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1950年抗美援朝期間,主要原料汽油和炭黑供應困難,陸丹萍採用水漿代替汽油膠漿,在配方中加入化學品,以油酸為主,自己製造中性皂,使腳踏車胎生產不用汽油;在輪胎生產工具橡膠氣囊中需用大量炭黑,他試用陶土粉代替,並在廣州技術革新成果展覽會上展出。他還研究改進球鞋海棉墊底和雨鞋墊底配方,為企業每年節約生膠40餘噸。又採用水油法再生膠生產雨鞋底,合格率達到98.25%。1954年合營後不久,輪胎胎面膠料達不到扯斷強力物理性能指標,組織三結合小組反覆試驗,最後調整配方達到規定指標。1955年創新研製了豬皮球鞋等新產品和輪胎硫化工藝,從低溫長時間改為高溫短時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1959年6月奉派赴緬甸仰光大光橡膠有限公司,傳授腳踏車胎和膠鞋的生產技術,一年後完成任務回國,獲得有關部門好評。
作者簡歷
陸丹萍1950年曾任上海市總工會生產部副主任,1952年任上海市楊浦區人民委員會委員,1954年、1956年、1958年和1962年當選為上海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0年和1955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1956年評為全國先進生產(工作)者,並出席全國先進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1977年2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