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強[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師]

陳永強[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師]

陳永強,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發表過代表性論文論著,有許多科研業績,有46項自己的專利,獲得許多科研獎項

簡介

陳永強,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簡歷

1994年7月,畢業於東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7年3月,畢業於東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9年7月,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7/04 - 1999/11,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金銀研究室,助理工程師;

1999/12 - 2003/11,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冶金研究所,工程師;

2003/12 - 2009/11,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冶金研究設計所,高級工程師;

2009/12-2015/06,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冶金研究設計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2015/06至今,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代表性論文論著

1.陳永強,王成彥,王忠.高矽銅鈷礦電爐還原熔煉渣型研究[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03(4):23-25

2.陳永強,邱定蕃,王成彥等. 從氨性溶液中萃取分離銅鈷的研究[J].礦冶,2003,12(4):61-63

3. 陳永強,邱定蕃,王成彥等. 含銅鉛複雜金精礦礦漿電解處理新工藝[J]. 有色金屬(季刊).2005, 57(3);62-66

4.陳永強,邱定蕃,王成彥等. 鋅鉛混合精礦加壓浸出過程研究[J]. 有色金屬(季刊).2003,55(4):57-60

5.陳永強,邱定蕃,王成彥等. 閃鋅礦常壓富氧浸出[J]. 過程工程學報.2009,9(3):441-448

6.陳永強,邱定蕃,王成彥等. 常壓裝置富氧浸出閃鋅礦[J]. 有色金屬(季刊).2009,61(4):

科研業績

礦漿電解技術及工程套用

礦漿電解(Slurry Electrolysis)技術將濕法冶金通常包含的浸出、溶液淨化、電積三個工序合而為一,在一個電解槽中實現礦物的浸出和電積。於利用了電積過程的陽極氧化反應來浸出礦石,使通常電積過程陽極反應大量耗能轉變為金屬的有效浸出,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上世紀70年代末,以邱定蕃院士為首的研究團隊開始礦漿電解工藝的研究,研究範圍涉及Cu、Pb、Bi、Mn、Sb、Au、Ag、Ni、Co等金屬礦物。 先後完成了硫化銅礦礦漿電解(半工業試驗)、含銅鉛複雜金精礦礦漿電解(工業套用,3000t/a)、輝鉍礦礦漿電解(工業套用,800tBi/a)、脆硫銻鉛礦礦漿電解(擴大試驗,2.5m3電解槽)、大洋錳結核礦礦漿電解(擴大試驗,2.5m3電解槽)。

2012年後,開發了新型的陰、陽極,單位槽體積的物料處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先後在我國湖南和緬甸建成2條年產1000噸金屬銻的生產線。

國家科研項目

自2010年以來,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1項,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3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基金項目1項、面上項目1項,參加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項目)2項,參加國家“973”計畫課題1項,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諮詢項目4項。

獲得獎勵

獲獎:

1)邱定蕃、江培海、黃忠淼、吳凡、劉耀青、李強、鍾亞飛、王含淵、陳永強,《雲南元陽複雜金礦資源綜合利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3)

2)王成彥、陳治華、郜偉、尹飛、陳永強、岳青山,“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裝備與產業化”,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11)。

3)王成彥、尹飛、王濤、阮書鋒、金濤、揭曉武、王軍、衛宏軍、陳永強、袁文輝、楊卜、楊永強、居中軍、楊瑋嬌、馬保中,鎳鐵礦高效綠色提取關鍵技術與產業化,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2年)。

4)劉耀青、魏明安、王成彥、陳永強、鍾亞飛、李超英、邱定蕃、尹飛,“雲南元陽複雜金精礦選冶新工藝”,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1)。

5)王成彥、尹飛、阮書峰、揭曉武、魏錚、張長鎖、陳永強、郜偉、周盡暉,“緬甸莫葦塘紅土鎳礦冶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國有色建設協會部級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013)。

6)王成彥、郜偉、尹飛、陳永強、楊永強、李強、邢鵬、梁德華、楊卜、馬寶中,“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範工程資金申請報告”,北京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012)。

