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作為閩南皮影戲的代表性傳承人,陳鄭煊是個多面手,拿筆會寫詞繪畫,抱琴會彈唱,上台能演劇,而最為擅長的就是他奉獻了畢生心血的皮影戲。
人物生平
陳鄭煊7歲開始向住在他家附近的著名皮影戲老藝人“牛仔師”學藝。抗戰期間,他參加了龍溪抗敵會宣工團,他所在的“抗敵皮影隊”巡迴演出於漳州、華安、南靖、石碼等地。他編演了《金門失陷記》、《抗日英雄小白龍》等皮影戲劇目,並運用閩南的民間歌謠形式編寫了幾十首“救亡彈詞”進行抗日宣傳,激發了閩南地區民眾的抗日熱情。
解放後,陳鄭煊到廈門六中任美術教師。1954年6月,福建省舉辦第二屆地方戲曲會演。漳州與廈門聯合組織皮影戲代表隊參加,陳鄭煊編劇兼主演的新編現代劇《一把菜刀換機槍》,獲得創作獎和演出獎。
建國後,陳鄭煊對皮影戲藝術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創新,在操縱上增加人物關節活動,使人物能點頭、開槍、開炮、取物等,又能表演飛機扔炸彈、房屋倒塌、戰艦行進等場面。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陳鄭煊被當成“右派”,失去了工作,整個家庭飽受生活之苦。為了養家餬口,陳鄭煊在中山路擺地攤捏麵人。生活雖然艱苦,但是老人對皮影戲的熱情不減,每當晚上收攤回家,用過晚飯後,老人就在家中拿出他的皮影寶箱,表演皮影戲,讓家人、鄰居欣賞。
陳鄭煊“右派”被平反後,自己的藝術生命也獲得新生。但這個時候,他已經70歲左右了,他覺得需要有人來繼承他的藝術,他到碧山國小皮影戲興趣小組當顧問,熱心培養接班人。還教家裡的孫子學習皮影表演。
1980年他從市文化館退休後,繼續從事民間藝術創作,先後編著了《陳鄭煊皮影藝術作品選》、《皮影戲雜談》、《皮偶的製作》等書,為總結和研究我省皮影藝術發展史提供了極寶貴的資料。他還於1991年應邀赴台交流表演,影響巨大。2001年,陳鄭煊入選文化部《中國地方藝術人才年鑑》;2002年,他獲得廈門市委、市政府頒發的“耄齡雙馨”獎。
20世紀世紀70年代,皮影戲在漳州和泉州失傳,在廈門市也僅剩陳鄭煊一位藝人。95歲那年,老人給自己設下目標:在100歲之前,一定要找到閩南皮影戲的傳人。在廈門市文化部門的努力下,老人總算實現了心愿——2007年12月30日,已經行動不便的老人在永福宮8號簡陋的家中收下了莊晏紅、葉藝芬、施立堅和游金鳳兩代四位徒弟。拜師儀式的前一晚,老人興奮得一夜沒睡著;拜師儀式當天,已經演不動皮影戲的老人堅持要為來賓和記者表演皮影戲,拿著一隻孫悟空,老人幾乎僵直的手忽然靈活了許多,孫悟空在他的操控下翻起了筋斗。這孫猴子的筋鬥成為了老人生前最後一次表演。
陳鄭煊於2008年3月12日(農曆戊子年二月初五日)13時15分,在廈門去世,享年98歲。
著作
編有《皮影戲雜談》、《閩南歌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