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園文史研究叢書:唐寅研究》的任務只就歷史的唐寅擬從交遊、思想及對後世文人產生影響等幾個角度進行研究,文學作品中的唐寅只能留待日後有機會再研究了。
作者簡介
鄧曉東,男,1981年生,江蘇蘇州人。2009年6月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擅長明清文學與文獻研究
圖書目錄
導論 百年來唐寅研究概述
一、研究成果總述
二、研究歷史和現狀
三、研究中的爭議
四、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唐寅交遊考論
第一節里中好友,情趣相投
一、狂乃過之而名久湮之友——張靈
二、“總角相知,童年托愛”之友——劉嘉綺
三、儒行賈業的鄉曲之友——袁燕、丁文祥
四、談詩校書的書齋良友——俞弁
五、相見恨晚的後生——王寵、袁裹
第二節旁郡知己,畢生之交
一、不該遺漏之忘年交——黃雲
二、契分甚厚之友——朱承爵、薛章憲
三、隱秘而重要之友——徐尚德
四、七峰主人——孫育(兼及楊一清)
第三節其他交遊考論
【本章附論】
一、張靈詩歌輯佚等及其畫目辨偽
二、黃雲生卒年及事跡簡考
三、弘治己未科場案研究獻疑
第二章唐寅的性格和思想
第一節唐寅的性格及其早年思想
一、天才的資質與輕狂的性格
二、俠的品質與功業之心
三、放浪的行為與對傳統道德的認同
第二節科場案後的思想
一、“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與“六如居士”
二、“不損胸前一片天”——唐寅思想之核心
三、唐寅思想的評價及對創作的影響
第三章唐寅的影響
第一節審美趣味的嬗變與唐寅集的刊刻
一、“玉樓金埒”——最早的唐寅集
二、“唐伯虎集”——萬曆朝的暢銷書
第二節從唐寅詩文的流傳看其影響
一、唐寅詩文的流傳及其對讀者的影響
二、唐寅作品的流傳及後世文人的和作
第三節身在天上,名在天下——從幾次表墓活動看唐寅對後世文人的影響
一、江山易主的悲愴
二、盛世的哀嘆
三、“午後”的輓歌
四、生死悲歌總可憐
【本章附論】
一、《唐伯虎全集》中的非唐寅詩
二、《補張靈崔瑩合傳》、《十美圖》成書年代考
結語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朱氏的藏書以宋版居多,涉及經、史、子、集四大部類,如宋刻《春秋集注》、北宋景祐間監本《史記》、宋刻《容齋三筆》、宋刻《離騷集傳》等,因此有人認為他首開佞宋之風。藏書之外,他還選擇所藏珍本、善本加以摹寫、刊刻,以惠及士林。唐寅的《嘯旨後序》就談到了他和朱氏編刊《石嘯旨》一書的活動:
子儋朱君,好古博雅,一時俊彥之良,無有逾者。於仆契分甚厚,暇日出是編以相勘校,因日:“嘯之失其旨矣久矣,倖存此編,略知梗概。不刊諸梓,以傳於世,則羊禮俱亡,後人何所考據?……”
“《石嘯旨》一編……內述其事,始於孫登”,孫登即阮籍《大人先生傳》中所說的那個居於蘇門山的“大人”,字公和,號蘇門先生,本籍魏國汲郡(今河南衛輝)。《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嘗於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氣之術,登皆不應,籍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岩谷,乃登之嘯也。”此外,嵇康亦曾從其游三年。可見,這三人都是魏晉士人中的善嘯者。關於如何“嘯”,似乎還有一套“內激、外激、運氣、撮唇”的方法,《石嘯旨》大約就是介紹這些方法的,不過後世已罕有知者,所謂“館閣暨鄭馬諸書目,皆不著所撰人名字”。朱氏感嘆“嘯之失其旨矣久矣”,故欲刊刻是書以期傳世,他和唐寅所做的就是雕版前的校對工作。另外,唐寅在文中還說道:“孫(孫登)、嵇(嵇康)仙去遠矣,白骨生蒼苔,九原不可作,安得善嘯之士,以譜其聲而習之?登泰山,望蓬萊,烈然一聲,林石震越,海水起立,此亦此生之大陝也!”可見他們不僅想要保存推廣這部著作,所謂“烈然一聲,林石震越,海水起立”,亦可見他們也想登高一嘯。阮、嵇等人在司馬氏專權的險惡環境中,通過嘯來抒發鬱積在心中的不平之氣,唐、朱二人何以也想登高一嘯呢?
唐寅和朱承爵都遭受了科舉的折磨,前者因罹科場案而頗多壘塊不平之氣,或寄寓於詩、或托墨於畫,而效法晉人仰天長嘯也是其導郁抒懷的一種方式,“嘯聲多伴侶,何惜一陶然”之句可謂明證;而後者在科場失利後便萌生了“平生湖海性,難近紫宸朝”的決絕之意,在“種豆南山下,已無經世心”的心情下,一面以“看花玩月總成痴”抒發其不平之氣,一面又以藏書、讀書、參禪、繪畫、作詩消磨餘生,過著“千古風流屬晉狂”的生活。這種科舉失意的相似經歷和共同的興趣愛好,使得他們惺惺相惜,並結下了真摯的友誼,同時也形成了他們後半生思想中桀驁獨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