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幼鋼筋

隅幼鋼筋

隅角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光圓鋼筋實際上就是普通低碳鋼的小圓鋼和盤圓。變形鋼筋是表面帶肋的鋼筋,通常帶有2道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橫肋的外形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種。用公稱直徑的毫米數表示。變形鋼筋的公稱直徑相當於橫截面相等的光圓鋼筋的公稱直徑。鋼筋的公稱直徑為8-50毫米,推薦採用的直徑為8、12、16、20、25、32、40毫米。鋼種: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鋼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應力。變形鋼筋由於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較大的粘結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鋼筋廣泛用於各種建築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型、輕型薄壁和高層建築結構。

簡介

分類

鋼筋種類很多,通常按化學成分、生產工藝、軋制外形、供應形式、直徑大小,以及在結構中的用途進行分類:

一、按直徑大小分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二、按力學性能分

Ⅰ級鋼筋(235/420級);Ⅱ級鋼筋(335/455級);Ⅲ級鋼筋(400/540)和Ⅳ級鋼筋(500/630)

三、按生產工藝分

熱軋、冷軋、冷拉的鋼筋,還有以Ⅳ級鋼筋經熱處理而成的熱處理鋼筋,強度比前者更高。

(四)按在結構中的作用分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配置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按其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受力筋—承受拉、壓應力的鋼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應力,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於梁和柱內。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內鋼箍的位置,構成梁內的鋼筋骨架。

4.分布筋—用於屋面板、樓板內,與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將承受的重量均勻地傳給受力筋,並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熱脹冷縮所引起的溫度變形。

5.其它—因構件構造要求或施工安裝需要而配置的構造筋。如腰筋、預埋錨固筋、預應力筋,環等。

按軋制外形分

①光面鋼筋:I級鋼筋(Q300鋼鋼筋)均軋制為光面圓形截面,供應形式有盤圓,直徑不大於10mm,長度為6m~12m。

②帶肋鋼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種,一般Ⅱ、Ⅲ級鋼筋軋製成人字形,Ⅳ級鋼筋軋製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③鋼線(分低碳鋼絲和碳素鋼絲兩種)及鋼絞線。

④冷軋扭鋼筋:經冷軋並冷扭成型。

直徑大小:

鋼絲(直徑3~5mm)、細鋼筋(直徑6~10mm)、粗鋼筋(直徑大於22mm)。

結構作用:

受壓鋼筋、受拉鋼筋、架立鋼筋、分布鋼筋、箍筋等

鋼筋現如今被廣泛套用於任何建築上,為人類的進步取得了更好的證據,也是現如今對鋼筋的質量的考察構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時,按(等面積 )原則代換鋼筋。

一般鋼筋混凝土工程常用的鋼筋:

(1)鋼筋混凝土用鋼第1部分:熱軋光圓鋼筋GB1499.1-2008

(2)鋼筋混凝土用鋼第2部分:熱軋帶肋鋼筋GB1499.2-2007

(3)鋼筋混凝土用鋼第3部分:鋼筋焊接網GB1499.3-2010

(4)鋼筋混凝土用餘熱處理鋼筋GB13014-2013

(5)低碳鋼熱軋圓盤條GB/T701-2008

(6)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2000

(7)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絲GB/T5223-2002

(8)預應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鋼絲YB/T038-93

(9)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T5224-2003

(10)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ASTMA416-98A

(11)冷軋扭鋼筋JG3046-1998

(12)冷拔螺旋鋼筋DBJ14-BG3-96

鋼筋的檢驗

鋼筋的檢驗與鋼筋接頭的工藝檢驗:

鋼筋的檢驗首先要檢查鋼筋的標牌號及質量證明書;其次要做外觀檢查,從每批鋼筋中抽取5% ,檢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紋、創傷和疊層,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的允許和偏差,鋼筋每一米彎曲度不應大於四米;接下來力學性能試驗,每批若小於60噸則從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兩段,分別做拉伸和冷彎試驗。在截取試件時應除去鋼筋兩端100-500MM,在截取試件大於60噸還需在取相應的鋼筋。如果一項試驗結果不符合要求,則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做各項試驗。如仍有一個試樣不合格則該批鋼筋為不合格,熱軋鋼筋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機械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應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和其它專項檢驗。

