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祥[安徽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油料室主任]

陳鳳祥[安徽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油料室主任]
陳鳳祥[安徽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油料室主任]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鳳祥 男 1967.12.19出生 湖北省應城市人 研究員 安徽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油料室主任。

基本信息

教育背景:

1984~1988年,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獲農學學士。專業是作物遺傳育種。

1994~1997年,安徽農業大學生物工程系,獲農學碩士。專業是作物遺傳育種。

參加社會學術團體

中國農學會會員

中國作物學會會員

中國遺傳學會會員

中國農業生物工程學會會員

工作經歷:

1986.6~1987.10,在華中農業大學進行“棉花花粉的人工萌發及其在棉花遠緣離體受精上的套用”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

1988.7月起至今,在安徽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作。1989.10.1任研究實習員,1993.12.16任助理研究員, 1998.12.14任副研究員,2004.01任研究員,1996.8.1任油料室副主任,1999.10.1任油料室主任。

1991.1~1995.12,參加安徽省“八五”攻關課題:“高產、抗(耐)病甘藍型雜交油菜新組合選育”和農業部重點課題:“白菜型油菜雜種優勢利用研究”。

1992.1~1993.12,主持院青年基金課題:“環境因子對146A育性轉化效應的研究”。

1996.1~2000.12,為安徽省“九五”重點攻關課題:“甘藍型‘雙高’、‘雙低’雜交油菜新組合選育”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為國家“九五”攻關課題:“油菜優質育種親本材料創新”主持人之一。

1996.1~1998.12,主持院青年基金課題:“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研究”,參加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白菜型油菜生態型雄性不育育性轉換規律及雜種優勢利用途徑”。

1997.8~2000.12參加歐盟國際合作研究課題:“套用生物技術從事油菜菌核病綜合防治策略研究”

1999.1~2001.12為安徽省“九五”重點攻關追加項目:“優質隱性核不育雜交油菜良種產業化技術研究”第二主持人。

2001.1~2003.12為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專項:“隱性核不育甘藍型雙低油菜新品種(組合)選育及產業化開發”第二主持人。

2002.6~2004.6為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甘藍型油菜隱性核不育三系親本原種繁殖設施建設及品種示範和推廣”第二主持人。

2002.10~2005.12為國家863重大專項:“優質高效雜交油菜新型授粉控制系統研究與雜交種選育”子課題主持人。

2004.1~2005.12為安徽省“十五”二期重大科技項目:“優質、高產雜交油菜新品種選育、示範及深加工”第二主持人。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1994年10月26-28日,參加中英“蕓薹屬植物遺傳育種”國際學術討論會(中國武漢)

1998年8月10-1日,參加“第十八屆國際遺傳學大會”(中國北京)

1999年9月26-29日,參加“第十屆國際油菜大會”(澳大利亞坎培拉)

2000年11月19-23日,參加“第二屆亞太植物組織掊養與農業分子生物技術大會”(新加坡)

2003年7月5-10日,參加“第十一屆國際油菜大會”(丹麥哥本哈根)

國際學術活動:

1997年7月1日-8月4日,受英國皇家學會資助赴英國 (Rothamsted, JIC, PBI, and NIAB) 學術訪問

1997年9月1-5日,參加歐盟(INCO-DC)國際合作項目計畫會議(中國合肥)

1999年9月17-25日,赴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學術訪問,參加歐盟國際合作項目年會(坎培拉)

2000年7月4日-2001 年11月1日,赴新加坡分子農業生物學院合作研究油菜的分子指紋以及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分子標記

2003年7月1-20日,赴德國、丹麥、法國學術訪問。

工作成就:

發現甘藍型油菜雄性核不育種資材料5份,對其中9012A的研究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細胞核雄性不育“隱性上位互作遺傳假說”,並進行了系統驗證。針對此類核不育創建了隱性核不育三系雜交油菜控制授粉系統,獲國家發明專利。利用該不育系統育成皖油14、皖油18、皖油19(皖核雜4號)、皖油22(皖核雜5號)、皖油23(皖核雜6號)等系列甘藍型雙低油菜雜交種,截止2003年夏收已累計推廣1000多萬畝,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參與育成甘藍型單、雙低品種3個。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1項,院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院科技推廣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2007年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獎項目"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選育及制種方法”。

2016年11月28日,安徽省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表彰第二屆“安徽省突出貢獻人才”,陳鳳祥榮獲全省科技、生產建設領域的優秀人才。

發表文獻:

1. 陳鳳祥,胡寶成,李強生,侯樹敏,吳新傑,費維新. 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發現、研究與利用. 《2003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205~208

2. 陳鳳祥,胡寶成,李強生,候樹敏,吳新傑,費維新. 甘藍型雙低黃籽油菜核不育材料7024A的發現與初步研究. 《2003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209~214

