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序言 Preface中國素有“世界瓷國”之美稱,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宋代享有盛譽的五大名瓷中河南占其三:有“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的汝瓷;“貢篚銀貂金作籍,官窯瓷器玉為泥”的官瓷;“晚靄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的鈞瓷。汝瓷、官瓷、鈞瓷的創燒、盛行、傳承、發展,在中國陶瓷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汝瓷產於河南臨汝,隋煬帝大業初年(即公元605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州制瓷始燒於唐,盛名於宋。宋代汝瓷造型莊重大方,古樸典雅,胎壁較薄,秀麗瀟灑。並以瑪瑙入釉,質美蘊蓄,青雅素淨,光澤柔和,富有水色。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因宋代汝瓷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且燒造難度大,燒制年代短,技藝失傳等多種原因,所以傳世量極少。
北宋徽宗政和年間,朝廷在京師自置窯燒造瓷器,名曰“官窯”。官窯所產瓷器稱為官瓷。由於當時京師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市),世稱“汴京官窯”。高宗南渡後,在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設立新窯,是汴京官窯的繼續,因此稱南宋官窯。南宋官窯先後設窯於修內司和郊壇下,世稱“修內司官窯”和“郊壇下官窯”。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於世,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因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紫口鐵足”是其重要特徵。其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
鈞瓷始燒於唐,興盛於北宋,宋徽宗時被定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間優秀工匠在禹州城內“古鈞台” 附近設官窯燒造宮廷用瓷,故名“鈞瓷”。 鈞瓷造型以端莊、渾厚、古樸、文雅為特色;器皿稜角分明,線條優美,文飾簡練,雕塑別致。其釉色豐富多彩,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天然效果,且釉透,釉活,胎質精純,堅實細膩。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
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家相關單位的協助與支持下,河南汝州、開封、禹州三地,用現代科學手段對“汝、官、鈞”瓷器的工藝成就進行科學總結,恢復了傳統工藝,並發展了當代制瓷技藝。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國家對陶瓷藝術產業的重視,為長期從事陶瓷事業的人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同時也吸納了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了“汝、官、鈞”瓷器的創作和生產中來。《陶瓷綠洲》畫冊集在當今眾多汝官鈞陶瓷藝術大師中,遴選了部分作品,從而向廣大陶瓷愛好者和收藏者展示“汝、官、鈞”瓷器過去和現在的那一份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