成品

鋼筋混凝土用餘熱處理鋼筋餘熱處理鋼筋:熱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控制冷卻,然後利用芯部餘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

帶肋鋼筋: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

月牙肋鋼筋: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的鋼筋。

縱肋:平行於鋼筋軸線的均勻連續肋。

橫肋:與縱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與鋼筋的公稱橫截面積相等的圓的直徑。

帶肋鋼筋的相對肋面積:橫肋在與鋼筋軸線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積與鋼筋公稱周長和橫肋間距的乘積之比。

綁紮

螺紋連線,綁紮仍為鋼筋連線的主要手段之一。 鋼筋綁紮時,鋼筋交叉點用鐵絲扎牢;板和牆的鋼筋網,除外圍兩行鋼筋的相交點全部扎牢外,中間部分交叉點可相隔交錯扎牢,保證受力鋼筋位置不產生偏移;梁和柱的箍筋應與受力鋼筋垂直設定,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定。受拉鋼筋和受壓鋼筋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符合施工及驗收規範的規定。

鋼筋的綁紮應該符合以下的規定:

1.鋼筋的交點須用鐵絲扎牢;

2.板和牆的鋼筋網片,另須在中間部分的相交點可相間隔交錯的扎牢,但要保證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雙向受力鋼筋網片,須全部扎牢;

3.梁和柱的鋼筋,除了設計有要求外,箍筋應於受力筋垂直設定。

4.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鋼筋居中,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的鋼筋在上。

允許偏差

鋼筋表面不得允許有裂紋、結疤和摺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高度,鋼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於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

尺寸、外形、重量和允許偏差:

1)公稱直徑範圍及推薦直徑

鋼筋的公稱直徑範圍為6~25mm,標準推薦的鋼筋公稱直徑為6、8、10、12、16、20、25、32、40、50mm。

2)帶肋鋼盤的表面形狀及尺寸允許偏差

帶肋鋼筋橫肋應符合下列基本規定:

橫肋與鋼盤軸線的夾角β不應小於45度,當該夾角不大於70度時,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的方向應相反;

橫肋與間距l不得大於鋼筋公稱直徑的0.7倍;

橫肋側面與鋼筋表面的夾角α不得小於45度;

鋼筋相對兩面上橫肋末端之間的間隙(包括縱肋寬度)總和不應大於鋼筋公稱周長的20%;

當鋼筋公稱直徑不大於12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55;公稱直徑為14mm和16mm,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0;公稱直徑大於16mm時,相對肋面積不應小於0.065。

3)長度及允許偏差

a、長度:鋼筋通常按定尺長度交貨,具體交貨長度應在契約中註明;鋼筋以盤卷交貨時,每盤應是一條鋼筋,允許每批有5%的盤數(不足兩盤時可有兩盤)由兩條鋼筋組成。其盤重及盤徑由供需雙方協商規定。

b、長度允許偏差:鋼筋按定尺交貨時的長度允許偏差不得大於+50mm。

c、彎曲度和端部:直條鋼筋的彎曲變應不影響正常使用,總彎曲度不大於鋼筋總長度的0.4%;鋼筋端部應剪下正直,局部變形應不影響使用。

加工

鋼筋加工一般要經過四道工序:鋼筋除銹;鋼筋調直;鋼筋切斷;鋼筋成型。

當鋼筋接頭採用直螺紋或圓錐螺紋連線時,還要增加鋼筋端頭鐓粗和螺紋加工工序。鋼筋配料與代換鋼筋代換

(1)以另一種鋼號或直徑的鋼筋代替設計檔案中規定的鋼筋時,應遵守以下規定:

應按鋼筋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進行,鋼筋代換後應滿足規定的鋼筋間距、錨固長度、最小鋼筋直徑等構造要求。

