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陶瓷

陽城陶瓷

晉城陶瓷業歷史悠久,製作精美、特色濃郁的瓷器當以陽城細瓷為最。陽城城關的後則腰、水村、上芹、演禮一帶,具有較長的制瓷歷史和傳統。細瓷製品瓷質潔白細膩,釉面潤澤光亮,造型美觀典雅。該地出產的燉肉罐和泡茶罐譽滿華夏。後則腰生產的淋藥罐(又名靈藥罐)是用於升藥煉丹的陶瓷用具,載於《蘇(軾)沈(括)良方》等醫籍,產品行銷川、廣、雲貴等地。

陽城縣文博館收藏有西漢時期的罐、瓮、盤、碟、杯等出土陶器。唐宋時期黑白瓷器生產已很
普遍。宋人所著《扁鵲心書》、《蘇沈良方》等醫書多次提及的淋藥煉丹定型升華器“陽城罐”。
經專家考證,為本地陶瓷特產。
清同治年間,有“全興號”、“日升號”、“順和號”陶瓷廠先後在後則腰等地出現。有瓷輪
70餘盤.工人300餘名,年產瓷貨35萬件。本世紀以來,產地逐漸增多。1932年(民國21

年)收入達3萬餘元。1941年,因日軍盤踞,僅有瓷輪17盤,工人85名。1945年後,各陶瓷
作坊恢復,產出了大量瓷雷,支援了解放戰爭。
1947年(民國36年),後則腰成立了3個陶瓷生產互助組。有瓷輪72盤,產品210種,
年產40萬件。1952年,後則腰、演禮、上芹等地相繼成立瓷業生產合作社,有工人500餘名,
年產227萬件。
1955年,後則腰陶瓷廠推廣烤花技術。1957年建成半倒焰窯和倒焰窯。1960年,生產出
細瓷。1965年,引進壓碗機和匣缽澆注技術。同時實現了電力耙坩和動力揉泥。
1968年,該廠首先使用球磨機磨料,效益大大提高。

1970年,後則腰陶瓷廠的一個車間遷至原水村鐵廠舊址,專門生產細瓷。1972年,命名
為陽城陶瓷廠,該廠為本省陶瓷先進生產單位。所產碗具、酒具、茶具等六七十種,很受用戶
歡迎。其中有玉柱茶具、京廣茶具和咖啡茶具等名牌產品。1983年,獲外貿部“榮譽證書”。同
年,將球磨機內襯改為橡膠內襯,效率提高50%。1984年,實現輥底烤花,手工製作匣體改為
機輪壓制,錘式粉十機改為石輪粉碎機。同年建成隧道窯,日用陶瓷由1975年的212萬件增
至1985年的512萬件。
1970年後,社隊陶瓷廠增至40多個,以生產缸、盆、碗、罐等粗瓷為主,銷往晉南、河南、
陝西等地。1980年後,部分社隊小廠轉產耐火材料。後則腰陶瓷廠近年發展新產品,試產建
築面瓷(馬賽克)。
全縣日用陶瓷產量由1949年的141萬件,1959年的394萬件,1969年的255萬件,增
至1979年的1 617萬件。1985年產853. 25萬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