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河

集美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福建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集美大學首批校級教學團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帶頭人。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0年8月;

畢業學校、專業、學歷、學位:比利時魯汶大學食品工程專業,研究生,碩士

國外研究經歷:曾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從事植物功能性成分方面的合作研究。

工作單位:集美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職稱:教授

行政職務:集美大學科研處副處長

集美大學教學名師。

福建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負責人。

集美大學首批校級教學團隊“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帶頭人。

學術兼職情況

1. 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分會常務理事

2. 中國農學會農產品貯藏加工分會常務理事

3. 福建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主講課程

本科生:《園藝產品采後生理與技術》、《食品原料學》、《食品加工高新技術》。

研究生:《食品科學進展》、《現代食品加工技術進展》、《果蔬采後生理學》、

《農產品貯藏加工專題》。

主要研究方向

1. 園藝產品采後生物學

2. 食品加工技術

3. 農產品貯運保鮮與加工

科研項目

1、蓮霧果實采後絮狀綿軟劣變調控機制的研究(2012-2015),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項目編號:31171777,主持人。

2、低值海洋水產蛋白組織化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福建省科技計畫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3N0023,主持人。

3、利用低值海參開發功能性產品的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項目,主持人。

4、利用蜜柚果皮聯產香精油和果膠產品的工程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2009-2013),廈門市科技計畫項目,項目編號:3502Z20103024,項目主持人。

5、枇杷果實采後保鮮新技術的研究與套用(2007-2010),福建省科技計畫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07N0046,項目主持人。

6、蓮霧果實采後果肉絮狀綿軟發生機理及其調控研究(2010-2013),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0J01211,項目主持人。。

7、減輕枇杷果實低溫貯藏冷害機理及御冷技術的研究(2005-2009),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 B0510026,項目主持人。

8、余甘果片酸性物質調控加工技術(2006-2009年),福建省科技計畫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06N0072,項目技術負責人。

9、廈門市都市型現代農業“十二五”規劃(2010-2011),廈門市農業局,項目主持人。

10、枇杷果實采後新型保鮮劑的研製(2003—2007),廈門市科技計畫項目,項目編號:3502Z20031088,項目主持人。

11、純天然胡蘿蔔素膠囊的研製開發(2003-2007),廈門市科技計畫項目,項目編號:3502Z20031065,項目技術負責人。

科研成果

1.“枇杷果實采後新型保鮮劑的研製”,獲2007年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排名第一。

2.“枇杷果實采後新型保鮮劑的研製”,獲2007年廈門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排名第一。

3.“枇杷氣調保鮮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獲2004年廈門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排名第二。

4.“無公害蔬菜生產、加工與流通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獲2006年廈門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七。

5.“枇杷果實采後保鮮新技術的研究與套用”,2009年通過福建省科技廳科技項目驗收,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排名第一。

6.“余甘果片酸性物質調控加工技術”,2007年通過福建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鑑定,技術水平達國內領先水平,排名第二。

7.“葡萄貯藏過程中離區酶活性變化與落粒的關係及生長調節物質的影響”,2007年獲第七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8.“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改革與實踐”,2008年榮獲集美大學優

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9.“果蔬采後生理學”,2000年榮獲新疆農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10. 2005年榮獲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會突出貢獻獎。

11. 2010年榮獲廈門市優秀教師稱號。

代表論文

1. 陳發河,杜秀傑,吳光斌.低取代度檳榔芋醋酸酯澱粉製備及分析. 中國食品學報,2013,13(11):35-42.(EI收錄)

2. 吳光斌,陳 靜, 陳發河(通訊作者).HPLC法測定采後蓮霧果實中ATP、ADP及AMP的含量. 中國食品學報,2013,13(9):196-200.

3. 杜秀傑通訊作者),吳光斌. 檳榔芋澱粉物性研究. 中國糧油學報,2012,27(7):52-57., 陳發河(

4. 劉淑宇, 陳發河,於 新, 楊鵬斌,劉 麗. 綠色木黴菌發酵液對芒果采後炭疽病的抑制作用及保鮮效果.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 41(4):133-138.

5. 葉建兵, 陳發河一氧化氮對蓮霧果實采後生理及品質的影響. 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7(3):180-185.(通訊作者),吳光斌.

6. 劉淑宇, 於新, 陳發河,楊鵬斌,楊靜,黃曉敏. 綠色木黴菌發酵液對杧果炭疽菌的生長抑制及細胞損傷作用. 果樹學報 , 2012,29(6):1097-1102.

7. 陳靜, 吳光斌, 陳發河(通訊作者).HPLC測定采後蓮霧果實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在貯藏期的變化. 食品與機械,2012,28(6):103-105.

8. Zhang M A, Chen F H, Huang Z Y, Zhang XC. 2011. Elaidic acid enhanced the simultaneous neurotoxicity attributable to the cerebral pathological lesion resulted from oxidative damages induced by acrylamide and benzo(a)pyrene. Toxicology and Industrial Health. DOI: 10.1177/0748233710393399.

9.Zhang XC, Chen FH, Huang ZY. 2009. Apoptosis induced by acrylamide was calmed down in a 21.5% fat diet through caspase-3-independent pathway in mice testis. Toxicology Mechanisms and Methods, 19(3): 219-224.

10. 陳發河、蔡慧農、馮作山、張維一、廖康.葡萄漿果發育過程中激素水平的變化,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2, 28(5):391--395.

11. 陳發河、吳光斌、馮作山、張維一.葡萄貯藏過程中離區酶活性變化與落粒的關係及生長調節物質的影響,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3, 29(2):133--140.