7)王成彥、董衛軍、鄭曉虎、程新潮、朱國明、陳永強、尹飛,“湖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大雅項目設計”,中國有色建設協會部級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007)。

8)王成彥、尹飛、黃振華、陳永強、鄭曉虎、王玉岩、柳志剛、劉奇偉,“青海省元石山鎳鐵礦處理項目可行性研究”,中國有色金屬建設協會部級優秀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006)。

專利

申請專利46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實用新型11項。已獲專利授權25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7項。

鑑定

“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技術與工業裝備”項目,於2013年9月27日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技術與工業裝備”項目研發成功了以高砷銻金精礦為原料的直接礦漿電解新工藝及裝備,主要技術特點和創新點如下:

(1)研發了直接礦漿電解冶煉高砷銻金精礦短流程新工藝,一步製得98%以上的金屬銻,有效解決了銻、砷選擇性分離難題。

(2)發明了12m3柵型陽極礦漿電解槽,陽極面積由傳統棒狀石墨陽極的20m2提高至110m2,電流提高到12000A,增加了單位槽體積的物料處理能力。

(3)新工藝有效解決了傳統火法工藝的“三廢”污染問題,實現了銻的清潔冶金,是替代傳統銻火法冶煉的優選技術。

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工藝銻回收率大於97%、金回收率大於99.5%,比現有火法流程分別提高5和7個百分點;礦漿電解渣含銻小於1%,噸銻總電耗3710kWh、工業鹽酸消耗206kg,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顯著。

以張國成院士、邱定蕃院士為主的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技術與工業裝備為國內外首創,是世界銻冶煉技術的重大創新,工藝技術居於世界領先水平。並建議進一步產業化推廣套用進程。

4)劉耀青、魏明安、王成彥、陳永強、鍾亞飛、李超英、邱定蕃、尹飛,“雲南元陽複雜金精礦選冶新工藝”,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1)。

5)王成彥、尹飛、阮書峰、揭曉武、魏錚、張長鎖、陳永強、郜偉、周盡暉,“緬甸莫葦塘紅土鎳礦冶煉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國有色建設協會部級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013)。

6)王成彥、郜偉、尹飛、陳永強、楊永強、李強、邢鵬、梁德華、楊卜、馬寶中,“鉛富氧閃速熔煉新技術創新及產業化示範工程資金申請報告”,北京市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012)。

7)王成彥、董衛軍、鄭曉虎、程新潮、朱國明、陳永強、尹飛,“湖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大雅項目設計”,中國有色建設協會部級優秀工程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007)。

8)王成彥、尹飛、黃振華、陳永強、鄭曉虎、王玉岩、柳志剛、劉奇偉,“青海省元石山鎳鐵礦處理項目可行性研究”,中國有色金屬建設協會部級優秀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006)。

專利

申請專利46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實用新型11項。已獲專利授權25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實用新型7項。

鑑定

“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技術與工業裝備”項目,於2013年9月27日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技術與工業裝備”項目研發成功了以高砷銻金精礦為原料的直接礦漿電解新工藝及裝備,主要技術特點和創新點如下:

(1)研發了直接礦漿電解冶煉高砷銻金精礦短流程新工藝,一步製得98%以上的金屬銻,有效解決了銻、砷選擇性分離難題。

(2)發明了12m3柵型陽極礦漿電解槽,陽極面積由傳統棒狀石墨陽極的20m2提高至110m2,電流提高到12000A,增加了單位槽體積的物料處理能力。

(3)新工藝有效解決了傳統火法工藝的“三廢”污染問題,實現了銻的清潔冶金,是替代傳統銻火法冶煉的優選技術。

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工藝銻回收率大於97%、金回收率大於99.5%,比現有火法流程分別提高5和7個百分點;礦漿電解渣含銻小於1%,噸銻總電耗3710kWh、工業鹽酸消耗206kg,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顯著。

以張國成院士、邱定蕃院士為主的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高砷銻金精礦礦漿電解技術與工業裝備為國內外首創,是世界銻冶煉技術的重大創新,工藝技術居於世界領先水平。並建議進一步產業化推廣套用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