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蔥灸

相當於隔蔥泥灸法。 ”相當於隔蔥鹽灸法。 治法:採用蔥鹽灸法。

概 述

隔蔥灸,較早的記載見於明代。從古藉中看,大致可分為兩種隔蔥灸的方法。一為《玉機微義》所載:治疝病“用蔥白泥一握置臍中,上置艾灼”。相當於隔蔥泥灸法。一為《普濟方》所載:“治產後小便不通……用鹽於產婦臍中填滿,可於臍平。卻用蔥白剝去粗皮,十餘根作一束,切作一指厚,按鹽上,用大艾炷滿蔥餅子大小,以火灸之,覺熱氣直入腹內,即時便通。”相當於隔蔥鹽灸法。隔蔥灸法,以往報導不多,近年來正在引起重視。目前臨床上套用時對該法作了一定的改進。

操作方法

1.隔蔥灸 取蔥白一束(約10餘根),在相距1~1.5cm的兩頭用線綑紮,再將兩端切去。施灸時,將蔥段豎立於穴區,上置大或中艾炷進行灸治。據症情一般須灸7~10壯。每日或隔日1次,7~10日為一療程。
2.隔蔥泥灸 選蔥白若干,剝去老皮,再搗爛成泥狀。平攤於穴區,約0.3~0.5cm厚,直徑2~3cm,上安放艾炷點燃施灸。覺燙即易艾炷,每次灸5~7壯,余同上。
3.隔蔥鹽灸 用蔥白兩根,食鹽20g,艾絨適量。先將食鹽炒黃待冷備用。蔥白洗淨搗成泥,用手壓成0.3cm厚,直徑2~3cm的蔥餅一塊,備用。先將鹽鋪於所選穴區(多取神闕穴,以填平臍眼為度),將蔥餅置於鹽上,再將艾炷放在蔥餅上,尖朝上,點燃,使火力由小到大,緩緩深燃 。每次灸7~10壯。余同上。

主治病證

虛脫、腹痛、癃閉、疝氣及乳癰等。注意事項】
1.隔蔥灸的具體操作方法較多,可根據不同的病證或施灸的部位選取。
2.在施灸過程中若不慎灼傷皮膚,致皮膚起透明發亮的水泡,須注意防止感染。

臨床套用

1.腹部術後腹脹
取穴:天樞、上巨虛。
治法:每次選一穴,二穴交替,雙側同取。將蔥白90g,生鹽30g搗爛、置穴位上,厚約0.5~0.8cm,點燃艾條兩支,兩穴位同時灸,至穴皮膚微紅充血為度,每日1~2次,灸治次數,示病情而定。
療效:共治130例,結果,顯效98例,有效25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4.6%。
2.產後癃閉
取穴:神闕。
治法:採用蔥鹽灸法。蔥白洗淨搗成泥,用手壓成0.3cm厚,2cm×2.5cm的餅一塊。將艾絨捻成蠶豆大小圓錐形艾炷。備1~4柱。先將炒黃的食鹽放入神闕穴填平,將蔥餅置於鹽上,再將艾炷放在蔥餅上,從上部點燃,使火力由小到大,緩緩深燃 。待皮膚有灼痛感,即換一炷。直到溫熱入腹內時,即有便意,為中病。小便自解之後,可再灸1~2炷,以鞏固療效。
療效:共治17例,結果:治癒10例,顯效5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