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穀臉譜葫蘆
陽穀臉譜葫蘆是流傳於魯西一帶的民間工藝品,它的最初雛形來源於黃河中下游兩岸漁民的日常生活中打漁時最原始的
“救生圈”,有的作為酒器用來盛酒用。後來,為了美觀好看,或者說是為了作為記號,便在葫蘆上刻畫各種圖案,此後逐漸改進,最終熱愛戲劇的人將臉譜刻畫到上面,形成了現今別具一格的工藝美術品。葫蘆是盛產於魯西地區的一種裝飾植物,結果多,造型美觀,每到秋末摘下晾乾,去皮後,便可用來繪畫圖案。繪畫時要先打好底子,然後再起草臉譜。待用顏料填完顏色,晾乾,罩上面漆,一件臉譜葫蘆藝術品也就成功了。不過,在葫蘆上畫臉譜和在宣紙上畫是不一樣的。在葫蘆上畫要選好角度,掌握好對稱,倍數的關係,不然畫出來的圖案沒有立體感。
葫蘆臉譜選用的題材以京劇的淨、末、醜為主,主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施公案、隋唐演義、岳飛傳、楚霸王等七大類人物,大約100餘種,而且一個個栩栩如生,可以說看了臉譜葫蘆,就等於在戲劇藝術殿堂里走了一遭,讓人了解不少戲劇藝術知識,所以臉譜葫蘆深受人民喜愛。
陽穀臉譜葫蘆在形成工藝品之前,是刻畫不同形狀圖案作記號來用,直到清末民初,才被京劇愛好者把臉譜刻畫到葫蘆上,並逐步達到圖案清晰、刻工精細。臉譜葫蘆傳人辛福春帶著他所創作的作品,曾參加了在深圳召開的第二屆國際文化博覽會和山東省首屆國際文化博覽會、山東省非物質文化成果展以及五屆江北水城旅遊節,受到國內外遊客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