以高一級鋼筋代換低一級鋼筋時,宜採用改變鋼筋直徑的方法而不宜採用改變鋼筋根數的方法來減少鋼筋截面積。

(2)用同鋼號某直徑鋼筋代替另一種直徑的鋼筋時,其直徑變化範圍不宜超過4mm,變更後鋼筋總截面面積與設計檔案規定的截面面積之比不得小於98%或大於103%。

(3)設計主筋採取同鋼號的鋼筋代換時,應保持間距不變,可以用直徑比設計鋼筋直徑大一級和小一級的兩種型號鋼筋間隔配置代換。

冷軋鋼筋

我國自八十年代後期起,開始引進冷軋帶肋鋼筋生產設備。先後有南京、蘇州、上海、青島、滄州、昆明等地分別從德國、義大利等國引進11套設備。九十年代中期又有安徽、廣東、江蘇等省的合資或外商獨資企業,從國外引進幾條生產線。與此同時。國內有些科研單位和企業著手研製或仿製冷軋設備。迄今已有十多個單位在生產和銷售冷軋鋼筋全套設備,分布於北京、遼寧、江蘇、河北、天津等地。還有一些設備生產企業,在幾年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於產品性能不良或質量低劣被淘汰。

迄今國內已建冷軋帶肋鋼筋生產線約有400多條,年生產能力200萬噸,分布在26個省、市。

從所了解的各省情況看,在建設部和各省市建委的大力推動下,冷軋帶肋鋼筋的推廣工作有了很大進展。一些省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其中江蘇、遼寧兩省的推廣面最大,在預製構件中已淘汰了冷拔低碳鋼絲;在現澆混凝土結構中也有了數量較大的套用,四川、福建省的在這方面推廣工作很有成績。此外,北京、河北、湖南、安徽、山西、山東、廣東、浙江、上海等省市也陸繼開始推廣套用。據不完全統計。僅1998年全國的推廣量已超過60萬噸。用於城鄉住宅及公共建設的建築面積達1.5億平方米,今後還將有較大的增長。

在生產和套用技術方面,我國在引進的基礎上有了發展,如冷軋帶肋鋼材抗拉強度由國外一個強度級別發展到三個級別:CRB550、CRB650和CRB800;套用範圍也由國外的非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擴大到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為推廣套用鋼筋,國家和一些省市主管部門組織編制了有關標準和圖集。國家標準《冷軋帶肋鋼筋》GB13788─2008已經實施。行業標準《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95─2011已於2012年4月1日起施。

國家科委已將鋼筋列入國家重點推廣的項目。建設部將它納入“九五”、“十五”期間建築業重點推廣的10項新技術之一(包含在"高效鋼筋和預應力混凝土技術"項目內)。

要求

施工中如需要鋼筋代換時,必須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和代換材料性能,嚴格遵守現行鋼筋砼設計規範的各種規定,並不得以等面積的高強度鋼筋代換低強度的鋼筋。凡重要部位的鋼筋代換,須徵得甲方、設計單位同意,並有書面通知時方可代換。

(1)鋼筋表面應潔淨,粘著的油污、泥土、浮銹使用前必須清理乾淨,可結合冷拉工藝除銹。

(2)鋼筋調直,可用機械或人工調直。經調直後的鋼筋不得有局部彎曲、死彎、小波浪形,其表面傷痕不應使鋼筋截面減小5%。

(3)鋼筋切斷應根據鋼筋號、直徑、長度和數量,長短搭配,先斷長料後斷短料,儘量減少和縮短鋼筋短頭,以節約鋼材。

(4)鋼筋彎鉤或彎曲:

①鋼筋彎鉤。形式有三種,分別為半圓彎鉤、直彎鉤及斜彎鉤。鋼筋彎曲後,彎曲處內皮收縮、外皮延伸、軸線長度不變,彎曲處形成圓弧,彎起後尺寸大於下料尺寸,應考慮彎曲調整值。鋼筋彎心直徑為2.5d,平直部分為3d。鋼筋彎鉤增加長度的理論計算值:對轉半圓彎鉤為6.5d,對直彎鉤為3.5d,對斜彎鉤為4.9d。

②彎起鋼筋。中間部位彎折處的彎曲直徑D,不小於鋼筋直徑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箍筋調整,即為彎鉤增加長度和彎曲調整值兩項之差或和,根據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內包尺寸而定。

④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構件尺寸、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彎曲調整值和彎鉤增加長度等規定綜合考慮。

a.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b.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c.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安裝要求

