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侯珠[珠寶玉石]

隋侯珠[珠寶玉石]
隋侯珠[珠寶玉石]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隋侯珠,是一種珍寶玉石,與和氏璧是中國珠寶玉石文化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古有“得隋侯之珠與和氏璧者富可抵國”之說。由此可見,隋侯珠的價值與珍貴。

基本信息

概述

隋侯珠的來歷也非常有傳奇色彩,相傳,有一次,隋侯出行,在山道中遇到一條小蛇,艱難蠕動。上前一看,原來蛇頭被人砍傷,血流如注。隋侯頓生惻隱之心,即下馬取出隨身所帶藥物,為蛇止血,於創口處敷藥,包紮好。看著蛇慢慢爬入草叢中,隋侯方才放心離去。原來蛇也通人性,夜晚,他夢見蛇變成了一個小男孩,他將一個珠子獻給了他以報救命之恩,第二天醒來,隋侯看見枕邊有一顆寶珠,這就是“隋侯珠”。

記載

隋侯珠的記載始見於戰國。《墨子》云:“和氏之璧,隨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良寶也。”《莊子·讓玉》載:“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投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成語“隋珠彈雀”便出於此。《慎子》雲“今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輕也。夫生豈特隋侯珠之重也哉!”

漢代以後的《淮南子》、《搜神記》將隋侯珠的故事記得更詳細。晉乾寶《搜神記》卷二十:“隋縣溠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丘'。歲余,蛇銜明珠以報之。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故事的意思是:隨縣(秦漢時為縣)氵差水側有斷蛇丘。隨侯出行,見大蛇被打成兩斷,看其蛇有些靈異,便命隨行者用藥救治,蛇立即能活動。此處便叫“斷蛇丘”。一年以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蛇採用什麼形式送明珠?民間一說是隋侯乘船時,突遇風浪,一大蛇於水中銜大珠獻上;另一說是深夜夢見一大蛇銜來明珠報恩,隋侯醒來果見一明珠將室內照得如同白晝。

流失之謎

隋侯珠後來隨著隋國的滅亡落入楚王之手,這在《劉向新序》中有記載。公元前350年左右,楚宣王得知秦派使者觀看楚國的寶器,便召令尹子西問道:“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可以示諸?”由此可見隋侯珠流落楚國。及至楚被秦滅後,隋侯珠及和氏璧落入秦始皇手中。這從李斯的《諫逐客書》中可證實這一點。他上書勸諫說:“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隋、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意思是說,現在您陛下得到了崑崙山的美玉,擁有隋侯珠、和氏璧,身上垂掛著明月之珠……而這些珍寶都不是秦國出產的,陛下卻十分喜歡,這是何故呢?秦始皇聽從了李斯的意見,停止逐客令。秦始皇命李斯書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工孫壽刻在和氏璧上,成為皇帝的“玉璽”。劉邦滅秦後,和氏璧成了漢諸帝王的“漢傳國璽”。此後歷時1600年,經歷100多位帝王之手。可隋侯珠從秦始皇以後便無下文。有人考證,因為秦始皇太過喜愛,隋侯珠為秦始皇所陪葬,在墓室“以代膏燭”。足見它的珍貴。

真實面目

古籍記述隋侯珠多有神話色彩,現找不到實物作佐證。具體由什麼組成難以定論,隋侯珠的成份之謎,現有以下幾項猜想:

一,珍珠說。《史記·龜策列傳》有“明月之珠,出於江海,藏於蚌中”的記載,認為隨珠即珍珠。這種說法疑問有二,一是淡水珍珠,不可能如此巨大;二是珍珠的成份是碳酸鈣,容易分解很難流傳於百年以上。

二,料珠說。隨州的曾侯乙墓出土了百餘顆料珠,最大者直徑2.3厘米,有人認為是隨珠。實際上它是天然產出的火山玻璃。

三,自製玻璃說。故宮博物院院刊,有篇文章認為隋侯珠是一種仿羊脂白玉美若明月的自製玻璃。

四,螢石(俗稱夜光石)。在隨國故地今湖北隨州市實地考察時,確實發現有螢石礦產分布,但螢石硬度為4度,極易破碎。另外,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利用螢石製作工藝品,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就有螢石製品。故而不可能將它視為稀世珍寶。

五,金剛石說。認為隨珠是金剛石的主要依據是金剛石的晶體,多呈珠球狀、無色透明、強烈的光澤等,但這些證據都不夠充分。不過,金剛石在日光下爆曬,在暗室里可以看見不同顏色的磷光。至於一寸有餘,金剛石是有那么大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