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隱居集

陶隱居集本書並非有關陶弘景生平、著作、思想的通論性文字,作者試圖通過史料的考據,勾勒出儘可能接近歷史真相的宗教家的、醫學家的、書法家的陶弘景形象。

本書並非有關陶弘景生平、著作、思想的通論性文字,作者試圖通過史料的考據,勾勒出儘可能接近歷史真相的宗教家的、醫學家的、書法家的陶弘景形象。書中每一條目,皆是著者深思所得,皆有文獻依據,但絕無因襲之論。
全書分五個專題,分別為:陶弘景交遊叢考、陶弘景著作叢考、《真誥》叢考、陶弘景書法叢考、新訂華陽陶隱居年譜,另有附錄兩種:陶弘景傳記資料彙編、陶弘景事跡類編。共約四十萬字。
陶弘景交遊叢考 陶弘景一生,跨宋、齊、梁三代,經歷可謂複雜。宋齊更替時,陶弘景曾從劉秉、袁粲起兵攻蕭道成,事敗,乃轉投蕭齊,後因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492)上表辭祿隱茅山修道。比至蕭梁革命,早已退隱山中的陶弘景又積極援引圖讖,以示擁戴。入梁34年,梁武帝對陶弘景雖恩遇有加,乃至《南史》對其有“山中宰相”之譽。但在舉國崇佛的大環境下,陶弘景被迫出走遠遊,作為妥協,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本章以陶弘景交遊人物為線索,對與六朝宗教史密切相關的幾個重大問題,如梁武帝對三教的態度,陶弘景禮塔受戒的動機,上清派的傳授次第等,略作探索。
本章重點結論有二:陶弘景之禮塔受戒,應是研究六朝佛道關係的重要問題,但從傅勤家著《中國道教史》以來,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將此事視為齊梁佛道交融的例證,而從未分析陶弘景禮佛的真實原因。我們認為,陶弘景此舉實非出於自願,而是為維護茅山道眾的生存,不得已而為之者。陶弘景悼沈約詩“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今日為君盡,並灑秋風前”,應是陶弘景被迫受戒後痛苦心境的寫照。而其入梁後對武帝之小心翼翼,如化名出走、與梁武帝論書、進《周氏冥通記》、兩次自殺的舉動等一系列事件,都可作為證明。就梁武帝而言,也從來沒有把他目為“山中宰相”,乃至最後給予“貞白”的諡號,有意無意之間犯其父諱(父名貞寶,字國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