鋼筋綁紮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

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紮。

鋼筋

採用20#鐵絲綁紮直徑12以上鋼筋,22#鐵絲綁紮直徑10以下鋼筋。

①牆的鋼筋網綁紮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②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定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③牆筋綁紮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紮。

④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並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牆、柱筋的位置,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⑤外牆澆築後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牆、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梁與板

①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②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定,並與兩根架立筋綁紮,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紮。

③板的鋼筋網綁紮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⑤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

⑥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淨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⑦鋼筋的綁紮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紮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紮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6)板筋綁紮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紮,控制質量。

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鋼筋接長

根據設計要求,本工程直徑≥18的鋼筋優先採用機械接長,套筒擠壓連線技術,其餘鋼筋接長,水平筋

焊接要求

鋼筋焊接分為壓焊和熔焊兩種形式。壓焊包括閃光對焊、電阻點焊和氣壓焊;熔焊包括電弧焊和電渣壓力焊。此外,鋼筋與預埋件T形接頭的焊接應採用埋弧壓力焊,也可用電弧焊或穿孔塞焊,但焊接電流不宜大,以防燒傷鋼筋。

閃光對焊

閃光對焊廣泛用於鋼筋連線及預應力鋼筋與螺絲端桿的焊接。熱軋鋼筋的焊接宜優先用閃光對焊。鋼筋閃光對焊(是利用對焊機使兩段鋼筋接觸,通過低電壓的強電流,待鋼筋被加熱到一定溫度變軟後,進行軸向加壓頂鍛,形成對焊接頭。鋼筋閃光對焊工藝常用的有連續閃光焊、預熱閃光焊和閃光—預熱—閃光焊。對Ⅳ級鋼筋有時在焊接後還進行通電熱處理。

電弧焊

電弧焊是利用弧焊機使焊條與焊件之間產生高溫,電弧使焊條和電弧燃燒範圍內的焊件熔化,待其凝固便形成焊縫或接頭,電弧焊廣泛用於鋼筋接頭、鋼筋骨架焊接、裝配式結構接頭的焊接、鋼筋與鋼板的焊接及各種鋼結構焊接。鋼筋電弧焊的接頭形式有:搭接焊接頭(單面焊縫或雙面焊縫)、幫條焊接頭(單面焊縫或雙面焊縫)、剖口焊接頭(平焊或立焊)和熔槽幫條焊接頭。

焊接接頭質量檢查除外觀外,亦需抽樣作拉伸試驗。如對焊接質量有懷疑或發現異常情況,還可進行非破損檢驗(X射線、γ射線、超音波探傷等)。

電渣壓力焊

電渣壓力焊在施工中多用於現澆混凝土結構構件內豎向或斜向(傾斜度在4:1的範圍內)鋼筋的焊接接長。電渣壓力焊有自動和手工電渣壓力焊兩類。與電弧焊比較,它工效高、成本低,可進行豎向連線,故在工程中套用較普遍。進行電渣壓力焊宜用合適焊接變壓器。夾具需靈巧,上下鉗口同心,保證上下鋼筋的軸線最大偏移不得大於0.1d,同時也不得大於2mm。

焊接時,先將鋼筋端部約120mm範圍內的鐵鏽除盡,將夾具夾牢在下部鋼筋上,並將上部鋼筋扶直夾牢於活動電極中。自動電渣壓力焊時還在上下鋼筋間放置引弧用的鋼絲圈等。再裝上藥盒,裝滿焊藥,接通電路,用手柄使電弧引燃(引弧)。然後穩定一定時間,使之形成渣池並使鋼筋熔化(穩弧),隨著鋼筋的熔化,用手柄使上部鋼筋緩緩下送。當穩弧達到規定時間後,在斷電同時用手柄進行加壓頂鍛(頂鍛),以排除夾渣和氣泡,形成接頭。待冷卻一定時間後,即拆除藥盒、回收焊藥、拆除夾具和清除焊渣。引弧、穩弧、頂鍛三個過程連續進行。

