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海州志

《隆慶海州志》為現存海州志中最早的一部地方志。《隆慶海州志》採用述、記、志、圖、論多種體裁,按卷、節、目層次進行記述。全書設輿圖、山川、戶賦、治典、教典、名宦、人物、雜誌、恩典、詞翰等10卷,分列79節、46目。

《隆慶海州志》為現存海州志中最早的一部地方志。
《隆慶海州志》從編修到刊刻問世,歷經三個階段:明嘉靖元年(1522),知州廖世昭創修,未能成書。42年後的嘉靖四十三年(1564),海州同知張峰重修1~8卷。志稿成,未及付梓,張峰遷去。事隔8年,至隆慶六年(1572),知州鄭復亨組織人力,對張峰之志稿,“益肆討論,稍加增飾”,並增修9、10兩卷,由光祿寺卿裴天祐校正,輯錄成十卷本書,刊刻印行。前後歷時50年。
《隆慶海州志》採用述、記、志、圖、論多種體裁,按卷、節、目層次進行記述。全書設輿圖、山川、戶賦、治典、教典、名宦、人物、雜誌、恩典、詞翰等10卷,分列79節、46目。在輿圖卷首刊登《海州總圖》、《州治圖》、《社稷圖》、《山川圖》、《文廟圖》、《城隍廟圖》等圖6幅。全書13萬餘字。
整部志書,保持了張峰的修纂風格,每卷首有引言,多數節末,均以“張氏論曰”(全書計42處)闡明編者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