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廣正

陶廣正

陶廣正,東城中醫院,教授 主任醫師,擅長中醫內科、婦科。陶廣正教授既承家學,淵源有自,又在北京中醫學院(現改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系統學習了中、西醫三十六門課程,具有深厚而堅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功底和文史哲等經學功底。1967年6月,在我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之際,受周恩來總理的派遣,陶廣正作為北京中醫學院醫療隊隊長帶領27名醫療隊員遠征大西北,為期三個月。1982年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來到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從事科研、教學和醫療。

簡介

姓 名: 陶廣正

職 稱:教授 主任醫師

出診時間:周二、四上午

出診: 東城中醫院

擅長治療

中醫 內科、 婦科。對 糖尿病、 肝炎、 高血壓、 心腦血管病、 潰瘍病、 結石症、不孕不育、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子宮肌瘤及免疫系統疾病等疑難病證有較深研究。治癒過肝癌、 腦膠質瘤等 癌症及再障、鼻內血管瘤、嚴重 鼻衄、 白塞氏病、紫癜腎、 半身不遂、聾啞等疑難病症。

著作

東城中醫院 陶廣正 教授東城中醫院 陶廣正 教授

陶廣正,男,河北玉田縣人,1943年1月生。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

特殊津貼中醫專家。北京大學醫學部客座教授。歷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文獻學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王清任學術思想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診斷分會理事。曾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成果銅質獎章和銀質獎章。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獎兩項,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一項。中國生命關懷協會腫瘤臨床中心、北京東城中醫醫院腫瘤中醫治療首席專家。

九代世醫,幼承家學,漸染芝蘭。早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1982年獲碩士學位,從醫四十餘年,學驗俱豐。 擅長中醫內科、婦科和針灸。中醫治療腫瘤創造生命奇蹟.

陶廣正教授既承家學,淵源有自,又在北京中醫學院(現改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系統學習了中、西醫三十六門課程,具有深厚而堅實的中醫基礎理論功底和文史哲等經學功底。受業於任應秋、陳慎吾、祝諶予、王玉川、王綿之、劉渡舟、印會河、趙紹琴、顏正華等中醫大家,受益頗深,集各家之長於一身,反覆推敲驗證凡四十餘年,得悟真諦。臨床經驗甚為豐富。培養多名博士研究生和若干碩士研究生,能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既教之以學問,又啟發以方法。對《內經》、《傷寒》、《金匱》、《溫熱論》、《溫病條辨》等經典著作和中醫醫案等各家學說研究較深,許多經文早已爛熟於胸中。對《傷寒》、《金匱》等經方的套用亦已得心應手,左右逢源。常以“抗志以希古人,虛心而師百氏”、“膽大心細四診詳不許粗枝大葉,智圓行方再思量還須理法有章”為座右銘。承擔負著國家級及部院級科研課題多項。作為課題組長現正在主持“我國歷代疫病的時空分布規律與地理環境研究”這一國家級重大課題的研究工作。興趣廣泛,業餘時間兼愛詩詞書法,自雲筆硯精良人生一樂,詩樽瀟灑心跡雙清。當代書法大家、書法協會主席沈鵬先生為制嵌名對聯曰:“廣結善緣妙翰墨,正義濟世精岐黃”。

1967年6月,在我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之際,受周恩來總理的派遣,陶廣正作為北京中醫學院醫療隊隊長帶領27名醫療隊員遠征大西北,為期三個月。圓滿完成了周總理交給的醫療和調查研究任務。目睹了大西北缺醫少藥的實際情況。因此1968年畢業後主動奔赴西北邊陲新疆阿勒泰,在那裡與各少數民族打成一片,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作為中心醫院院長櫛風沐雨、不避寒暑巡回醫療,培訓醫療人才。1971年5月1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遵照毛主席:“我們是革命的黨,是為民眾辦事的,如果不懂得民眾的語言,那就辦不好”的教導,努力學習並掌握了少數民族語言,看病不用翻譯,也與少數民族同志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茫茫銀海雪未融,百里揮鞭半日程。二豎難逃華扁手,一心只為濟蒼生”。這是騎馬遠征救治病人的詩句;“脫卻銀裝著綠裳,氈房做客喜游韁。為除病痛施針藥,雛乳(牛初乳)旋烹情更長”。這是春天到牧業巡回醫療的寫照。在新疆工作了十年,少數民族同志稱他是好兄弟,從病魔中拯救出來的患者,稱他為“呼達”(老天、真主的意思)。從返京讀研究生到留中國中醫研究院工作離開新疆近三十年了。新疆的各族朋友來北京看病或旅遊、結婚,第一個要找的還是陶廣正,或尋求幫助,或分享快樂。以至於1994年新疆阿勒泰衛生局特邀他作為中國中醫專家醫療隊副隊長赴哈薩克斯坦國從事醫療工作一年,針藥並施治癒過聾啞、半身不遂,受到好評並登報表彰。

