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漢平[華中科技大學大學教授]

陳漢平[華中科技大學大學教授]

陳漢平,男,1962年5月13日生於武漢,祖籍南京。工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學者(領軍崗),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能源生物燃氣高效製備及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實驗)中心副主任,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評審和諮詢專家,湖北省科技廳生物質能產業鏈專家組組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生物質能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工業鍋爐分會、全國鍋爐壓力容器標準化委員會工業鍋爐節能減排專業委員會委員,生物質液體燃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中國電力行業CFB協作網專家委員會委員;電力技術編委,工業鍋爐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國際流化床燃燒會議組委會委員,國際生物質能源技術會議學委會委員;生物質熱化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工業煙氣污染控制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節能減排技術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節能減排研究會會長。

一直致力於流化床和生物質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套用,主要包括:氣固兩相流動與傳熱、氣固分離,燃燒、氣化、液化、炭化、熱解、多聯產,污染控制及計算機監控等方面的研究,以及鍋爐、窯爐、氣化爐、液化系統及其關鍵部件、主要輔機等的開發。在流化床和生物質能源技術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有的為國內外首創並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簡介

職稱:教授

所屬學科: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研究方向:

•流化床燃燒理論與技術

•煤及生物質(包括固廢)的高效轉化與資源化利用

•熱力設備與系統節能減排新工藝和新技術

•熱力過程與設備數位化

教育及工作經歷

•1984年~今在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華中工學院)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導;

•2000年~2001年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系做訪問學者;2011年在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機械工程系做高級研究學者。

•1980年畢業於華師一附中;1984年獲華中工學院工學學士;1989年獲華中理工大學工學碩士;2000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工學博士。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生物質熱解多聯產過程機理與產物調控機制研究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生物質成型燃料燃燒顆粒物形成機理研究,循環流化床富氧燃燒方式下鈣基脫硫劑的脫硫機理及其改性研究,富鈣生物油脫硫脫硝機理研究,生物質熱解液化目標產物控制轉化機理與方法研究,微波作用下含炭催化劑深度脫除焦油機理研究

3、國家973項目3項:“大規模高效氣流床煤氣化技術的基礎研究”課題:多股撞擊射流氣流床氣化爐內多相湍流反應流動研究及高溫高壓下不同煤種氣化反應特性的研究,“生物質轉化為高品位燃料的基礎問題研究”課題:生物質定向氣化的基礎研究;“生物質製取高品位液體燃料基礎問題研究”課題:生物質全組分耦合熱分解機理研究

4、國家863項目2項:“生物質製備清潔燃料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生物質熱解穩定製備生物油及提質新技術,“生物質氣化發電最佳化系統及其示範工程”課題:農業廢棄物灰份在循環床氣化過程中行為特徵

5、國家支撐計畫項目2項:“生物燃氣科技工程”課題:熱解氣化製取生物燃氣新技術與示範,“超臨界循環流化床”課題: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給煤分布均勻性研究,冷渣器試驗研究

6、國家公益專項:“秸稈移動床熱解炭化多聯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熱解炭化氣體產物淨化提質技術與設備,熱解炭化液體產物高效複合冷凝技術與設備,秸稈熱解炭化多聯產移動床一體化技術與設備

7、國家“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環境友好的多聯產資源化系統

8、省部科技項目10餘項: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燃煤過程痕量元素排放規律及控制技術;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石油焦燃燒與污染控制及其關鍵技術的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物質氣化多聯產資源化利用機制與關鍵技術研究(重點基金),粉煤氣化機理和關鍵工藝的研究,二氧化碳的化學吸收法在煙氣淨化技術中的套用,有機廢棄物快速熱解機理與工藝的研究;湖北省重點攻關項目:稻殼高效燃燒和稻穀烘乾技術,螺旋式換熱器、高溫煙氣爐、流化床鍋爐的研製

9、校企合作項目60餘項:下排氣循環流化床鍋爐,循環流化床粉煤氣化爐,高溫煙氣爐,超高溫煙氣爐,冷渣器及冷渣系統,新型氣固分離器,新型除塵脫硫一體化技術,褐煤提質技術,燃煤鍋爐改造和計算機監控系統,迴轉窯設計與工藝技術等;生物質熱解多聯產集中供氣工程,流化床生物質氣化示範系統,生物質氣化爐,稻殼爐,煤與生物質混燒鍋爐,生物質移動液化系統,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煤及生物質添加劑等 代表性論文與

代表性論文與專利

•出版專著3部:鍋爐改造技術,流化床燃燒技術的工業套用,循環流化床鍋爐運行及事故處理

•在國內外權威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

•獲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

獎勵和榮譽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高效低耗流化床燃煤工業設備關鍵技術及套用,第一完成人

2、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循環床下排氣旋風分離技術及其套用,第一完成人

3、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流化床燃燒的氣動力、傳熱和N2O生成機理研究,第三完成人

4、中國僑界貢獻獎,含碳固體燃料高效低耗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套用,第一完成人

5、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領先技術藍天獎,生物質熱解聯產聯供高值化綜合利用技術,第一完成人

6、第17屆中國專利優秀獎,一種連續式生物質熱解炭氣油多聯產系統,第一完成人

7、其它:省部委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省專利實施優秀獎1項,武漢市技術發明銀獎1項

8、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首屆十佳優秀專利發明者,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並獲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項目資助

教學與人才培養

教學工作:本科生、研究生的專業課教學以及本科生的生產實習、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指導。

人才培養:博士後6人;博士研究生30餘人;碩士研究生50餘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