電阻點焊

電阻點焊主要用於小直徑鋼筋的交叉連線,如用來焊接推廣套用的鋼筋網片、鋼筋骨架等。它的生產效率高、節約材料,套用廣泛。電阻點焊的工作原理是,當鋼筋交叉點焊時,接觸點只有一點,且接觸電阻較大,在接觸的瞬間,電流產生的全部熱量都集中在一點上,因而使金屬受熱而熔化,同時在電極加壓下使焊點金屬得到焊合。

電阻點焊不同直徑鋼筋時,如較小鋼筋的直徑小於10mm,大小鋼筋直徑之比不宜大於3;如較小鋼筋的直徑為12mm或14mm時,大小鋼筋直徑之比則不宜大於2。應根據較小直徑的鋼筋選擇焊接工藝參數。

焊點應進行外觀檢查和強度試驗。熱軋鋼筋的。焊點應進行抗剪試驗。冷加工鋼筋的焊點除進行抗剪試驗外,還應進行拉伸試驗。

氣壓焊

氣壓焊接鋼筋是利用乙炔-氧混合氣體燃燒的高溫火焰對已有初始壓力的兩根鋼筋端面接合處加熱,使鋼筋端部產生塑性變形,並促使鋼筋端面的金屬原子互相擴散,當鋼筋加熱到約1250~1350℃(相當於鋼材熔點的0.80~0.90倍)時進行加壓頂鍛,使鋼筋焊接在一起。

鋼筋氣壓焊接屬於熱壓焊。在焊接加熱過程中,加熱溫度只為鋼材熔點的0.8~0.9倍,且加熱時間較短,所以不會出現鋼筋材質劣化傾向。另外,它設備輕巧、使用靈活、效率高、節省電能、焊接成本低,可進行全方位(豎向、水平和斜向)焊接。所以在我國逐步得到推廣。

加熱系統中加熱能源是氧和乙炔。用流量計來控制氧和乙炔的輸入量,焊接不同直徑的鋼筋要求不同的流量。加熱器用來將氧和乙炔混合後,從噴火嘴噴出火焰加熱鋼筋,要求火焰能均勻加熱鋼筋,有足夠的溫度和功率並安全可靠。

加壓系統中的壓力源為電動油泵,使加壓頂鍛的壓力平穩。壓接器是氣壓焊的主要設備之一,要求它能準確、方便地將兩根鋼筋固定在同一軸線上,並將油泵產生的壓力均勻地傳遞給鋼筋達到焊接目的。

氣壓焊接的鋼筋要用砂輪切割機斷料,要求端面與鋼筋軸線垂直。焊接前應打磨鋼筋端面,清除氧化層和污物,使之現出金屬光澤,並即噴塗一薄層焊接活化劑保護端面不再氧化。

性能

鋼筋工藝性能包括許多項目,針對不同產品的特點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普通鋼筋要求進行彎曲和反向彎曲(反彎)試驗,某些預應力鋼材則要求進行反覆彎曲、扭轉、纏繞試驗。

所有這些試驗的形式不同程度地模擬了材料在實際使用時可能涉及的工藝加工方式,如普通鋼筋需要彎鉤或彎曲成型,預應力鋼絲有時需纏繞等,而其目的就是考核材料對這些特定塑性變形的極限承受能力,因而工藝性能也是對材料的塑性要求,且與上述延性(伸長率)要求是相通的,一般來說伸長率大的鋼材,其工藝性能好。

然而與拉伸時的單向受力狀態相比,工藝性能試驗的受力狀態就複雜得多,試樣變形類型與大小則各向(軸向、徑向)不同,鋼材的組織結構、晶粒大小、有害殘餘元素含量特別是內部和表面任何影響連續變形的缺陷如裂紋、夾雜等都可能影響和導致試驗不通過。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對於考核鋼材的質量,可以說工藝性能試驗更為嚴格。

另外鋼筋的反向彎曲試驗本質上是一項應變時效敏感性試驗這是由於鋼水中一般都含有一定數量的游離氮(N),也稱殘餘氮,含量過高時,可導致鋼材經塑性變形後在室溫下脆化。

由於鋼筋常常需彎曲成型以後使用,已經產生了塑性變形,如果材性變脆,結構就不能承受使鋼筋再產生塑性變形的外加荷載(如地震),所以國內外都將反彎試驗作為一項重要技術要求列入鋼筋標準,同時對鋼的氮含量予以限制(不超過0.012%)。

