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領域
1.2005-2007年承擔國家基金40472007《新疆北部晚泥盆世生物多樣性研究及環境特徵》項目,任項目負責人。
2.2006-2010年參加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項目。
自80年代起多次到廣西、雲南、江西、四川、湖南、新疆、內蒙古等地進行野外考察,完成泥盆紀腕足動物分類、群落生態、生物地理區系、生物滅絕和復甦等研究,出版論文近50篇。主要從事新疆地區泥盆紀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地理區系,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地區泥盆紀腕足動物及群落生態,華南地區泥盆紀腕足動物多樣性、晚泥盆世生物滅絕和復甦研究。通過中國北方泥盆紀生物多樣性和環境特徵的研究,對中國北方是否存在晚泥盆世F-F事件發生時期生物“避難所”等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依據。通過華南地區泥盆紀腕足動物各分類單元的統計分析,對泥盆紀腕足動物多樣性、晚泥盆世F-F生物滅絕事件等提供了大量詳實的資料和研究成果。
代表論著
陳秀琴,廖卓庭,許漢奎. 2000. 泥盆紀腕足動物Yunnanella和Yunnanellina 的研究. 古生物學報,42(2):229-238.
陳秀琴,馬學平. 2004: 華南晚泥盆世腕足動物的滅絕和復甦. 戎嘉余,方宗傑主編.生物大滅絕與復甦
-來自華南古生代的證據.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317-356,1054.
陳秀琴. 2006. 華南泥盆紀腕足動物多樣性及演化特徵. 見: 戎嘉余(主編),方宗傑, 周忠和,詹仁斌,王向東,袁訓來(副主編). 生物起源、輻射與多樣性演變-華夏化石記錄的啟示. 北京: 科學出版社.429-446, 891-892.
陳秀琴, 廖卓庭. 2006. 晚泥盆世腕足動物屬Planovatirostrum (Brachiopoda) Sartenaer, 1970的生物地理意義.古生物學報, 45 (1): 77-82.
陳秀琴, 廖卓庭. 2006. 南天山西部泥盆紀Zdimir腕足動物群的發現.古生物學報, 45 (3): 35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