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陸奧宗光(むつむねみつ1844年8月20日——1897年8月24日)
是日本明治時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中日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外務大臣。
日本外交之父。天保十四年生於紀州藩(和歌山縣)幼名牛丸、小次郎,又改陸奧陽之助。
父親伊達宗廣為紀州藩士。還是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在紀州藩政府裡面負責財務工作,幫助藩主進行了一系列財政方面的改革。在陸奧八歲那年,紀州藩藩內發生內亂,伊達宗廣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從此家庭條件一落千丈。陸奧宗光成為窮人孩子早當家的典範。14歲的時候,陸奧遠離家鄉,奔赴江戶求學,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結識了當時日本的年輕志士——伊藤博文、木戶孝允,還有傳奇英雄坂本龍馬。1863年,陸奧宗光在坂本龍馬的幫助下,進入神戶海軍操練所(由當時的幕臣勝海舟擔任校長,坂本龍馬擔任塾頭)。在這裡他跟隨坂本與西方國家作戰,因為擅長韜略、作戰勇猛,獲得坂本龍馬大人的垂青。在陸奧宗光的心裡,龍馬哥哥也是個大英雄,他曾經這樣評價龍馬:“他善於變通、思維敏捷,像一隻飛馬縱橫馳騁在天空,是一個無拘無束的英豪。”等到龍馬被刺殺之後,陸奧宗光一時沒了偶像,開始了走上了暗殺的道路。改名陸奧陽之助,赴長崎參加“海援隊”。
1868年明治維新後,在伊藤博文的推薦下,得岩倉具視賞識,任外國事務局御用掛。其後,又陸續任兵庫縣知事、神奈川縣知事、外務大丞、租稅頭等職。搞過地租改革等。
明治三年(1870年)赴歐洲考察。明治十年(1877年)因不滿明治政府中以大久保利通為首的薩摩、長州兩藩出身的掌權人物排斥異己的作法,加之同情西鄉隆盛等叛黨,參加土佐藩出身的大江卓等的反政府活動(土佐立志社事件),因此被捕入獄,判刑5年,並削去藩籍。在獄中,他翻譯了傑里米·邊沁有關功利主義的著作。後來,陸奧居住的山形監獄發生大火,差點把他給活活燒死,這下把老朋友伊藤博文嚇壞了。他趕緊把陸奧宗光轉移到剛剛建成的宮城監獄,還特別安慰他說,放心吧,這裡很安全,你就安心在這修養吧。
1883年,陸奧獲得特赦出獄,出來之後,他曾經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定位。這時候,伊藤博文勸他說,你還是去歐洲留學吧,知識改變命運。陸奧宗光覺得博文說得很有道理,明治十七年(1884年)赴英、德等國考察憲政。在西方的日子裡,陸奧宗光發了瘋似的研究學習,他對比了各國的議會制度、憲法制度,十九年(1886年)歸國進入外務省工作。二十一年(1888年)二月出任駐美公使。兼任墨西哥外交大使。跟墨西哥簽訂了一個開國後第一個平等條約,1890年5月任山縣有朋的內閣的商務大臣。後來日本各地進行大選,被和歌山縣選為眾議員,成為內閣裡面唯一的一位民選議員,1892年任松方正義內閣的農商大臣。因為看不慣這些官僚鎮壓民眾的活動,辭去了政務部長的職務,擔任樞密院顧問。1892至1896年,他出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之第二內閣成員和外交大臣。1894年,他負責與英國簽署日英通商航海條約,成功廢除了西方國家在德川幕府時期對日本所訂下的不平等條約與治外法權。中日甲午戰爭時,他在日本的外交政策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主張與中國一戰,史稱“陸奧外交”。1895年4月,他與伊藤作為日方代表,與中國清政府簽署馬關條約。由於陸奧宗光在侵華戰爭中積極奔走,出謀劃策,戰後,1895年8月被授予一等子爵。
