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臨床方面,於雜病診治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辨證、遣方、用藥經驗。特重腎命之陽,尤長補火益元。在運用補火益元諸方時,對真武湯的研究尤為深刻,化裁40餘種,治病50餘症,半數以上是他本人的創造性發揮。他運用本品,常與生薑配伍,欲其溫而散者用生薑,欲其溫而燥者用乾薑。益元特別重視和擅長運用人參。 作為方劑學專家,對方劑學的突出貢獻是選收醫方,以臨床常用,療效突出,結構獨特為原則,無貴無賤,廣收博採,糾正了重經方,輕時方,重書刊方,輕民間方的偏見;編撰方書,創以五臟病症為綱類方和從臟腑病機入手研究醫方的新體例;辨析方義,注重方劑結構、用法、特殊性的疑點、難點、要點分析,把方理研究推上了由形入神的高度;闡明方用,強調方隨法施,法因證立,證繫於五臟,把理、法、方、藥融為了一體;並集古今靈機巧變之實例,當代科研成果以及臨床心得,對眾多醫方的臨床運用,作了切合臨床實際的充實發揮,為當代,也為後世篩選保存了一大批寶貴方藥遺產。
2018年11月21日下午2時36分,中醫名家陳潮祖教授,因病在成都逝世,享年89歲。在中醫病機與治法、方劑的理論和臨床研究領域,陳潮祖具有非常高的學術造詣,同行稱之為“跨世紀最偉大的中醫藥學家之一”。其編著的《中醫方劑與治法》印數達80餘萬冊,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中醫學生人手一冊。
學術成就
學術上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全面繼承,大膽創新,且數十年如一日,教學之餘,深入臨床,臨床之餘,精研理論,著力筆耕,在各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教學上,始終堅持以論明理,以案實論,力求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到論實理透。由於內容生動具體,言辭雅暢清新,受到學生好評,譽為”月下清泉,流於石上”。30餘年來,一直主講方劑學,先後為學科、專科、西學中班、進修班等各類學員講授方劑學,還培養了學術繼承人1名,碩士生2名,在讀碩士生1名。合作編著《中醫治法與方劑》(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中醫方劑與治法》(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主編《中醫病機治法學》(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等方劑學著作200餘萬言。1988年任西南西北片區教材主編《方劑學》(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其中,《中醫治法與方劑》一書,從1972~1984年間,一直作為我校正式教材使用。而《中醫病機治法學》一書,則成為其學術代表作。書中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五臟宜通”和“膜腠三焦”等新見解。該書問世後,迅速被日本翻譯出版,流傳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