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德

隱德

【釋義】 施德於人而不為人所知,謂之“隱德”。 立志。

詞語讀音

拼音:yǐn dé

注音: ㄧㄣˇㄉㄜˊ

引證詳解

1. 施德 於人而不為人所知,謂之“隱德”。

《晉書·王湛傳》:“初有隱德,人莫能知,兄弟宗族皆以為痴,其父 昶 獨異焉。”

唐 韓愈 《進順宗皇帝實錄表狀》:“ 順宗皇帝 以上聖之姿,早處儲副,晨昏進見,必有所陳,二十餘年,未嘗懈倦,陰功隱德,利及四海。”

宋葉適《朝散鮑公墓志銘》:“ 梁公 銘所謂‘有隱德,東南士人器重之’者, 梁公 ,元祐名臣也。”

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因家焉,世有隱德。””

清戴名世《先世遺事記》:“余家世孝弟力田,至 南居 府君尤多隱德,鄉里稱為長者。”

清 湯之旭《皇清太學生武修袁公(袁可立曾孫)墓志銘》:“范史儒林獨行傳與列卿循吏並垂,蓋具隱德者積之久而猶閟其光,則天倍篤之於身後,理與數固宜然也。”

2.立志。

宋 王禹偁 《殿中丞贈戶部員外郎孫府君墓志銘》:“高祖 簡 ,徙居於 蔡 ,曾祖 中 ,祖 真 ,皆隱德不仕。”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二折:“祖諱 德新 ,父諱 古 ,皆隱德不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