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維脈

陽維脈

陽維脈(Yangwei Meridian)“奇經八脈”之一,“維”有維繫聯絡之意,陽維脈有“維繫”人身陽經的功能。陽維脈聯絡各陽經,與陰維脈共同起溢蓄氣血的作用。

脈經穴道

《奇經八脈考》具體指出:“陽維脈起於諸陽之會,即起於足太陽膀胱經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門穴。再從金門穴行於足少陽膽經之外踝上七寸陽交穴。又與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及陽蹻脈,會於肩後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又與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會於缺盆中上毖際天穴,又會於肩上陷中肩井穴。從肩井穴上頭,與足少陽膽經會於眉上一寸陽白穴。從陽白穴上行於眼上方,直入髮際本神、臨泣穴。從臨泣穴上行經正營穴,循行枕骨下而至腦空穴。從腦空穴下行至耳後大筋外端風池穴,又與督脈會於項後風府、啞門穴。

註: 此說與《針灸甲乙經》所載交會穴不完全相同。

陽維脈 陽維脈

經脈循行

起於足跟外側,向上經過外踝,沿足少陽經上行到髖關節部,經脅肋後側,從腋後上肩,至前額,再到項合於督脈。

聯繫臟腑

腰脊、下肢、頭肩。

主要病候

陽維聯絡各陽經以歸於督脈,陰維聯絡各陰經以歸於任脈,當陽維脈經氣出現異常,陰陽失去協調時就成病象。《難經·二十九難》:“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陽維為病,苦寒熱。”因陽維分布頭肩各部,故主寒熱等表證。《脈經》卷二:“診得陽維脈浮者,暫起目眩,陽盛實者,苦肩息,灑灑如寒”。

交會腧穴

金門(足太陽經)、陽交(足少陽經)、臑俞(手太陽經)、天髎(手少陽經)、肩井(足少陽經)、頭維(足陽明經)、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足少陽經)、風府、啞門(督脈)。

陽維脈病治法

《雜病源流犀燭·陽維陰維脈病源流》治以桂枝湯、麻黃湯、黃芪建中湯等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