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末及民國初年,分屬上龍、下龍、黃龍、順流、磚灘5里。
民國25年(1936年),分屬三、四區。民國30年(1941年)分屬孟樓鎮、萬全鄉、順流鄉。
1949年,分屬刁河區、林扒區、構林區。1958年,分屬林扒人民公社、構林人民公社。
1961年,屬林扒區。1969年,分屬都司、高集、林扒人民公社。
1975年,為王良人民公社。1982年改為陶營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改為陶營鄉。
經濟發展
陶營鄉交通位置優越。省道231線、焦柳鐵路橫貫全境,陶(營)都(司)路與S231線銜接,桑(莊)陶(岔)路穿境而過,正在施工的鄧(州)內(鄉)高速縱貫全境,出入口距離集鎮1.5公里,馬上動工建設的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國家北煤南運通道)鄧州段將在陶營境內設站。
陶營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有刁河總乾渠陶營樞紐紐連線刁南、刁北乾渠。以農業為主,有耕地8.6萬畝,產小麥、玉米、豆類、棉花等;近年來,新發展“白沙牌”無公害南瓜種植基地8200畝,依託協會組織,產品遠銷北京、西安、寧夏等地。工業有麵粉加工、毛織、水泥預製品等企業。畜牧業發展迅速,有千隻雞場12家,百頭豬廠7家,南陽肉牛養殖基地一家,被省畜牧局確定為無公害畜產品產地。
境內交通發達。省道231線橫貫全境,陶(營)都(司)路與S231線銜接,桑(莊)陶(岔)路穿境而過,即將施工的鄧(州)內(鄉)高速縱貫全境,鎮區設有出入口,村村通網路四通八達,距南陽、襄樊均在2小時內即達,可實現貨暢其流。
集鎮建設日新月異。以陶都路為骨架,縱橫道路7條,沿街門面房310間,商戶197家,擁有服裝、五金、農資、蔬菜、肉製品等專業市場6個。彭集街、老趙營街兩個村級集鎮商貿繁榮,功能完善,和陶營中心集鎮成“品”字形布局,極大方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
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15970萬元,農業總產值15700萬元,工業總產值3500萬元,財政收入3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0元。信訪工作和綜合治理工作被鄧州市評為先進單位。
農業水利資源充足,有效灌溉面積6.5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小辣椒、棉花、菸葉等。
畜牧業以養牛為主,是鄧州市黃牛養殖基地之一。有鄉辦育肥廠1座,畜牧業年產值3800萬元;水產養殖2000畝,實現產值20000萬元。
2000年,有個體私營企業500家,個體工商戶605家,鄉鎮企業總產值10200萬元。
陶營一國中
陶營一國中始創於1945年9月,其前身為陶營鄉王良公社學校.自建校以來深受當地居民支持與厚愛!學校現有四個年級段28個教學班,在校師生2000餘名,在崗教職工78名。現任校長本著“謀發展,與時俱進”的教學育人方針,終把這所學校打造為豫西南名校!自2004年來連續4年榮獲“鄧州市師範性學校”“鄧州市中招先進單位”“鄧州市平安學校”“鄧州市課改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育素質,奇葩綻放。鄧州陶營一國中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中,適時啟動了“學雷鋒走健康人生路”主題教育工程,開展了“愛我校園,做文明學生”為主題的文明禮貌教育活動,使學生的進取精神和人文素養得到顯著增強。學校有體育、美術、書法、演講等10多個文藝表演比賽,並建有美術教室、音樂教室、多媒體教室等專用活動場所。一棵棵幼苗在這裡成長,一顆顆新星從這裡升起,素質教育在校園內綻放出一簇簇奇葩。
近年來,陶營一國中連續新建了現代化教師辦公樓,多媒體教室,學生宿舍樓,教師住宿樓,500米環形操場,多功能餐廳,學校大門等。又硬化校園內路面600餘平方米,引植常青樹80餘棵!
現在的陶營一國中正以其嶄新的面貌孜孜不倦的培育著時代新星!
陶營鄉計生服務中心
陶營鄉計生服務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7人(含公司人員8人),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
計生服務中心設有人口學校、便民服務大廳、手術室、藥具室、健康諮詢室B超室、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室、法制信訪室、信息管理等科室。
主要服務內容有:廣泛開展計畫生育綜合服務、對轄區廣大育齡婦女定期進行生殖健康檢查,提供避孕藥具、定期開展婦科病普查、積極宣傳計畫生育政策,倡導婚育文明新風尚;宣傳計畫生育科普知識,開展生殖健康教育。
陶營鄉村鎮發展中心
陶營鄉村鎮發展中心工作人員10名,其中事業編制8名,鄉聘2名人大主席主抓村鎮工作。
村鎮發展中心主要負責全鄉範圍內的村莊和集鎮的建設規劃管理工作。
陶營鄉農業中心
陶營鄉農業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0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現有辦公室八間,設在鄧孟路陶營集鎮內。
農業中心主要工作涉及林業、水利、畜牧、農技、農經、扶貧開發、農民負擔等各項工作。
陶營鄉文化中心
陶營鄉文化中心位於鄉政府院大門對面,總占地1500平方米。其中有文化共亭室、圖書館、多功能廳等。中心人數2人,電腦一台,其主要貫徹宣傳文物法、協助上級文化主管部門做好文化市場開發管理工作、對轄區電視、錄像、檯球、電子遊戲、民間藝術和文化個體戶進行管理,並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技能講座和技能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