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曾侯乙編鐘[文物]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
出土過程 結構特點 文物價值 文物交流 -
曾侯乙編鐘展演廳
曾侯乙編鐘展演廳是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隨州一座戰國早期的大型木槨墓--曾侯乙墓中挖掘出土的,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極高的文化價值,其音色之優美,令人嘆為觀止。
曾侯乙編鐘展演廳 其它 -
隨州編鐘
隨州編鐘是1978年出土於曾侯乙墓的國寶編鐘。
-
戰國曾侯乙編鐘
一九七八年在隨州近郊擂鼓墩曾侯乙墓發掘出一套重五噸、完整無缺的編鐘,一九八一年在擂鼓墩二號墓,又發現一套三十六件編鐘。
-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戰國早期著名青銅樂器。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武漢市西北155千米隨州市郊區曾侯乙墓。全套編鐘重5噸,共65件鐘,...
概述 編鐘形制 曾侯乙墓 音樂特色 化學成分和結構 -
曾侯乙墓[戰國時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
曾侯乙墓[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的墓葬]
曾侯乙墓是戰國早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於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開鑿於紅礫岩中,為多邊形岩坑豎穴木槨墓。無墓道,南...
歷史背景 墓葬結構 挖掘過程 出土文物 歷史價值 -
隨州博物館
隨州博物館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大道中段西側的厥水河畔,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擂鼓墩古墓群”毗鄰,距離市中心約1公里,占地100畝,館舍由展廳、文物庫...
本館簡介 發展歷史 建築布局 參觀信息 專題成列 -
曾侯乙編鐘人形柱
曾侯乙編鐘人形柱 人形柱身高96厘米 編鐘鍾架有六個人形銅柱托舉橫樑。
-
曾侯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編鐘,是戰國早期著名青銅樂器。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曾侯乙墓。現存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的總音域達到...
概述 歷史考證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