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聯平

南京軍區空軍某勘察設計室主任陳聯平,是一名特招入伍的大學生幹部。入伍20多年來,他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先後完成6項重大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榮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先後被上級評為“工程建設、科研先進個人”、“高層次科研人才”,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基本信息

簡介

上個世紀末,一個事關國防工程防護能力能否經得起實戰檢驗的問題擺到了陳聯平和他的戰友面前:世界軍事強國已把摧毀地下堅固防護工程設施作為進攻武器發展的重點。陳聯平思考著:怎樣才能為我國國防工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盾牌”?為了攻克這個難題,在沒有實驗設備,缺少科研經費,甚至連一份完整的資料都沒有的情況下,陳聯平和攻關小組迎難而上,他們奔太原,赴重慶,一路風餐露宿,四處“取經”。然而,實驗的第一步就“卡了殼”——彈體攻擊實驗沒法完成。拿不到科學數據,怎么能搞設計?是激流勇退,還是迎難而上?在戰友們疑惑的目光中,陳聯平在動員會上說:“是黨員就要敢於闖難關。”他三上北京,向我軍著名工程防護專家錢七虎院士求援。錢老被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義務當起了顧問。解放軍理工大學也伸出熱情之手,不但慷慨提供實驗場所,還派出2名教授幫助陳聯平,終於使科研小組順利地通過了對彈體侵徹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和RPC抗侵機理的進一步研究,找到了最佳試驗配製方案。

圖片 圖片

履歷

實彈靶試階段,陳聯平又陷入了沒有實彈、實驗場地和大型試驗裝備的困境。為了拿到最科學、最準確的數據,他又向軍內外彈體彈道科研機構求援,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於拿到了寶貴的數據。這一項目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的空白,該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神聖的使命感催生攻難克險的強大動力,近年來,陳聯平率領全室科研人員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先後完成60多項國防工程建設項目,有16項重大科研成果分別獲得軍隊和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該室被總部評為全軍“九五”重點戰備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圖片 圖片

後記

圖片 圖片

2002年初,陳聯平取得的一項科研成果通過了國家鑑定。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成果,由於具備優良特性,無論在國防工程還是在民用建築上,都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安全性。它在給陳聯平和戰友們帶來榮譽的同時,也帶來新的誘惑。一家國外企業的老總通過地方工程建設部門找到陳聯平,提出以購買、合作或者其它方式獲取新技術,並給陳聯平開出了3個優厚條件:出巨資購買其技術;給陳聯平20%的乾股,分紅利;出資100萬美元讓陳聯平悄悄提供有關技術。陳聯平,這位吃著紅米飯、喝著南瓜湯、聽著井岡山革命故事長大的軍人,面對誘惑不斷地提醒自己:“是黨員就要帶頭甘於奉獻。抵制金錢的誘惑,是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品格!”他拿起軍隊紀律這張盾牌,拒絕了這位老總開出的高薪報酬。那年,一封寄自大洋彼岸的來信送到陳聯平的手中,一看到熟悉的字型,他就知道這是他敬愛的大學老師寫來的。打開信封,老師親切的話語映入眼帘:聯平,經過幾年努力,我已經在國外開了一家科技公司,目前,正在從事計算機的研究和開發,這是你的專業強項,希望你能到我這裡來,條件優越,年薪豐厚。正在這時,組織上把某地首條新機鐵路專用線建設任務交給了陳聯平。組織的信任和神聖的使命感使他感到,作為一名黨員,就要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聽黨的話、跟黨走。他給遠在國外的恩師寫了一封信,在談到自己獻身國防事業的理想信念和部隊建設需要後,他寫道:“甘願奉獻是我的人生追求。我是軍人,也是共產黨員,我的事業在部隊,黨的事業、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謝絕了恩師的邀請,陳聯平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和與工作相關的學習上。他自學工程決算、商務談判等多種專業知識、技巧,掌握工作的主動權;他馬不停蹄地跑市場、搞調研,摸清材料採購、工程造價、交通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價格真實情況。經過艱苦努力,使工程造價壓縮了20%。

紀事1

主人公小傳 南京軍區空軍某勘察設計室主任陳聯平,是一名特招入伍的大學生幹部。入伍20多年來,他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成長為高級工程師,先後完成6項重大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榮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先後被上級評為“工程建設、科研先進個人”、“高層次科研人才”,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初夏的沿海某地,一枚新型火箭彈拖著烈焰飛嘯而來,在某新型戰備工程上轟然爆炸。強大的衝擊波讓大地顫抖,但灰飛煙滅處,戰備工程安然無恙。擔綱該項科研工作的就是陳聯平。20多年來,他像一顆永不鬆動的鉚釘,緊緊“鉚”在黨的事業上,為國防科研做出了重要貢獻。

“是黨員就要敢於闖難關”

陳聯平常對科研人員講,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要面對使命任務敢為人先,敢闖前人沒走過的路。

上個世紀末,一個事關國防工程防護能力能否經得起實戰檢驗的問題擺到了陳聯平和他的戰友面前:世界軍事強國已把摧毀地下堅固防護工程設施作為進攻武器發展的重點。陳聯平思考著:怎樣才能為我國國防工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盾牌”?

為了攻克這個難題,在沒有實驗設備,缺少科研經費,甚至連一份完整的資料都沒有的情況下,陳聯平和攻關小組迎難而上,他們奔太原,赴重慶,一路風餐露宿,四處“取經”。然而,實驗的第一步就“卡了殼”——彈體攻擊實驗沒法完成。拿不到科學數據,怎么能搞設計?

