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濂川是廣東近代機器工業元老陳澹浦的第二子,他與父親及弟弟陳桃川一起製造了製造了中國第一台機器繅絲機。家世
陳濂川是南海丹灶鎮良登村村尾坊人。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他父親陳澹浦在廣州十三行豆欄上街開辦“聯泰號”機器作坊,除製作鈕扣、縫衣針等小五金外,還兼接各式機械維修業務。中國第一台機器繅絲機
1872年,越南華僑富商陳啟沅回國考察後,決定在家鄉南海簡村創辦“繼昌隆”機器繅絲廠。陳啟沅辦此廠計畫以船用蒸汽機為動力,自己設計繅絲機的圖紙,特地到廣州請“聯泰號”承擔製作安裝業務。這是個大工程,幸而此時陳澹浦的第二子陳濂川、第六子陳桃川已是技術好手,父子仨對著圖紙研究了3天,決定承做。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改進,中國近代第一批機器繅絲機終於面世。1874年,“繼昌隆”投產,它生產的絲的質量遠勝手工繅絲。
聯泰號沒落
光緒二年(1876年),陳濂川將工場遷至十八甫,又從香港購回機器車床數台。光緒八年改名為陳聯泰機器廠。為掌握蒸汽機製造技術,陳濂川派其次子陳子卿前往福建船政學堂學習輪機製造,四年業成回廠負責技術工作,並開始仿製蒸汽機及小火輪,該廠在南關設定一個工場叫東棧,工人近百人,在河南尾設一南棧,有泥塢兩座,工人數十。19世紀90年代初,陳聯泰廠建造的第一艘內河蒸汽機小輪竣工,定名“江波”。其後,陸續建成“江飛”、“江電”、“江明”、“江元”、“江蘇”、“江漢”、“江利”、“江永”等號,這些輪船“快捷省煤”,“比諸洋來的一般輪船還勝一籌”。其中,“江蘇”號蒸汽機最大高壓缸直徑為10英寸,性能最佳,航速拖力教好,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被粵海收購,用作巡航緝私,其餘各輪為航商訂購或租用。宣統元年(1909年),“江利”、“江永”兩輪被官府徵用,改裝成兵輪,改名“善豐”、“善富”。光緒二十九年,腎聯泰廠承築廣州長堤工程,因缺乏水工建築經營管理的經驗,工程進展緩慢,光緒三十三年兩廣總督周馥飭令停工查辦,該廠所有廠房、機器設備、火輪船等皆被查封,後抗訴北京,被判錯案,但價值10餘萬兩白銀的產業僅判還4萬兩了事。陳濂川的第三子陳泳江分得1萬元,在順德開辦德祥機器廠,以製造繅絲機和輪船為業,規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