甲午戰後,陸奧宗光因肺結核病趨於嚴重,便一面養病,一面撰寫關於他的個人外交回憶錄,稱為《蹇蹇錄》(けんけんろく),蹇蹇”兩字,出自《易經·蹇卦》“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之語。陸奧從此表白自己不顧自身而效忠天皇之心。陸奧在書後說明著述此書的目的,是通過概述甲午戰爭期間(包括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充滿複雜糾紛的外交始末”,表明當時面對接踵而來的外交危機,無一不是“深入斟酌內外形勢,權衡於久遠未來之利害,深思熟慮”而做出的決策,才使日本終得“在千鈞一髮之際,挽救危機,保持國安民利之途”。儘管是在這裡自我表功,但“陸奧外交”作為明治時代的主要遺產之一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就是陸奧為什麼被尊稱為“日本外交之父”的原因。此書之內容在1929年才被公開,是探討日本於明治時代之外交的重要著作。 明治三十年(1897年)8月24日,陸奧宗光在夏威夷病死。
修改條約
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就著力於修改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從1871年起,
迄於1892年,歷時二十年,經過多次日本歷屆政府與歐洲諸國交涉和談判,皆無結果。陸奧宗光任外務大臣後,鑒於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為轉移朝野視線,確定了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方針。但又認為“既不能發動無故之戰爭”,則“惟一之指望只有修改條約”。他排除了對外強硬派的干擾,決定採取低姿態首先與英國談判。當時,遠東國際形勢的基本格局是英俄對峙。自1891年俄國宣布修筑西伯利亞鐵路後,英國感到它在遠東的優勢地位受到挑戰,頗想利用日本作為防俄的前哨,因而希望與日本接近。在相互需要的情況下,陸奧也就順水推舟,滿足英國提出的某些要求。如條約批准後要五年才生效、廢除治外法權、日本對英國人開放內地等,使談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894年7月16日,日英改約的《通商船海條約》在倫敦簽字。英國外交大臣金伯利(Wedehouse John Kimberley)在簽字儀式上當著日本駐英公使青木周藏的面致祝辭稱:“這個條約的性質,對於日本來說,比打敗中國的大軍還要有利。”改條約的成功,便完全排除了先前陸奧對發動侵華戰爭會引起英國干涉的擔心和憂慮。
甲午戰爭
陸奧宗光是日本發動甲午侵略戰爭的主要罪魁之一。戰爭爆發前,他配合軍事上的挑釁,積極在外交上進行活動。運用縱橫捭闔的外交手段,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極力爭取英、美等國對日本的支持。
挑起戰爭
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後,陸奧宗光一面命日本駐朝鮮公使館代辦杉村浚往訪清朝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袁世凱,以甜言誘使中國派兵“代戡”,一面推動內閣做出派大軍進入朝鮮的決定。與此同時,還敦促回國休假的駐朝公使大鳥圭介提前返任,並親自向其交代“我們有即便不得不訴諸干戈亦在所不辭的決心”,不妨“採取毫無顧忌的斷然措施”。實際是把挑起戰端的任務交給了大鳥。大鳥回任後,先奉陸奧之命提出所謂中日“共同改革朝鮮內政案”,一則使日本侵略軍賴在朝鮮不走,一則拖住清軍不能班師回國,以伺機尋釁。繼又決定單獨脅迫朝鮮政府“改革內政”,藉此製造開戰的口實。1894年6月25日,俄國政府為阻止日本勢力進入朝鮮,勸告日本政府與中國共同從朝鮮撤兵。陸奧大耍欺騙手段,表示日本對朝鮮“決無他意”,對中國“斷不做攻擊的挑戰”。7月初,英國駐華公使歐格訥出面調解中日爭端。7月9日,總理衙門邀日本駐華臨時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進行談判。日本政府發起戰爭的決心已定,故意造成談判破裂。談判破裂後,陸奧宗光異常興奮,立即於7月12日指示小村壽太郎向中國提出“第二次絕交書”。小村於14日向中國提出照會,指責中國“徒好生事”,“將來即使發生不測之變,日本政府亦不任其責”。同時陸奧宗光又電令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謂“英國調停已失敗,現有斷然處置之必要”,19日陸奧秘密訓令大鳥:“促成中日衝突,實為當前急務。為實行此事,可以採取任何手段。一切責任由我負之,該公使絲毫不必有內顧之慮。”大鳥接電後於23日指使日軍闖入朝鮮王宮,劫持國王,成立親日傀儡政府。25日,日本海軍採用卑鄙手段,在朝鮮豐島海面突然襲擊中國艦船,悍然挑起戰爭。
