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獨立的醫學基礎課,屬於病原學範疇.也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寄生蟲的形態,生活史及生態,闡明寄生蟲與周圍環境的對立統一關係.認識寄生蟲病的發生與流行.控制與消滅的基本理論根據,它與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等學科有密切的聯繫,而且與預防醫學也有密切的關係.
簡介
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獨立的醫學基礎課,屬於病原學範疇。也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寄生蟲的形態,生活史及生態,闡明寄生蟲與周圍環境的對立統一關係。認識寄生蟲病的發生與流行。控制與消滅的基本理論根據,它與生物學,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等學科有密切的聯繫。而且與預防醫學也有密切的關係。人體寄生蟲病是危害人類健康、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疾病。聯合國開發計畫暑/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倡議的熱帶病特別規劃(英文簡稱TDR)要防治的10種熱帶病中有8種為寄生蟲病。日本血吸蟲病、包蟲病、肝吸蟲病等仍然是中國常見的人體寄生蟲病,在局部地區,寄生蟲病的流行仍較嚴重。因此,防治寄生蟲病是中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也是一項較長期、艱巨的疾病防治任務。因此,人體寄生蟲學是醫學生不可缺少的醫學基礎知識。
人體寄生蟲學是研究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寄生蟲的形態結構、生活活動和生存繁殖規律,闡明寄生蟲與人體及外界因素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是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人體寄生蟲學由醫學原蟲學(medical protozoology)、醫學蠕蟲學(medical helminthology)和醫學節肢動物學(medical arthropodology)三部分內容組成。學習本學科的目的是為了控制或消滅病原寄生蟲所致人體寄生蟲病,以及防制與疾病有關的醫學節肢動物,保障人類健康。
原蟲研究
在這一時期對危害人類健康較大的原蟲性疾病,如瘧疾、黑熱病、阿米巴病等做了比較深入的調查研究。
瘧原蟲
瘧原蟲所引起的瘧疾是危害中國人民健康最嚴重的寄生蟲病之一,在中國長江以南流行尤為嚴重。本世紀30年代許多學者對各地區人群進行了廣泛調查,對發病季節及瘧疾的種類進行了分析。這些調查結果顯示了三種瘧原蟲在全國的分布輪廓。
1935年胡梅基報告了上海高橋地區瘧疾的季節分布與中華按蚊密度間的關係。此外,馮蘭洲等還對瘧疾的傳播媒介的確定、對一些按蚊在瘧疾傳播中的作用等問題作了一系列調查研究。1936年姚永政等證實盛行於中國西南各省山嶺區域的所謂“瘴氣”實際上就是惡性瘧疾。1941年姚永政與吳征鑒在昆明首次證實卵形瘧原蟲在中國的存在。
在舊中國,儘管一些專家學者進行過一些“點”的調查研究,在雲南省曾設立了瘧疾防治所,進行小範圍的防治工作,但全面的抗瘧工作在當時無法開展,據估計每年瘧疾患者至少3000萬以上,病死率約為15%。
黑熱病