1982年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來到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從事科研、教學和醫療。作為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已培養碩士研究生、博士生十餘名。 曾任新疆阿勒泰向陽醫院院長、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副所長。曾赴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巴西、美國、日等國家從事學術交流,講學和醫療活動,為中醫走向世界做了一些貢獻。

主要理論成就

一、論文

1.新安學派對仲景學說的貢獻;獨著,《新中醫雜誌,》1991年

2.內經理論體系與古代哲學思想;獨著,中日內經研討會論文,1991年

3.疏肝法的臨床異用;獨著,第一屆國際中國醫學史會議論文;1991年

4.老子的“道”對《內經》理論的影響;獨著,1991年

5.經史證類備急本草述評;發表在日本,獨著,1992年

6.漫話詩書與飲酒;獨著,《家庭中醫藥》;1994年

7.古典文學與氣功養生;獨著,《家庭中醫藥》;1995年

8.紅樓群夢的醫學成就;獨著,《家庭中醫藥》;1995年

9.疏肝法的臨床異用;獨著,天津中醫學院學報;1996年

10.痕跡辨;獨著,中國中醫基礎雜誌;1997年

11.中醫康復醫學發展簡史;獨著,中國中醫基礎雜誌;1997年

12.植楷滋蘭憑化雨;獨著,《中醫教育》雜誌;1997年

13.淺談金匱的學術特點;獨著,全國金匱要略學術研討會;1997年

14.中醫文獻研究的幾點思考;獨著,中醫文獻雜誌;2000年

15.(疏肝法的臨床異用)英文;獨著,《新加波中醫雜誌》;2001年

16.王清任對祖國醫學的卓越貢獻;獨著,全國王清任學術思想及臨床治驗研究討會論文集;2001年

17. 清熱藥的臨床套用;獨著,日本東洋醫學出版社《中醫臨床特集》;2001年

18.中醫老年醫學;獨著,新加坡中醫雜誌;2002年

19.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成就;獨著,上海文獻雜誌;2002年

20.略論《黃帝內經》的生命觀;獨著,中醫藥學刊;2003年

21.略論《黃帝內經》的疾病觀;獨著,《醫學求真集集覽》;2003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

22.中醫理論體系與古代哲學思想;獨著《醫論集粹》;2004年亞洲醫藥出版社出版

23.《黃帝內經》的治療觀;獨著,《醫論集錦》;2005年第八屆全國中醫藥文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4.《黃帝內經》的疾病觀;獨著,慶祝中國中醫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中醫藥發展與人類健康》;2005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品

1.《醫方配本》;第一作者,1991年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2.《中醫康復學教材》;編委,1991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3.《經史證類備急本草》(嘉定本);獨立完成,1992年日本澳林多出版社出版

4.《中醫藥的起源與發展》(電視劇本);獨立完成,1992年衛生部科技司課題

5.《中醫文化典籍指要》;中醫部分,1993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6.《醫學百科全書·中醫綜合本》;編委,1993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7.《本草衍義補遺》;第一作者,1993年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8.《丹溪纂要》;第一作者,1993年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9.《中醫大辭典》;編委,1993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10.《文物考古與中醫學》;主編助理,1993年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

11.《中醫文獻詞典》;編委,1994年完成。2000年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12.《中醫名詞術語精華詞典》;編委,1995年天津科技出版社出版

13.《古今名醫醫案選評》;第一作者,1997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14.《黃帝內經》研究;第一作者,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15.《中醫文獻辭典》;編委,2000年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

16.《簡明中醫辭典》;副主編,2001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17.《當代婦科八大家》;主編,2001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

18.《新世紀海峽兩岸中醫藥》;副主編,2001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

19.《現代中醫治療學》;副主編,2002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

20.《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Ⅳ.Ⅴ.Ⅵ;副主編,200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21.《全國從業藥師應試指導與題解》;主編,2002年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

22.《中國疫病史鑑》(一);第二作者,2003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

23.《古今中外大疫啟示錄》;編委,200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

24.《非典史鑑》(光碟);主編,2003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

25.《醫學求真集集覽》;主編,2003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

26.《醫論集粹》;主編,2004年亞洲醫藥出版社出版

27.《醫論集錦》;主編;2005年第八屆全國中醫藥文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8.《中國醫學經典名著》校注版(光碟);參加者,2007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其中本人校注的著作有:《黃帝內經素問》、《黃帝內經靈樞》、《難經》、《神農本草經》、《針灸甲乙經》、《脈經》、《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29.《現代名中醫類案選》;合編,200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30.《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第七、八、九冊,本人為主編,(北京出版社待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