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興坪

陽朔興坪簡介

興坪 原為晉代的熙平縣治所在地,至今仍保留著完好的關帝廟、古戲台和青石板路,是名副其實的古鎮。若棄舟步行數里,可到蓮花岩,岩內朵朵雲盆,宛若蓮花。滴滴岩泉,墜入盆中,其聲似古琴輕彈,讓人回味。興坪江面開闊,水平如鏡,四面皆景。東面有羅漢山,獅子望月;北面有壽星騎鹿,駱駝過江;西面有筆架山,美女照鏡;西南面和南面有螺螄山、鯉魚山等。灕江的支流熙平河從東奔來匯入,在此轉了一個鐮刀狀的大灣,周圍的山峰也都順著鐮刀彎成一個大圈,形成面積寬闊的水面和沙灘,山峰與村落,沙灘與翠竹,參差錯落,疏密相間,山水相依,景點雲集,薈萃了灕江風光的奇險秀美,是拍攝灕江的必選地段。新版20元面值人民幣的背面圖案就取自興坪一帶的灕江風光。葉劍英游灕江,曾寫詩說:
春風灕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
興坪佳境興坪佳境

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興坪。

興坪的著名景點有:

烏龜石興坪鎮江邊有濱江亭、白廟閣遺址,遺址旁有一巨石如龜,稱“烏龜石”。
馬頸山隔江相對的馬頸山,形如馬頸。旁有五指山似五指自伸。
美女照鏡在馬頸山側面,一山似梳妝少女,故稱。旁又有三峰並列如筆架,名筆架山。
螺螄山自興坪古鎮乘船向下,稍行不遠,有螺螄山,山石盤鏇而生,青白相間,宛若青螺從江中冒出。螺螄岩前有騰蛟庵,依岩而建,青燈綿延,已數百年。再向下行,便是山水寨。
天水寨為一險山,因有山泉不絕,在軍事上可據險一守經年,故名天水寨。1921年,孫中山先生率軍前往桂林籌劃北伐,曾在此泊舟,登上天水寨,並慰勞了天水寨腳的漁村村民。
漁村在灕江左岸,三面環水,一面青山,已500多年的歷史。村中房屋多為青磚瓦房,大都明、清年間所建造。至今保存完好的傳統民居48座,青磚黑瓦,坡屋面、馬頭牆,具有典型的中國明清時期桂北民居特色,多為三開三進式,硬山頂風火牆,保持著較完整的明清風格。戶戶雕梁畫柱,屋檐飛禽走獸,門窗多為木質雕花,圖案雅致精巧,整個村莊古香古色。漁村居民以捕魚為主業,竹筏、漁網和鸕鶿是他們的主要工具,也是旅遊者十分好奇的旅遊觀光道具。1998年,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桂林時,也曾造訪過漁村。這座看去不起眼的小村子,卻是聲譽遠播的名勝地。
鯉魚山在天水寨的斜對面,江的右邊是鯉魚山。整座山就像一條浮游於江面的巨大鯉魚,有頭有尾,還露出背上的鰭。所以鯉魚山又叫“鯉魚現鰭”。
騰蛟岩(螺螄岩)岩分左右二洞,右洞有明代所建廟宇,叫騰蛟庵。洞內寬敞明亮,原有魁星樓、三寶殿,佛祖、十八羅漢等大小塑像數十尊,現僅存殘址。岩內外有鐘乳石累累下垂,其中有3個如倒吊的螺螄:一白如雪,一翠如珠,一黑如漆。岩內有摩崖碑文,記載岩的由來和附近景色。
蓮花岩洞位於興坪鎮東北6公裏白山底村旁,岩洞長481米,最寬處25米,最高處38米。岩洞內曲徑通幽。進得蓮花岩洞,滿眼是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如翠塑玉雕、瑪瑙疊就。借著彩燈餘輝,移步易景,仿佛置身撲朔迷離的童話世界。剛欣賞完“田園風光”,又來到“火焰山”前,“唐僧”正在解救被壓在山底的“孫猴子”。到“古羅馬劇場”看動物表演,在“瑤池”彈“七音石琴”……那108盤石蓮花美景是著名的溶洞奇觀,是全岩洞的精華部分,100餘塊大小不一的盤石,每塊厚約30厘米,最大者直徑1.5米,形如浮水蓮葉,一灣清水蓄滿池內,石蓮花閃爍五彩瑩光。池底均勻地鋪著一層厚厚的橢圓的、晶瑩剔透的石蓮米,傳說這是瑤池仙女偷來解救百姓疾苦的蓮米,一顆蓮米可熬一鍋蓮米湯,能使一村人飽半年。
羅田洞在興坪鎮西北約5公里的羅田村旁,為全縣較大岩洞之一。洞長1150米,寬50米左右,最寬處達90米,高40米左右,最高處達51米,洞底面積5萬多平方米。比桂林蘆笛岩大3.8倍。洞內鐘乳石形態壯觀,直徑在10米以上、高逾40米的巨石柱有10餘根。洞中北壁一石瀑布,懸自洞頂,高32米。
羅田大岩羅田大岩位於興坪西北約5公里的羅田村旁,是全縣較大岩洞之一,洞室長約1150米,寬50米左右,最寬處達90米,高40米左右,最高處達5l米,洞裡面積5萬多平方米,比桂林蘆笛岩大幾倍。洞內鐘乳石形態粗壯,直徑達10米以上,高逾40米的大石柱有10多根,洞中北壁有一巨石瀑布,高32米,寬13米,遠望如銀河飛瀉,令人嘆為觀止。
西塘天湖在興坪北面的石灰岩高山上,有三口天然池塘,西面的一口最大,有600畝水面,稱西塘。西塘不僅適宜養魚,而且是一處奇特的高山湖,山光水色構成了幽美的景觀。湖水清澈,碧波蕩漾,一塊石頭,一叢翠竹,一方草地,自然貼切。西塘西與草坪的冠岩,南與興坪一帶的景觀相連,並已修通了貫通草坪至興坪的公路,構成了灕江水岸的遊覽。西塘現已成為逐步受到人們關注的。
【興坪游江】坐船遊覽興坪灕江精華段
【景點特色】:灕江精華勝景,欣賞20元人民幣背景圖,漫步總統漁村。
【遊覽時間】:約90分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