黑熱病也是中國重要的原蟲病之一,流行於長江以北,主要在黃河流域。1904年Marchand與Ledingham報告的由青島回國的德國籍患者為在中國發現的第一例患者,隨後許多學者相繼在許多地方發現了黑熱病患者,從而初步肯定了當時中國18省有黑熱病流行。關於黑熱病的傳播問題,中國學者等根據一系列調查研究,證明中華白蛉為中國黑熱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溶組織內阿米巴
由溶組織內阿米巴所引起的阿米巴病也引起當時許多學者的注意,並在全國各地先後開展了調查。1943年盧婉卿及馮蘭洲以實驗方法證明蠅在傳播阿米巴病中的重要作用。在這一時期除最常見的阿米巴痢疾外,還報導了有關阿米巴肝膿腫、肺膿腫以及皮膚、生殖器與泌尿器阿米巴病的許多病例。
張孝騫等用乙狀結腸鏡診斷阿米巴痢疾。認為方法簡便可靠。鍾惠瀾等用碘油空氣造影診斷阿米巴肝膿腫可顯示膿腫形狀與位置。劉效良及吳執中用中藥鴉膽子治療急、慢性阿米巴痢疾均獲滿意效果。
蠕蟲研究
日本血吸蟲
1905年Logan在湖南常德縣的一例下痢患者的糞便中檢出了日本血吸蟲卵。差不多同時,一位英國醫師在解剖一例福建籍華僑的屍體時,在其腸系膜血管中發現了日本血吸蟲雌、雄成蟲,從而用現代醫學手段科學地證實中國有日本血吸蟲病的流行。
早在20年代對日本血吸蟲在中國的危害性已引起了全國的注意,因此在不少地方,如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福建、四川、廣西、雲南、廣東等部分流行區開展了小規模調查,至1949年,血吸蟲在中國地區分布的輪廓已被初步確定。1949年以前,對中國日本血吸蟲中間宿主,已證實並確定其種名者有6種,分別屬於3個螺屬。此外,陳方之、甘懷傑、姚永政、李賦京等對釘螺的地理分布、感染率、感染強度以及生態習性進行了觀察,並開展了滅螺試驗。
肺吸蟲
1880年,曼松在廈門於一福州籍病人痰中查見並殖吸蟲卵,但直到1930年應元岳在浙江紹興蘭亭發現兩例並殖吸蟲病人,才最終確定肺吸蟲病也存在於中國。此後草藥中國學者對該病的流行病學、病源學及地理分布等開展了一系列調查研究,並發現了新種。1934年,吳光、屈蔭傑等在浙江紹興的蟹體內發現並殖吸蟲囊蚴;1942年Asada證實在東北地區的三種喇蛄有並殖吸蟲囊蚴感染,從而確定了石蟹與喇蛄為中國肺吸蟲病的傳播媒介,浙江和東北為中國肺吸蟲病的流行區。
與此同時,陳心陶在廣州怡樂村發現一新種,命名為怡樂村並殖吸蟲。1940年唐仲璋在福建發現兩種並殖吸蟲,一種定名為林氏並殖吸蟲,另一為感染齧齒動物之並殖吸蟲,並分別在螺及蟹的體內發現了相應的幼蟲。
絲蟲
近代醫學文獻中有關中國絲蟲病的記載始於1871年,在海關和教會醫院工作的外國醫生,先後記述了中國絲蟲病的發現與感染情況。1878年Manson在廈門首次證實蚊子為班氏絲蟲的中間宿主及傳播媒介。
1926年以後中國學者也進行了絲蟲病流行病學調查。馮蘭洲於1931年在廈門除發現班氏絲蟲外,又查到了馬來絲蟲,從而證明中國存在著兩種絲蟲,並於1933年對這兩種絲蟲的鑑別要點作了描述,確定中華按蚊是當地馬來絲蟲的主要傳播媒介,並對馬來絲蟲的幼蟲在中華按蚊體內的發育情況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但在當時條件下,調查工作多局限於交通方便的城市及其近郊,因此到解放前夕,中國對絲蟲病的了解很少。至於防治工作則無人過問。
鉤蟲
鉤蟲病在中國的分布雖為廣泛,據當時報導,中國學者在遼東省7市、北京、山東濟南、河南焦作煤礦區、南京、南通、上海、浙江蕭山、湖北、四川、福建閩南、江西萍鄉煤礦區、湖南、海南島、廣西賓陽、雲南昆明等地的調查中均發現有鉤蟲病患者,可見鉤蟲病在中國分布甚為廣泛。
其它蠕蟲
