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狸殖吸蟲

外形特徵

成蟲呈窄長形,平均大小為10.5×4.2,兩端變細。寬 長比例為1:2.5,最寬處在蟲體前1/3的後緣或稍後。
陳氏狸殖吸蟲

蟲體全身披有細小體棘,在腹吸盤前以單生為主,在腹吸盤以群生為主。口、腹吸盤間的單生棘,排列整齊均勻。在近口吸盤部位,多呈細長方形,其長度為16—19微米,一般基部較寬,尖端較窄,最寬處為5—9微米。有的遠端分裂為二。在腹吸盤兩側的棘,呈寬短圓鈍形,多為單生,也有2棘一簇的,最大者為8—12微米。位於兩睪之間的棘最為纖細,多為3—4棘一簇,也有2棘一簇的,最長者僅12微米,一般長度多在10微米以下,棘的基部較寬,前端變窄呈尖刀形。蟲體後端棘與睪丸間者相似。本蟲體棘公式為1--31/2—4。
口吸盤位於蟲體前端,其大小為0.447×0.529,腹吸盤大小為0.690×0.811,位於蟲體前1/3的後緣或稍後。咽緊接口孔,可見其外有豐富的腺體分布。腸管在食管後分為兩支,經3、4個腸扭曲達蟲體後端。
生殖器官的結構與斯氏狸殖者相似。卵巢位於腹吸盤之左右,大小為0.938×0.924,其中心部長度達卵巢全長的2/3左右,從中心部發出5—6個大的分支,每支再分2—4小支。受精囊明顯易見,呈長袋形(0.247×0.079),囊之中部微彎曲,後端有勞氏管通入,受精囊之一側直接與輸卵管相接。輸卵管分為兩段,前段由卵巢發出接受精囊,後段由受精囊發出與卵模相接。勞氏管較長,其基部無膨大。梅氏腺圍繞卵模之周圍,整個腺團略近橢圓形。子宮與卵巢相對,內充滿蟲卵。卵黃腺前端起自咽部水平或腸叉水平。卵黃橫管粗大,橫貫蟲體中部,受精囊之後。睪丸並列於雌性生殖器官後,平均長度為1.777,約占蟲體全長的1/6,每一睪丸的分枝數,多為7枝左右。貯精囊彎曲向前,後端膨大,經射精管通生殖孔。
蟲卵:呈卵圓形或橢圓形,平均大小為76.40×48.28微米。84%蟲卵不甚對稱。卵殼較薄,約近半數蟲卵後端卵殼增厚,有時可見小棘呈點狀或彎鉤狀。卵蓋大小為24.21×4.82微米,約為蟲卵寬度的1/2。
本蟲鑑別特徵為:成蟲呈窄長形。腹吸盤較口吸盤稍大,位於蟲體前1/3的後緣或稍後,蟲體最寬處也在腹吸盤水平。卵巢斜位於腹吸盤之左右,其中心部長度達卵巢全長的2/3左右,並分細枝。睪丸並列,平均長度約占蟲體全長的1/6。 蟲卵呈卵圓形,大多兩側不對稱。囊蚴較大,近圓形,囊壁極薄,囊內幼蟲與囊壁間有一明顯空隙。後尾蚴焰細胞60個。

生活習性

宿主、寄生部位 曾用陳氏狸殖囊蚴分別感染實驗動物貓、大白鼠、果子狸,結果在感染兩月後的貓肺臟內,查出肺吸蟲囊腫一個,並在囊內查獲成熟蟲體2條,胸腔內查得未成熟蟲體2條。在感染一百天后的大白鼠胸腔內,檢獲未完全成熟蟲體1條(子宮內蟲卵尚不多)。用陳氏狸殖囊蚴感染果子狸三月半後解剖,未查獲蟲體。
生活史 陳氏狸殖吸蟲的第一中間宿主待查。 第二中間宿主為鋸齒華溪蟹Sinopta- mon denticulatus)。
囊蚴寄生在鋸齒華溪蟹的肌肉內,其重要特徵為:(1)囊蚴體形較大,平均大小為0.447×0.437。一般為近圓形,少數呈橢圓形;(2)囊壁極薄,厚度平均0.004;(3)囊內幼蟲與囊壁間有明顯空隙,當蟲體伸長時,兩端接觸囊壁,這時兩側的空隙尤其明顯。有時囊壁也可因幼蟲的極度伸長而暫時變為長形,但當蟲體捲曲或收縮時,又恢復圓形。(4)幼蟲腸管有數個彎曲向後延伸達蟲體後端。有時可見口吸盤、腹吸盤,後者較前者為大。在少數標本上,口吸盤之背壁還可見到椎刺一支(表7)。
後尾蚴:脫囊後的後尾蚴平均大小為0.583×0.418,全身復有體棘。腹吸盤較口吸盤為大(表8),位於蟲體中部偏前的位置,從蟲體前端至腹吸盤中心的距離為0.234,占蟲體全長的40.05%。排泄囊位於兩腸管之間,起自腹吸盤前方,向後自排泄孔開向體外。兩支收集管在腹吸盤之後通入排泄囊。前後收集管分別向蟲體前後端伸展,各分出5組毛細管,每組分為3小支,每支分別與一焰細胞相連,故焰細胞公式為:2[(3+3+3+3+3)+(3+3+3十3+3)]=60
在固定染色的後尾蚴標本上,可見緊接腹吸盤後緣處,有三團雌性生殖原基。雄性生殖原基則並列於蟲體後部,位於腸管末扭曲之凹處附近。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四川省灌縣,雲南省。

物種研究

人體對本蟲的感受性問題,至今未明。
簡史 陳氏狸殖吸蟲於1963年報告為新種,定名為陳氏並殖吸蟲(Paragonimus che-ni)。之後,對其成蟲和囊蚴形態又作補充描述(胡,1964)。曾更名為寬宮並殖吸蟲(Para-gonimus cheni)。1964年陳心陶又將其歸隸於狸殖屬,故改稱此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