是激流勇退,還是迎難而上?在戰友們疑惑的目光中,陳聯平在動員會上說:“是黨員就要敢於闖難關。”他三上北京,向我軍著名工程防護專家錢七虎院士求援。錢老被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義務當起了顧問。解放軍理工大學也伸出熱情之手,不但慷慨提供實驗場所,還派出2名教授幫助陳聯平,終於使科研小組順利地通過了對彈體侵徹過程的計算機模擬和RPC抗侵機理的進一步研究,找到了最佳試驗配製方案。

一個難題剛解決,新的難題又接踵而來。實彈靶試階段,陳聯平又陷入了沒有實彈、實驗場地和大型試驗裝備的困境。為了拿到最科學、最準確的數據,他又向軍內外彈體彈道科研機構求援,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於拿到了寶貴的數據。這一項目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的空白,該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神聖的使命感催生攻難克險的強大動力,近年來,陳聯平率領全室科研人員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先後完成60多項國防工程建設項目,有16項重大科研成果分別獲得軍隊和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該室被總部評為全軍“九五”重點戰備工程建設先進單位。

“甘願奉獻是我的人生追求”

2002年初,陳聯平取得的一項科研成果通過了國家鑑定。這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成果,由於具備優良特性,無論在國防工程還是在民用建築上,都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和安全性。它在給陳聯平和戰友們帶來榮譽的同時,也帶來新的誘惑。

一家國外企業的老總通過地方工程建設部門找到陳聯平,提出以購買、合作或者其它方式獲取新技術,並給陳聯平開出了3個優厚條件:出巨資購買其技術;給陳聯平20%的乾股,分紅利;出資100萬美元讓陳聯平悄悄提供有關技術。

陳聯平,這位吃著紅米飯、喝著南瓜湯、聽著井岡山革命故事長大的軍人,面對誘惑不斷地提醒自己:“是黨員就要帶頭甘於奉獻。抵制金錢的誘惑,是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品格!”他拿起軍隊紀律這張盾牌,拒絕了這位老總開出的高薪報酬。

那年,一封寄自大洋彼岸的來信送到陳聯平的手中,一看到熟悉的字型,他就知道這是他敬愛的大學老師寫來的。打開信封,老師親切的話語映入眼帘:聯平,經過幾年努力,我已經在國外開了一家科技公司,目前,正在從事計算機的研究和開發,這是你的專業強項,希望你能到我這裡來,條件優越,年薪豐厚。

正在這時,組織上把某地首條新機鐵路專用線建設任務交給了陳聯平。組織的信任和神聖的使命感使他感到,作為一名黨員,就要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聽黨的話、跟黨走。他給遠在國外的恩師寫了一封信,在談到自己獻身國防事業的理想信念和部隊建設需要後,他寫道:“甘願奉獻是我的人生追求。我是軍人,也是共產黨員,我的事業在部隊,黨的事業、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

謝絕了恩師的邀請,陳聯平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和與工作相關的學習上。他自學工程決算、商務談判等多種專業知識、技巧,掌握工作的主動權;他馬不停蹄地跑市場、搞調研,摸清材料採購、工程造價、交通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價格真實情況。經過艱苦努力,使工程造價壓縮了20%。

“為國防事業培養更多的人才”

走上領導崗位的陳聯平,決心在新的舞台上釋放出更大“能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國防事業培養更多的人才。

經過深入調研論證,陳聯平向黨委提交了《關於以人才建設為龍頭,推進部隊全面建設的報告》,提出“用事業吸引人才,用崗位鍛鍊人才,用公正塑造人才,用真誠服務留住人才”的一整套人才建設構想。

2001年7月,我軍首批地下防護工程學博士生段吉祥從解放軍理工大學畢業。作為我軍著名防護專家錢七虎院士的高徒,段吉祥畢業前已有兩家單位爭著要他,一個是北京某研究所,一個是留校作為年輕骨幹力量繼續培養。

陳聯平知道情況後,風塵僕僕地來到理工大學,邀請段吉祥去南空工作。經過幾番接觸,陳聯平的真誠打動了段吉祥。段吉祥坦誠相告,他最想乾的是自己有一個科研項目能夠儘快啟動。陳聯平爽快地說,只要你的科研項目和我們的工程建設有關,我們就一定給你提供方便。看著誠懇的陳聯平,段吉祥伸出一雙有力的大手,緊緊握住陳聯平的手說:“軍人無戲言,我哪也不去了,鐵心跟你乾。”

陳聯平兌現了自己的諾言,黨委常委會上,他力主為段吉祥成立了科研攻關小組。為了全力支持段吉祥的工作,他自任課題組組長,協調、集中各方力量,從科研立項、經費保障、人員配置等各個方面給予全力支持。

在人才使用上,陳聯平堅持公正用才,給大家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堅持項目、經費、實施辦法等內容全部公開,明確提出:“誰有能力誰上,絕不搞親疏有別和‘暗箱操作’。”

在科研成果的申報上,陳聯平以身作則:凡沒有參與攻關的科研項目,一律不署名。近年來,全室有20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獎項,沒有一名領導“搭車”。

為了滿足科技人員的成才願望,陳聯平建議黨委鼓勵大家報考與本職工作相關專業的在職研究生學習,先後有13人獲得了博士和碩士學位,21人通過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結構師、公用工程師考試,取得資格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