許多學者,先後在全國許多地方,通過對不同人群、患者的糞便檢查或屍體解剖,進行了腸道蠕蟲病的調查,證實還存在其它腸道蛹蟲,如:華枝睪吸蟲當時已自南到北、由東到西做了較廣泛的流行病學調查,並對廣州一帶華技睪吸蟲感染率高的因素作了調查分析,並就其引起的合併症,如膽囊炎、阻塞性黃疸、肝硬化及與肝癌的關係均作了觀察報導。關於布氏薑片吸蟲的分布,當時已知達10省之多,唯各地分布明顯不均,呈散髮狀。當時中國學者指出人體囊尾蚴病在中國並非罕見,而且自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由於囊尾蚴可在腦內寄生,因而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百分率很高,所以對豬肉絛蟲在中國的嚴重性不應忽視。關於蛔蟲引起的各種合併症,如膽道蛔蟲症、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等也有許多報導。
醫學研究
醫學節肢動物方面的研究以蚊子、白蛉、蠅類及跳蚤等為主要調查對象,其中蚊子的調查做得比較多,包括地域分布及各種類的調查,按蚊種類檢索表的編制,生活史與生態研究以及與瘧疾和絲蟲病的關係等。在解放前已知的按蚊有41種、庫蟻33種、伊蚊40種,並初步確定可能作為瘧疾傳播媒介者,根據實驗與流行病學觀點看計有12種按蚊,其中重要的有4種。傳播絲蟲病的蚊種,根據實驗結果計有10種,其中主要的有致乏庫蚊,尖音庫蚊與中華按蚊三種,並早在1940年根據南京地區的材料對中華按蚊的三個種型提出了初步分析。對白蛉的調查研究也進行了不少,到解放前夕已知中國有白蛉17種之多,其中10種系新種。1940年姚永政與吳征鑒總結了中國白蛉的地域分布,編制了白蛉種別檢索表,而且初步證明中華白蛉可以作為黑熱病的傳播媒介。對於蠅類的研究也作了一些工作。對跳蚤的調查早在清末鼠疫盛行期間業已開始,故積累了不少資料,到了1936年及1938年總結了全國蚤類共75種,到1940年達到96種之多。1949年前蟎類研究基本上是個空白。
圖書信息
作 者:諸欣平 等主編
出 版 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5-1
版 次:8 頁 數:286 字 數:523000
印刷時間:2013-5-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117169967 包 裝:平裝
圖書信息
書 名: 人體寄生蟲學(第二版)(5年高職)
作 者:王秀虎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8月27日
ISBN: 9787030202291
開本:16開
定價: 15.00元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五篇,第一篇總論,第二篇醫學蠕蟲,第三篇醫學原蟲,第四篇醫學節肢動物,第五篇寄生蟲學實踐。每篇正文部分為必學內容,非正文部分為選學內容,各地可根據本地寄生蟲流行情況適當選學。為了幫助學生學習及更好的利用教材,我們在每章後編有小結以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章後附有複習思考題,以便學生能自測知識的掌握情況。
圖書目錄
第1篇 總論
第2篇 醫學蠕蟲
第1章 線蟲綱
第1節 似蚓蛔線蟲
第2節 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及美洲板口線蟲
第3節 蠕形住腸線蟲
第4節 毛首鞭形線蟲
第5節 鏇毛形線蟲
第6節 班氏吳策線蟲與馬來布魯線蟲
第7節 其他少見人體線蟲
第2章 吸蟲綱
第1節 華支睪吸蟲
第2節 布氏薑片吸蟲
第3節 衛氏並殖吸蟲
第4節 斯氏狸殖吸蟲
第5節 日本血吸蟲
第3章 絛蟲綱
第1節 鏈狀帶絛蟲
第2節 肥胖帶絛蟲
第3節 細粒棘球絛蟲
第4節 多房棘球絛蟲
第5節 微小膜殼絛蟲
第6節 曼氏迭宮絛蟲
第3篇 醫學原蟲
第4章 醫學原蟲概述
第5章 根足蟲綱
第1節 溶組織內阿米巴
第2節 消化道非致病性阿米巴
第6章 鞭毛蟲綱
第1節 藍氏賈第鞭毛蟲
第2節 陰道毛滴蟲
第3節 杜氏利什曼原蟲
第7章 孢子蟲綱
第1節 瘧原蟲
第2節 剛地弓形蟲
第4篇 醫學節 肢動物
第8章 醫學節 肢動物概述
第9章 昆蟲綱
第1節 蚊
第2節 蠅
第3節 蚤
第4節 虱
