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5年12月山東菏澤五金交電採購供應站工人。
1978年9月入山東大學中文系學習。
1982年7月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1987年7月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1年3月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教師,先後被聘為副教授、教授;1997年4月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副主任,2001年12月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2年12月任山東大學《文史哲》編輯部主任。
2004年1月任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文史哲》編輯部主任。
2005年10月任山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2年5月6日,當選為中國墨子學會常務副會長。
2015年8月,陳炎不再擔任山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6年5月2日凌晨,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
社會兼職
山東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泰山學者崗位特聘教授、文藝學專業美學方向博士生指導教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美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台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文藝學專業、美學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兼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探討。
主要貢獻
曾於《文學評論》、《文藝研究》、《哲學研究》、《外國美學》、《學術月刊》、《二十一世紀》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了論文逾百篇,出版《積澱與突破》、《陳炎自選集》、《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現代西方哲學美學述評》、《多維視野中的儒家文化》、《日神與酒神》、《中西比較美學大綱》(與周來祥合著)、《美學與社會犯罪》(與李有祥合著)等學術專著多部,主編了四卷本的《中國審美文化史》並為其第三卷的撰稿人。
在美學基本問題上,其《試論“積澱說”與“突破說”》一文,因向國內最有影響的美學觀點提出質疑而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學術月刊》曾在1993年圍繞這篇文章召開了一個專題討論會,並由此而引發了持續多年的有關“實踐美學”與“後實踐美學”的討論和爭鳴。
在審美文化史的研究上,其主編並參與撰寫的《中國審美文化史》(四卷)疏理並建構了一部“有別於審美思想史和審美器物史的審美文化史”,為國內同類著作中的第一部通史。該書出版後,獲得了學界和讀者的好評,新華社為此發表通稿,《人民日報》等數十家網站載文介紹,《中國圖書評論》等十餘家刊物發表了述評,三年內印刷了三次。
在中西比較美學的研究中,與周來祥先生合著的《中西比較美學大綱》曾被國際美學學會副主席馬恰諾教授譽為“中國第一部較為系統的比較美學專著”,具有開拓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領域,他於《多維視野中的儒家文化》一書中運用文化人類學、符號學、比較文學、結構主義、兩性文化、文化衝突理論等多種模式和方法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全新的讀解和破譯,受到錢學森等專家學者的重視與好評。
論文著作
曾于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了論文逾百篇,出版學術著作多部,主編《中國審美文化史》並為其第三卷的作者。曾赴日本、韓國、新舊坡、香港等地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曾任台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
2003年9月16日至2004年1月16日赴台灣東吳大學哲學系任客座教授。
科研項目
首位主持“《中國審美文化史》課程設計及軟體開發”,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 2001,12-2004,12 自籌經費。
首位主持“儒、釋、道的生態觀與藝術觀”,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05,5-2008,12.經費7萬元,本人為首位。
首位主持“中國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文化研究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教育部十五規劃重大課題 2001,12-2005,12 經費20萬元。
首位主持“中國與歐洲的文化差別及其在審美領域中的表現” 山東省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 2001,10-2004,12 經費2萬元。
首位主持“儒、釋、道對唐代審美文化的影響” 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點基金項目 1998-2001。經費2萬元獨立主持“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勵資助計畫” 2002——2006。經費30萬元。
學術活動
曾先後於1998年赴日本廣島、2002年赴日本神戶、2002年赴香港、2003年赴韓國慶州、2004年赴韓國大邱、2004年赴澳門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並於2000年8月作為發起人之一參與了“首屆東方國際美學大會”的主持工作。2003年9月至2004年1月期間,任台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
目前正在從事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中國審美文化史》課程設計及軟體開發”、教育部“十五”規劃重大項目“當代中國文化產業與審美文化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山東省“十五”規劃重點項目“中國與歐洲的文化差異及其在審美領域中的表現”等研究工作。
獲獎記錄
曾獲“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學術獎勵和“教育部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泰山學者”等榮譽稱號。2002年獲第四屆教育部“青年教師獎”。
2002年獲山東大學“傑出學者獎勵基金”。
2005年獲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2005年獲“泰山學者”稱號。
曾獲“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3年)、“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4年、2004年)、“山東省教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4年)、“跨世紀文學評論一等獎”(1994年)、“劉勰文學評論獎”(2005年)等多項獎勵和“教育部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2002年)、“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5年)、“山東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005年)、“泰山學者”等榮譽稱號。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社會科學突出貢獻者津貼”和山東大學“跨世紀人才基金”、“山東大學傑出學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