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介儒

1954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1958年畢業後留校任教。 1947年調入河南省地質科研所工作。 並將代表我國煤田地質研究最新成果參加1996年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地質大會”。

簡介

1948年至1951年在長葛縣立國中(今長葛老城三高)學習。1951年至1954年就讀於許昌縣一高。1954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1958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47年調入河南省地質科研所工作。
留校任教期間,先後在區域地質教研室、普通地質教研室任課。兼有帶越南、喀麥隆、朝鮮留學生班的任務。還兼搞一個科研項目——華北平原第四紀研所。結合生產建設承擔了為十堰第二汽車製造廠選址、為襄渝鐵路選線的任務,歷時兩年,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成就

在河南地質科研所二時多年來,先後參加了河南省羅圈冰研究,參與編寫了《河南省構造體系圖》編制,(參與)有他編寫的《河南省構造體系與地震分布規律圖》編制(主編),獲河南省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後又參與“河南斑岩體與鉬礦成礦規律”的研究。1989年至1994年負責編制了“1:2500000萬中國煤田地質圖”,此圖於1994年6月20日在北京由中科院院士、專家、學者鑑定評審,認為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即將出版,共國內外發行。並將代表我國煤田地質研究最新成果參加1996年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國際地質大會”。他還對矸煤石的開發利用作了專項研究,部級評審會對其中“SAC新型活性填料研製及工業套用實驗研究”給予了“國內領先水平”的高度評價。現技術已轉讓給有關單位,計畫申請專利,並申報部級科技成果獎。

工作

陸介儒從事地質工作四十年來,先後在《北京晚報》、《河南日報》、《中原地震科普報》、《河南地質》上發表論文和科普文章近百篇。所寫的《嵩山史話》獲河南省地質學會1980——1981年度優秀論文三等獎;《試析豫中北西向構造》,1987年獲得河南地質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新疆之絕》獲《中原地震科普報》首次科普創作評比優秀獎。此外,他還被聘為中原地震科普報的記者,河南省教育社、海燕出版社、河南科技出版社的社外編輯,並應邀在河南電視台錄象播放“隕石”講座,近兩年,他先後五次收到英國倫敦劍橋國際名人字典編輯委員會發來的信函,徵集個人簡歷,不久將會列入世界名人史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