高升號事件
日本海軍發動豐島襲擊時,竟然擊沉了清政府租用的英國商船高升號,一時震驚中外,成為舉世矚目的重大國際事件。此訊息傳到英國後,人心激憤,輿論譁然,紛紛聲討日本之踐踏國際公法。英國官方的反映也是十分強烈的。英國駐華公使歐格訥(Nicholas R.O′Conor)命其上海總領事韓能(Nicholas John Hannen)親到日本總領事館,譴責日本暴行,並提出強烈抗議。英國遠東艦隊司令斐里曼特(Freemantle)還致函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質詢擊沉高升號的日本浪速艦是否奉命行事。同時,向英國海軍部建議,立即罷免並拘捕浪速艦長(東鄉平八郎)。頓時,兩國關係十分緊張,形勢對日本極為不利。陸奧宗光乍聞此信也大為吃驚,擔心“日英兩國間或將因此高升事件而引起一場重大紛爭”。他反覆權衡利害,決定採取措施以變被動為主動。他首先親自會見英國駐日公使巴健特(R.S.Paget),告以日本政府將對高升號進行調查,萬一錯在日本海軍,日本將賠償全部損失。這是一個緩兵之計,先用話將英國政府穩住,但在最主要的責任問題上卻說的是活話,以便為最終推卸責任預留餘地。果然,隨後不久,便由海軍大佐山本權兵衛炮製了一份假報告,倒打一耙地誣稱是中國軍艦先向日艦開火,日艦事後才知道擊沉的一艘運輸船是英國商船高升號,把日本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與此同時,日本又通過駐英公使青木周藏,賄買英國的媒體和一些權威人士為日本說話。於是,《泰晤士報》先後發表了英國著名國際法權威劍橋大學教授韋斯特來克(J.Westlake)和牛津大學教授胡蘭德(T.E.Holland)的文章,為日本辯護,說從國際法的觀點看,日艦浪速號擊沉高升號完全正確。於是,英國的輿論突然都改變了腔調。英國政府從防俄的大局出發,正要拉近日本,也就趁此機會轉彎,認定日本不但無過,反而有理,轉過來卻要高升號船主向中國索賠。
掩飾旅順大屠殺
日軍進攻旅順後,連續四天縱兵濫殺無辜,殺害兩萬餘人,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大屠殺慘案。起初,日本政府雖然千方百計地對外封鎖訊息,大屠殺的訊息還是被西方記者陸續報導了出去。陸奧宗光認為此事非同小可,為之煞費周章,又故伎重演,重點賄買英國中央通訊社,發布對日本有力的有償新聞。只要一出現不利於日本的新
聞,中央通訊社總是予以反駁。據日本文獻記載,發表一次這樣的訊息,日本需付給2000日元。另外,日本還通過路透社發布有償新聞,每次付給606英鎊。陸奧的卑劣手段對掩蓋日本侵略軍的屠殺罪行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紙究竟是包不住火的。最早使旅順大屠殺事件成為爆炸性新聞的是美國紐約《世界報》記者克里爾曼(James Creelman),該報於12月12日刊出了他從日本橫濱拍發的通訊《日本大屠殺—〈世界報〉隨軍記者關於旅順屠殺事件的報告》。由於克里爾曼是西方讀者熟悉的知名記者,他的這篇百餘字的報導也就不脛而走,引起國際輿論界的廣泛關注,並將日本政府置於尷尬的地位。這時,日本駐歐美公使的報告紛至沓來,要求採取對策。陸奧與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商議,決定“置之不理,完全採取辯護之手段”。他一面發動日本報紙為日軍暴行辯護,一面於12月17日在《世界報》上刊登聲明,繼續倒打一耙,說日兵目睹同伴被清軍“殘酷殺害”,“憤慨難耐”,以致“偶爾出現似乎越軌行為的趨向,深感遺憾”。這等於變相地承認了大屠殺暴行,反而越抹越黑。《世界報》則乘勝追擊,於12月20日又以兩個整版的篇幅刊載了克里爾曼的長篇通訊《旅順大屠殺》,對旅順屠殺事件做了詳細而具體的報導。這篇報導在美國引起了轟動,各國報紙紛紛轉載。陸奧見已無退路,只有將謊話繼續說下去,來個死不認賬,但又接受前次的教訓,不再與《世界報》打交道,草擬了一份日本政府的正式聲明,即《陸奧聲明》,發給駐歐美各國公使轉致駐在國政府。在聲明中,他攻擊《世界報》,發表的克里爾曼報導“是大加誇張渲染以聳人聽聞的”,並否認曾屠殺和平居民,一口咬定“在旅順被殺的人大部分被證實是便裝的兵士”。正在此時,日本政府由美國中介,逼迫清政府派遣 “全權委員”到日本會商事宜,這樣一來便將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中日議和的問題上來,旅順大屠殺事件的報導反倒從報紙上消失了。