第5節 其他昆蟲
第10章 蛛形綱
第1節 蜱
第2節 疥蟎
第3節 蠕形蟎
第4節 恙蟎
實驗指導
主要參考文獻
人體寄生蟲學(五年制)教學基本要求
目標檢測選擇題參考答案
彩圖
圖書信息
書名:人體寄生蟲學-基礎醫學複習綱要與強化訓練(供臨床.預防.基礎.口腔.麻醉.影像.藥學.檢驗.護理.中西醫結合等專業用)
圖書編號:1617854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定價:19.0
ISBN:703017946
作者:吾拉木·馬木提、王昕
出版日期:2006-08-01
版次:1
開本:16開
目錄:
第一部分 新修改教學大綱總論醫學原蟲學醫學蠕蟲學醫學節肢動物學第二部分 目標、重點內容和複習題第一篇 總論第一章 引言第一節 寄生蟲對人類的危害第二節 中國寄生蟲病的現狀及寄生蟲病流行中的問題第三節 正在出現的寄生蟲病第四節 寄生蟲學的研究與發展方向第二章 寄生關係及其演化第三章 寄生蟲的生物學第一節 寄生蟲的生活史寄生蟲與宿主類別第二節 寄生蟲的營養代謝第三節 寄生蟲的生殖潛能第四節 寄生蟲的分類系統第四章 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關係第五章 寄生蟲感染的免疫學第六章 寄生蟲感染的特點第七章 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第一節 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第二節 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因素第三節 寄生蟲病流行的特點第四節 寄生蟲病的防治措施總論部分 強化訓練及參考答案第二篇 醫學原蟲學第八章 醫學原蟲概論第九章 葉足蟲第一節 溶組織內阿米巴第二節 結腸內阿米巴和其他非致病阿米巴原蟲概論及葉足蟲綱部分 強化訓練及參考答案第十章 鞭毛蟲第一節 杜氏利什曼原蟲第二節 藍氏賈第鞭毛蟲第三節 陰道毛滴蟲鞭毛蟲綱部分 強化訓練及參考答案第十一章 孢子蟲第一節 瘧原蟲第二節 剛地弓形蟲第三節 隱孢子蟲第四節 卡氏肺孢子蟲孢子蟲綱部分 強化訓練及參考答案第三篇 醫學蠕蟲學第十二章 吸蟲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華枝睪吸蟲(肝吸蟲)第三節 布氏薑片吸蟲(腸吸蟲)第四節 肝片形吸蟲第五節 衛氏並殖吸蟲(肺吸蟲)第六節 日本裂體吸蟲(日本血吸蟲)吸蟲綱部分 強化訓練及參考答案第十三章 絛蟲第一節 絛蟲概論第二節 曼氏迭宮絛蟲第三節 鏈狀帶絛蟲(豬帶絛蟲)第四節 肥胖帶絛蟲(牛帶絛蟲)第五節 亞洲牛帶絛蟲第六節 微小膜殼絛蟲第七節 細粒棘球絛蟲(包生絛蟲)第八節 多房棘球絛蟲第九節 其他人體寄生絛蟲絛蟲綱部分 強化訓練及參考答案第十四章 線蟲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十二指腸鉤蟲美洲鉤蟲第三節 東方毛圓線蟲第四節 糞類圓線蟲第五節 似蚓蛔線蟲(蛔蟲)第六節 蠕形住腸線蟲(蟯蟲)第七節 毛首鞭形線蟲(鞭蟲)第八節 鏇毛形線蟲(鏇毛蟲)第九節 班氏吳策線蟲(班氏絲蟲)馬來布魯線蟲(馬來絲蟲)第十節 其他線蟲第十五章 豬巨吻棘頭蟲線蟲綱部分 強化訓練及參考答案第四篇 醫學節肢動物第十六章 概述第十七章 昆蟲綱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蚊第三節 白蛉第四節 蠅第五節 蚤第六節 虱第十八章 蛛形綱醫學節肢動物第一節 概述第二節 硬蜱和軟蜱第三節 疥蟎第四節 蠕形蟎第五節 塵蟎醫學節肢動物部分 強化訓練及參考答案第三部分 模擬試卷人體寄生蟲學模擬試卷I人體寄生蟲學模擬試卷Ⅱ人體寄生蟲學模擬試卷Ⅲ吾拉木·馬木提、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