人均要收12條垃圾簡訊,見它比見親人都多。

聊天工具被盜號

當今789人群,尤其是都市白領,絕大多數社會資源和關係都在QQ/MSN那兩溜好友列表中。那一個個打開的對話框,是每個人各種小心思小隱秘的匯聚處。QQ/MSN賬號被盜,對我們來說,無異於丟了家門鑰匙。

淘寶等網購詐欺

聊天工具被盜號,損失的是和好友間的聯繫和秘密;淘寶等網購被詐欺,則是隱私和金錢的雙重損失。由於網購的私密性,其中包含的個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會更多,如若被騙,則損失也會更大。

酒店註冊信息

酒店為防範各種黃賭毒,都要房客出示一堆證件,身份證、留記號那是必留,要辦張卡還得多寫住址、信箱什麼的。這些舉措我們都能理解,前提是你酒店要保護好這些信息。7天連鎖酒店資料庫被盜後,我真的怕了。

電腦資料被盜

陳冠希血淋淋的教訓無須贅述,人人皆知。客觀來講,冠希哥的所作所為並沒有傷害公眾,各位女主角更是受害者:隱私被暴露,前途蒙陰影。整個事件應該指責的是那個把照片公之於眾的人,他今天暴露冠希的隱私,明天就可能暴露你的。

網路隱私泄露

如今的網際網路,真正可以做到無宣傳死角,無隱私暗沉。一個貪官,可能因為日記被曝光而丟官(韓峰),可能因為抽了貴煙被人肉搜尋(周久耕)。這些人被揪出來是罪有應得,但客觀上也暴露了網路在隱私保護上的不設防。

簡歷遺棄轉賣

在各種招聘會中趕場投簡歷的大學畢業生,經常遭遇“霸王條款”:招聘企業要求簡歷中詳細填寫個人家庭住址、親屬關係等信息。如果不填,簡歷就無法提交成功。而有些公司會當廢品賣掉或當垃圾扔掉這些簡歷,這很容易泄露個人隱私。

隱私保護途徑

2011年底,法制日報與搜狐網所做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在回答“從長期來看,如何有效抑制個人信息泄露現象”這一問題時,堅決查處泄密源頭、斬斷個人信息泄露背後的利益鏈條和嚴厲打擊販賣個人信息者,成為排名前三的答案。

加強立法

建議儘快將會員信息盜竊、販賣納入法律監管。歸根到底,法律缺失是最大隱患。我們沒有明確法律規定,暴露別人隱私到什麼程度,就要付法律責任;泄露別人信息到什麼程度,就要進監獄。俗話說“無法無天”,沒有法律約束,泄露別人隱私自然肆無忌憚。法治社會,該用法律說話。

加強隱私意識

可以說,隱私泄露的事,多半是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咱自己把各種信息泄露給各種不靠譜的人,這些無心之過可能就會鑄就不可挽回的損失。求人不如求己,保護自己的隱私,先要從改正自己的壞習慣,提高自己的警惕做起。

媒體企業自律

媒體要自律,不要過度曝光名人信息。企業自律,不要做無良企業,不要過度曝光會員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