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爆發後,清政府在軍事上接連失利,被迫於1895年1月派總理衙門大臣戶部左侍郎張蔭桓、兵部右侍郎署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求和。在中國議和代表到達日本前,1月27日,日本政府召開御前會議,陸奧宗光親自起草和約草案,並提出以朝鮮獨立、中國割讓領土、賠款等苛刻條件作為談判基礎。並與伊藤博文同被任命為議和全權大臣。由於當時中國戰場戰局尚未明朗化,一直被日本視為心腹大患的北洋艦隊實力猶存,陸奧宗光與伊藤博文預先就策劃破壞談判,決定找出各種理由,“拒絕與彼等繼續談判”。
2月1日,中日雙方代表在廣島舉行第一次會議時,陸奧等就藉口中國代表“全權不足”,拒絕談判。2月2日,雙方第二次會議時,陸奧再次提出所謂“全權不足”,蠻橫的終止了會議。會議期間,在陸奧等人指示下,清政府發給議和代表的電報全部被日方扣留,並禁止中國議和代表使用密碼向國內拍發電報,後來連明碼電報也一起禁止。在進行肆無忌憚的侮辱後,2月5日將中國代表逐往長崎,限期離境。之後日方在軍事上又取得一系列勝利,並揚言要攻占北京。
3月,在日本外交、軍事壓力下,清政府改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本乞和。3月20日,李鴻章與陸奧宗光、伊藤博文在馬關春帆樓開始議和談判。24日,在回寓所途中,李鴻章被日本戰爭狂熱分子小山豐太郎槍擊受傷,各國輿論大嘩。陸奧宗光深恐西方列強藉此進行干涉,主張立即無條件停戰。在得到明治天皇裁可後,中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接著談判媾和條約問題,4月1日,伊藤、陸奧將包括割地、賠款及通商權益等內容的和約十款交給李鴻章,限令4日內答覆。10日,在雙方爭辯下,陸奧等將條約賠款經額略加削減,要求李鴻章在3日內答覆。在日本的壓力下,清政府同意簽署,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
《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這引起了俄國的極大不滿。俄國聯合德國、法國,向日本提出“勸告”,要求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三國干涉還遼)。當時,陸奧宗光正在請假休養,聞訊後感到事態嚴重,便提出一個拉攏英國對抗三國的反干涉構想,計畫採取賄賂英國政要的辦法以達到上述目的。他命令駐英公使加藤高明“以儘可能最秘密的方法,探聽並弄清英國政府的真實態度”。並明告加藤:“對於執行上述命令之費用,你不必猶豫,必要時即將款項寄上。”但日本這次的賄賂手段並不奏效。因為英國當政者首先考慮的是本國利益,不可能為了日本而冒與三國為敵的風險,這就使陸奧的構想歸於破滅。其後,御前會議在廣島舉行,討論如何應對三國干涉問題,決定暫時採取召開國際會議處理遼東半島問題的方案。當徵詢意見時,陸奧決定反對此方案,認為召開國際會議會招引列強新的干涉,中國若乘機不批准條約,將會使《馬關條約》成為一紙空文。根據陸奧的意見,日本政府最終確定了對三國“不能完全讓步,然對中國則一步不讓的方針”。中日兩國簽訂《中日遼南條約》,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為此,中國政府需要支付3千萬兩白銀的巨額贖金。
家人子女
陸奧宗光與前妻吹田蓮子(陸奧蓮子)育有三個孩子。長子外交官陸奧廣吉(1869-1942),次子陸奧潤吉過繼給了古河市兵衛改稱古河潤吉,1870-1905),長女陸奧清子(1871-1893)。
明治5年2月11日,蓮子病死,翌年,陸奧宗光與新橋柏鋪的歌舞侍酒的女藝小鈴結婚,小鈴本名金田亮子,是沒落了的幕臣的女兒。當時亮子17歲,宗光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