3. Chen Fengxiang, B. Hu, Q. Li, X. Wu,S. Hou and F. Wei, 2003, Genetic Studies on GMS in Brassica napus L. II. Classification and Name of Sterile Gene,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1 (BP7.3) :306~308

4. Baocheng Hu, F. Chen, Q. Li, S. Hou, X. Wu and W. Fei. 2003, Performances of the recessive genetic male sterile hybrid Brassica napus varieties(Lines) and their hybrid seed Production, 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1 (BP7.4):309

5. 陳鳳祥,胡寶成,李強生,侯樹敏,吳新傑,費維新,李成,陳維生. 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雙低雜交種皖油14的選育.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3,25(1):63-65,68

6. 吳新傑,李強生,陳鳳祥,侯樹敏,費維新,黃曉榮,胡寶成. 油菜籽(餅)中硫代葡萄糖甙測定方法研究進展.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3,25(1):86-88

7. 陳鳳祥,胡寶成,李強生,侯樹敏,吳新傑,費維新. 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雙低雜交種皖油18的選育. 安徽農業科學,2002,30(4):535-537,

8. 費維新,李強生,吳新傑,侯樹敏,陳鳳祥,王文相,胡寶成.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研究,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2,24(3):47-49

9. 費維新,胡寶成,李強生,陳鳳祥,侯樹敏,吳新傑,王文相.油菜抗耐菌核病的人工接種鑑定技術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2,30(3):331-332,341

10. 李強生,胡寶成,HA McCartney,陳鳳祥,費維新,侯樹敏,吳新傑,A Heran. 油菜菌核病抗性鑑定方法,安徽農業科學,2001,29(1):72-73,75

11. 李強生, HA McCartney,A Heran,胡寶成,陳鳳祥,侯樹敏,吳新傑,費維新. 油菜菌核病病原菌侵染條件的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0,28(3):314-315

12. 油菜籽(餅)中硫代葡萄糖甙精確分析測定方法,第四屆中國油料學大會論文摘要,2000:145-146(第6作者)

13. Li Qingsheng, HA McCartney, Hu B, F Chen, A Heran, Hou S, Wu X, Fei W.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assessing variety resistance of oilseed rape to Sclerotinia stem rot, 2000,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sian Conference On Plant Path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tech Press, Beijing :230

14. Fengxiang Chen, Hu B, Li Q, Wu X, Hou S, Fei W. 1999, Study on epistiatically controlled recessive male sterility and its use in heterosis breeding in Brassica napus L. Proceeding of 10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15. Baocheng Hu, F Chen, Q Li, X Wu, S Hou, W Fei and X Wang. 1999, Effect of cultural control on rapeseed stem rot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Brassica napus. Proceeding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Rapeseed Congress.

16. 侯樹敏,胡寶成,陳鳳祥,李強生,吳新傑,費維新. 甘藍型油菜隱性核不育單交種和三交種的比較. 安徽農業科學.1999,27(4): 308-309,317

17. 陳鳳祥,胡寶成等.甘藍型油菜細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遺傳研究 I.隱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遺傳.作物學報.1998,24(4): 431~438

18. 陳鳳祥,胡寶成,李強生,候樹敏,吳新傑,費維新.甘藍型雙低黃籽油菜核不育材料Y420A的發現與研究.遺傳.1998,20(增刊):63~65

19. 陳鳳祥,胡寶成等.甘藍型油菜隱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與6AB和S45AB的遺傳對比.安徽農業科學.1998, 26(3):192~194;《中國油料作物科學技術進展——96’油料作物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212~215

20. 陳鳳祥,胡寶成等.1998, Genetic studies on GMS line 9012A in Brassica napus L. (abstracts), 1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Genetics, 1998:149

21. 李成,楊選之,馬道卓,陳鳳祥,胡寶成,李強生.安徽省幾個雜交油菜新組合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分析.安徽農業科學.1997,25(2): 106~108, 132

22. 陳鳳祥,周立人,李展.植物細胞核雄性不育保持方法研究進展.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97, 24(1): 45~49

23. 陳鳳祥,胡寶成,李成,李強生.白菜型油菜蘿蔔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向甘藍型油菜轉移過程中缺綠症和不育性的恢復.安徽農業科學.1996, 24(1): 133~136

24. 陳鳳祥,胡寶成,李成,李強生.白菜型油菜蘿蔔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向甘藍型油菜轉移過程中缺綠症和不育性恢復的初步研究.《中國油料作物科學技術進展——96’油料作物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216~219

25. 陳鳳祥,胡寶成等.甘藍型油菜隱性核雄性不育完全保持系選育成功.中國農業科學.1995, 28(5): 94~95

26. 陳鳳祥,胡寶成等.Genetic study on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B. napus L. J. Huazhong Agri. Univ., 1994, Sup. Sum. 17: 21

27. 陳鳳祥,胡寶成等.甘藍型油菜細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的發現與初步研究.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3, 19(增刊) : 57~61;《安徽農業重點課題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185~187

28. 陳鳳祥,胡寶成,張曼琳.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育性分級標準研究.安徽農業科學.1993, 21(3): 250~253

29. 胡寶成,陳鳳祥等.1998, Utilization of ecotypic male sterile (EMS) line in Brassica campestris L., 25th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Congress.