12. 陳發河、吳光斌.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to assessment of freezing Injury in Chicory Roots, 農業工程學報2002,18(5):147—151.(EI收錄)

13. 陳發河、吳光斌等. Effect of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on respiration and quality attributes of loquat fruit during cold storage. 農業工程學報,2003,19(5):23—27.

14. 陳發河、吳光斌、田標、陳錚. 中低檔烏龍茶中茶多糖提取工藝最佳化研究. 農業工程學報,2006,22(12):245-247. (EI收錄)

15. 陳發河,吳光斌,周凌婕. 茶樹菇多糖的製備及其對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中國食品學報2007,7(6):33-38.

16. 陳發河、吳光斌、林華玲.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多種食品添加劑. 中國食品學報,2006,6(6):126-132。

17. 陳發河、吳光斌、 陳志輝. 天然胡蘿蔔素β-環糊精微膠囊製備工藝的研究, 中國食品學報2006,6(1):110-110.

18. 陳發河、張維一、吳光斌. 變溫處理後甜椒果實對低溫脅迫的生理反應. 園藝學報,1994,21(4):351-356.

19. 陳發河、張維一、吳光斌. 鈣滲入對香梨果實貯藏期間生理生化的影響. 園藝學報,1991,18(4):365-369。

20. 陶金華、 陳發河(通訊作者)、馮作山. 誘導抗性在果蔬采後病害防治中的套用, 植物生理學通訊2006,42(2):361-366.

21. 陳發河、張維一. 低溫脅迫對甜椒果實游離脯氨酸的影響. 植物生理學通訊,1991,27(5): 365-368.

22. Chen Fahe, Wu Guangbin and Zhang Weiyi. The effect of prestorage heat treatment on quality and storage decay of sweet pepper during cold stora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stharv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orticultural Crops, June 1995, 290-297.

23. 李磊, 陳發河. 熱激處理對冷藏“解放鍾”枇杷果實木質化及相關酶活性的影響,食品科學2010,31(16):286-290.(通訊作者),吳光斌

24. 張曉勇, 陳發河. 熱激蛋白及其與果蔬的抗冷性關係.食品科學, 2008,29(12):726~730.(通訊作者),吳光斌

25. 陳發河,蔡慧農,吳光斌,張維一,張愛玲. 熱激處理對采後甜椒果實抗冷害的生理效應. 食品科學, 2002,23(6):139~142.

26. 陳發河,吳光斌,陳旭.琯溪蜜柚果皮中果膠提取工藝最佳化研究. 食品科學,2006,27(11):387-391.

27. 吳光斌、呂禹澤、 陳發河(通訊作者).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九種食品添加劑.食品科學,2006,27(11):457-461.

28. 陳發河、張維一、吳光斌. 椒果實冷藏方法的研究. 食品科學, 2000,21(8):53-56.

29. 張四奇、 陳發河(通訊作者). 1-MCP在果蔬采後保鮮上套用的研究進展,食品科學2006,27(8):262-265.

30. 陳發河、吳光斌. 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測定白酒中的甲醇、乙酸乙酯和雜醇油. 食品科學,2007,28(1):232-234.

31. 陳發河、吳光斌、陶金華.柱前衍生液相色譜法測定貝類中胺基酸含量, 海洋水產研究2006,27(3):42-46.

32. 劉明綬, 陳發河. 回響面法最佳化鳳梨皮色素提取工藝研究,食品研究與開發, 2010,31(9):222-228.(通訊作者),吳光斌

33. 陳發河、陳志輝、吳光斌、馮作山.胡蘿蔔中天然胡蘿蔔素提取工藝的研究, 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27(5):54-57.

34.陳志輝、 陳發河(通訊作者)、馮作山、吳光斌. 天然胡蘿蔔素的性質及製備工藝研究進展,食品工業科技2005,26(6)186-189.

35.楊立傑、 陳發河.天然黃酮類化合物提取純化研究進展.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2006,18:385-390(通訊作者)

36.謝功昀、 陳發河. 同時蒸餾萃取提取柚皮油的研究,香料香精化妝品2008,107(2):17-20.(通訊作者)、吳光斌

37.王雪艷、 陳發河. 龍眼多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集美大學學報,2010,15(2):109-114.(通訊作者)、吳光斌、黃志勇

38. 吳光斌、 陳發河. 熱激處理對冷藏枇杷果實冷害的生理作用,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4,13(2):1-5.(通訊作者)、張其標、楊姣

39. 鄭懷忠、 陳發河.亞硝酸還原酶高產菌株的篩選及發酵條件最佳化,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9, 11(3):81-87.(通訊作者)、李淑燕、孫君社、劉萍

40. 葉建兵,(通訊作者),吳光斌一氧化氮對蓮霧果實采後生理及品質的影響. 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7(3):180-185.. 陳發河

制定標準

1. 陳發河.“葡萄包裝運輸技術標準”(地方標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局發布,DB/6500 B08 002-88,1988年9月。

2. 陳發河、朱磊、劉鴻仁. “甜瓜包裝運輸技術規程”(地方標準),新疆技術監督局發布,DB65/2372,1997年11月。

3. 陳發河、張維一、朱磊. “甜瓜貯藏保鮮技術規程”(地方標準),新疆技術監督局發布,DB65/2373,1997年11月。

編寫的教材及專著

1.《果品蔬菜貯藏運銷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參編。

2.《園藝產品貯藏加工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9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副主編。

3.《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參編。

4.《食品原料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7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參編。

5.《農產品保鮮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特色教材,計畫2011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主編。

6.《果蔬采後生理學》,全國統編教材,1995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參編。

7.《福建海洋產業發展研究》,2005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參編。

8.《新疆名牌農產品戰略研究》,2000年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出版,參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