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生涯
陳達三,1882年出生於重慶銅梁縣,。其父陳靜軒,生弟兄三人,達三居二,家資中產,為當地世家。自幼聰慧,熟讀詩書,18歲中秀才。他目睹知縣貪贓枉法,出於義憤,為首聯名向省控告,知縣懷恨在心,欲加緝捕。
1903年,陳達三被迫逃至成都,考取四川武備學堂,開始了戎馬生涯。1906年,以成績優異,被學堂保送到河北陸軍軍官學堂深造。在此期間,陳達三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活動於上海、南京等地,致力於推翻滿清政府的革命活動。
回川後,被清四川總督趙季鶴任命為四川陸軍速成學校教官,不久又充任陸軍第十七鎮要職。清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時,陳達三與川中革命同志聯絡回響,為推翻滿清政府,建立中華民國作過貢獻。以後同朱慶瀾先到東北,再赴廣東,由革命後成立的陸軍部分發去拱衛軍任副官,繼改任第八師騎兵團團長兼三十團一營營長。民國三年(1914年),功授陸軍中校。調陸軍部供差。民國五年(1916年)調任第八師募兵處處長兼總督練長。民國六年(1917年),應四川督軍熊克武邀請回川,任督署上校參謀長兼講武堂教官。
民國八年(1919年),改任川軍第一軍少將參謀長。民國十年(1921年)川軍援鄂,任援鄂軍總參謀長。民國十二年(1923年),隨熊克武入黔,組織討賊(陳炯明)軍,任中將參謀長。後隨部由黔出湘入粵,計畫被反動頑固派所破壞。仍折回四川,繼續從事革命,與劉伯承友誼甚深。
大革命時期,陳達三與四川共產黨人楊闇公、吳玉章等真誠合作,成為堅定的國民黨左派。
民國十四年(1925年),陳達三與中共地下黨四川省委書記楊闇公及軍事特派員劉伯承等秘密策劃四川軍事,建立革命根據地。民國十五年(1926年),執行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持工農三大政策,以李筱亭為首的中國國民黨左派,在重慶蓮花池成立省黨部,陳達三被選為監察委員,積極配合楊闕公、劉伯承進行革命工作。
由於陳達三是川軍的老資格,中共重慶地委決定他做上層統戰工作。1926年下半年,劉湘在重慶開辦軍官訓練班,由於與陳達三有師生之誼,他派陳達三負責,聘作該部高等顧問兼訓練處監督,並與楊闇公、李筱亭、冉鈞、漆南薰等擔任教官,陳達三等人利用身份之便,做川軍將領的工作,使劉湘部隊校官以上軍官中,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有所改變。他不負重託,促成了川軍七軍閥首領易幟。
1926年底,按照蔣介石的授意破壞國共合作和統一戰線,劉湘準備遣軍東下,威脅武漢。中共中央為了牽制川軍東出.保衛武漢,指示四川省委,以劉伯承為總指揮,發動順慶、瀘州軍事起義,陳達三參加了這次起義的策劃。瀘順起義爆發後,陳達三擔任國民革命軍川軍各路總指揮劉伯承的駐渝代表,往來於重慶、瀘州、合川、順慶之間,協調各方面的關係並負責籌集起義軍需、軍械後勤供應工作。
壯烈犧牲
1927年3月24日,美、英帝國主義製造了南京慘案後,中共重慶地委同重慶各界協商,決定於3月31日在重慶打槍壩召開民眾大會並舉行示威遊行。
3月31日,三萬多民眾有秩序地進入會場,11時許,軍閥開始實行有預謀的大屠殺。陳達三不顧個人安危,從家中跑出來趕赴會場,邊跑邊大聲呼喊:“不準亂開槍!”“不準打民眾!”結果被敵人的子彈射進左肋骨,從肚臍右邊穿出,鮮血直噴,最後壯烈犧牲,時年44歲。
陳達三遇難訊息傳到銅梁,全縣各界人士悲憤不己,縣農工商學援助穗寧渝慘案委員會立即致電省黨部,其辭曰:“誠不意愛國運動遭此慘毒也,誠不意清天白日旗幟下而竟公然演此悲劇也,誠不意帝國主義之工具竟然在重慶代帝國主義施行炮艦政策也......諸烈士為主義而死,死為鬼雄。”
人物紀念
1927年4月初,陳達三烈士遺體運回銅梁,縣城各界舉行了隆重追悼會,會後,遺體葬於東郭鄉岳陽村。
陳達三烈士墓在銅梁縣中部東郭鄉境內岳陽村生繭坡,陳達三烈士墓被列為銅梁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級烈士建築保護單位。
陳達三將軍去了,人民也永遠不會忘記,每到“三.三一”紀念日,人們便到烈士墓前悼念、追懷,烈士精神永昭日月,彪炳千秋。
“清明時節雨紛紛。”2009年4月2日上午,儘管天上還下著濛濛細雨,東城國小師生代表一行六、七十人仍然興致勃勃來到陳達三烈士墓前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