30. 胡寶成,陳鳳祥等.Discovery and Inheritance of Multiple CMS and its Potentiality of Breeding in B.campestris L.(abstracts), 1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Genetics, 1998:149

31. 胡寶成,陳鳳祥,李強生.Sterility and variation resulting from the transfer of 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from Brassica napus into Brassica chinens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Cambridge, 1997, (128): 229~301

32. 胡寶成,陳鳳祥,陳維生,李成,李強生,岑永傑.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衰退和雜種優勢利用方式的研究.中國油料,1996,18(4):6~9

33. 胡寶成,陳鳳祥等.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三交種和單交種的優勢比較.中國油料.1996, 18(3) : 4~6

34. 胡寶成,陳鳳祥等.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對菌核病的抗(耐)病性的研究.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6, 15(2) : 127~132;《安徽農業重點課題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188~189

35. 胡寶成,陳鳳祥,李成,李強生,陳維生,岑永傑.南方白菜型油菜自交衰退和雜種優勢利用方式的探討.《中國油料作物科學技術進展——96’油料作物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228~232

36. 胡寶成,陳鳳祥,李成,李強生,陳維生.油菜雄性不育和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中國油料作物科學技術進展——96’油料作物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6:195~198;《安徽農業重點課題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7:183~184

37. 胡寶成,陳鳳祥等.Stem rot (Sclerotina sclerotiorum) tolerance and disease avoidance in CMS lines of B. napus. 9th Inter. Rapeseeds congress, 1995, 4: 1211~1213

38. 胡寶成,陳鳳祥等.甘藍型玻里馬不育胞質向南方白菜型油菜轉育及育性變化.中國油料.1995, 17(1) : 1~4

39. 胡寶成,陳鳳祥等.白菜型油菜多雌蕊雄性不育材料的發現及其育種潛勢.中國農業科學.1994, 27(3) : 90~91

40. 胡寶成,陳鳳祥等.甘藍型油菜柱頭先突型雄性不育系的形態避病性.作物品種資源.1994, (4) : 7~8, 15

41. 胡寶成,陳鳳祥等.氯化鈉溶液克服白菜型油菜自交不親和性研究.安徽農業科學.1994, 22(1) : 61~63

42. 胡寶成,陳鳳祥等.Fertility during transfering polima CMS from Brassica napus into Brassica chinensis. J. Huazhong Agri. Univ.,1994, Sup sum 17:44

43. 胡寶成,陳鳳祥等.白菜型油菜多雌蕊雄性不育材料的發現和初步研究.《第三屆全國青年作物遺傳育種學術會論文集》,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4:205~209

44. 胡寶成,陳鳳祥等.白菜型油菜多雌蕊雄性不育材料的遺傳表現及育種潛勢.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93, 20(增刊) : 83~86

45. 胡寶成,陳鳳祥等.環境條件對白菜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的影響,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93, 20(4) : 303~308

46. 胡寶成,陳鳳祥等.甘藍型油菜細胞質雄性不育三交種雜種優勢的研究.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3,19(增刊):62~65

47. 胡寶成,陳鳳祥等.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廣豐A的發現和研究.安徽農業科學.1993, 21(4) : 337~339

48. 劉承智,陳鳳祥,馬朝芝,姚方印.棉花花粉的人工萌發及其在遠緣離體受精上的利用.植物學報,1991, 33(7) :523~528

49. 郭高, 孫永玲, 李強生, 陳鳳祥等.連作油菜田土壤營養條件的初步分析.安徽農業科學.1992, (2) :

50. 胡寶成, 王毅, 趙仁渠, 趙成松, 陳鳳祥等.白菜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的發現和育性觀察.安徽農業科學.1992, (1) : 45-48

51. 胡寶成, 王毅, 趙仁渠, 陳鳳祥等.花期去葉對甘藍型雜交油菜經濟性狀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1991, 19(3): 235-238

52. 甘藍型油菜品質育種課題組. 甘藍型雙低油菜新品種698-141選育報告. 安徽農業科學. 1991, 19(1): 40-42

53. 甘藍型油菜品質育種課題組. 甘藍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種皖油5號綜合選育報告. 安徽農業科學. 1991, 19(1): 43-45

54. 安徽油菜(著作),1999,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150-262(參加編寫)

55. 陳鳳祥.災後油菜生產的對策與建議.安徽農業,1998,(10):3

56. 陳鳳祥.災後油菜生產的對策.安徽科技報,1998/10/13:第2版

57. 陳鳳祥,胡寶成,李強生等.雜交油菜新組合“C022”簡介.安徽農業,1998,(6):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