研究表明,用於鋼的微合金化的一些元素如釩、鈦、鈮等,特別是釩與氮有較好的親和力,鋼中加入釩可有效結合自由氮,釩與氮的結合還能進一步增強釩對鋼的強化效果,因此有些標準也註明“如果有足夠的與氮結合的元素存在氮含量可以高出標準規定”。

由於錨固劑是以高強度材料作為骨料,以膠凝材料為結合劑,輔以高流態微膨脹防離析等物質配製而成,其成分以無機材料為主,有機材料為輔,對鋼筋無鏽蝕作用。因此,能在幾小時內產生一定的錨固力。具有快凝、快硬、高強、無收縮、剪下強度高、貫入阻力小等特點。本工法適用於所有礦山巷道、隧道、水利、邊坡支護等工程3m以內圍岩層錨桿的支護。

機械性能

鋼筋的機械性能通過試驗來測定,測量鋼筋質量標準的機械性能有屈服點、抗拉強度、伸長率,冷彎性能等指標。

屈服點(fy)

當鋼筋的應力超過屈服點以後,拉力不增加而變形卻顯著增加,將產生較大的殘餘變形時,以這時的拉力值除以鋼筋的截面積所得到的鋼筋單位面積所承擔的拉力值,就是屈服點σs°

抗拉強度(fu)

抗拉強度就是以鋼筋被拉斷前所能承擔的最大拉力值除以鋼筋截面積所得的拉力值,抗拉強度又稱為極限強度。它是應力一應變曲線中最大的應力值,雖然在強度計算中沒有直接意義,但卻是鋼筋機械性能中必不可少的保證項目。因為:

(1)抗拉強度是鋼筋在承受靜力荷載的極限能力,可以表示鋼筋在達到屈服點以後還有多少強度儲備,是抵抗塑性破壞的重要指標。

(2)鋼筋有熔煉、軋制過程中的缺陷,以及鋼筋的化學成分含量的不穩定,常常反映到抗拉強度上,當含碳量過高,軋制終止時溫度過低,抗拉強度就可能很高;當含碳量少,鋼中非金屬夾雜物過多時,抗拉強度就較低。

(3)抗拉強度的高低,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抵抗反覆荷載的能力有直接影響。

伸長率

伸長率是應力一應變曲線中試件被拉斷時的最大應變值,又稱延伸率,它是衡量鋼筋塑性的一個指標,與抗拉強度一樣,也是鋼筋機械性能中必不可少的保證項目。

伸長率的計算,是鋼筋在拉力作用下斷裂時,被拉長的那部分長度占原長的百分比。把試件斷裂的兩段拼起來,可量得斷裂後標距段長L1,減去標距原長L0就是塑性變形值,此值與原長的比率用δ表示,即伸長率δ值越大,表明鋼材的塑性越好。伸長率與標距有關,對熱軋鋼筋的標距取試件直徑的10倍長度作為測量的標準,其伸長率以δ10表示。對於鋼絲取標距長度為100mm作為測最檢驗的標準,以δ100表示。對於鋼絞線則為δ200。

冷彎性能

冷彎性能是指鋼筋在經冷加工(即常溫下加工)產生塑性變形時,對產生裂縫的抵抗能力。冷彎試驗是測定鋼筋在常溫下承受彎曲變形能力的試驗。試驗時不應考慮應力的大小,而將直徑為d的鋼筋試件,繞直徑為D的彎心(D規定有1d、3d、4d、5d)彎成180°或90°。然後檢查鋼筋試樣有無裂縫、鱗落、斷裂等現象,以鑑別其質量是否合乎要求,冷彎試驗是一種較嚴格的檢驗,能揭示鋼筋內部組織不均勻等缺陷。

力學性能

1)鋼筋的力學性能應符合下表規定:牌號公稱直徑mmσs

牌號 公稱直徑mm σs(或σp0.2) Mpa σb MPa δ5 %
HRB335 6-25 28-50 335 490 16
HRB400 6-25 28-50 400 570 14
HRB500 6-25 28-50 500 630 12

2)鋼筋在最大力下的總伸長率δgt不小於2.5%。供方如能保證,可不作檢驗。

3)根據需方要求,可供應滿足下列條件的鋼筋:

a)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點之比不小於1.25;

b)鋼筋實測屈服點與上表規定的最小屈服點之比不大於1.30。

工藝性能

1)彎曲性能

按下表規定的彎心直徑彎曲180度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牌號公稱直徑a

2)反向彎曲性能

根據需方要求,鋼筋可進行反向彎曲性能試驗。

反向彎曲試驗的彎心直徑比彎曲試驗相應增加一個鋼筋直徑。先正向彎曲45度,後反向彎曲23度,後反向彎曲23度。經反向彎曲試驗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

計算

重量

鋼材理論重量計算的計量單位為公斤(kg)。其基本公式為:

W(重量,kg)=F(斷面積m2)×L(長度,m)×ρ(密度,g/cm3)×1/1000

鋼的密度為:7.85g/cm3,螺紋鋼理論重量計算公式如下:

W=0.00617×d2(kg/m)

d=斷面直徑mm,如斷面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每米重量=0.00617×144=0.888kg

工程

工程量計算規則

1、鋼筋工程,應區別現澆、預製構件、不同鋼種和規格,分別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重量,以噸計算。

2、計算鋼筋工程量時,設計已規定鋼筋塔接長度的,按規定塔接長度計算;設計未規定塔接長度的,已包括在鋼筋的損耗率之內,不另計算塔接長度。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以個計算。

3、先張法預應力鋼筋,按構件外形尺寸計算長度,後張法預應力鋼筋按設計圖規定的預應力鋼筋預留孔道長度,並區別不同的錨具類型,分別按下列規定計算: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的鋼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螺桿另行計算。

(2)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螺桿錨具時,預應力鋼筋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另行計算。

(3)低合金鋼筋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增加0.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預應力鋼筋共增加0.3m計算。

(4)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矽自錨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0.35m計算。

(5)低合金鋼筋或鋼絞線採用JM,XM,QM型錨具孔道長度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度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計算。

(6)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孔道長在20m以內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lm;孔道長在20m以上時,預應力鋼筋長度增加1.8m.

(7)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預應力鋼絲長度增加0.35m計算。

長度的確定

1、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

受力鋼筋的砼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小於受力鋼筋直徑,並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1)輕骨料砼的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輕骨料砼結構設計規程》。

(2)處於室內正常環境由工廠生產的預製構件,當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且施工質量有可靠保證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規定減少5mm,但預製構件中的預應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處於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的預製構件,當表面另作水泥砂漿抹面且有質量可靠保證措施時其保護層厚度可按表中室內正常環境中的構件的保護層厚度數值採用。

(3)鋼筋砼受彎構件,鋼筋端頭的保護層厚度一般為10mm;預製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護層厚度可按梁考慮。

(4)板、牆、殼中分布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構造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於15mm。

2、鋼筋的彎鉤長度

Ⅰ級鋼筋末端需要做1800、1350、900、彎鉤時,其圓弧彎曲直徑D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2.5倍,平直部分長度不宜小於鋼筋直徑d的3倍;HR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徑不應小於鋼筋直徑d的4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彎起鋼筋的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的彎起角度一般有300、450、600三種,其彎起增加值是指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長度之間的差值。

4、箍筋的長度

箍筋的末端應作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的彎曲直徑D不應大於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小於箍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一般結構的,不宜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箍筋彎鉤的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箍筋直徑的10倍。

鋼筋的錨固長度

鋼筋的錨固長度,是指各種構件相互交接處彼此的鋼筋應互相錨固的長度。設計圖有明確規定的,鋼筋的錨固長度按圖計算;,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則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的規定計算。

GB50010—2002規範規定:(1)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2)圈樑、構造柱鋼筋錨固長度

其他問題

在計算鋼筋用量時,還要注意設計圖紙未畫出以及未明確表示的鋼筋,如樓板中雙層鋼筋的上部負彎矩鋼筋的附加分布筋、滿堂基礎底板的雙層鋼筋在施工時支撐所用的馬凳及鋼筋砼牆施工時所用的拉筋等。這些都應按規範要求計算,併入其鋼筋用量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