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柏昌(1914—1941),東莞篁村袁屋邊人。1930年考入廣州市第二中學,1933年8月,考入中山大學附中高中部。1935年10月,參加了“中國青年抗日同盟”,被選為中山大學抗日大會主席團成員。1936年秋,入中山大學理學院地理系學習,同年八九月間,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七·七”蘆溝橋事變後,陳柏昌參加了中山大學青年抗日先鋒隊。1938年10月,日寇在大亞灣登入,中共廣東省委號召青年參加國民黨第四戰區民眾動員委員會組織的戰時工作隊,奔赴各地搞戰時動員工作和參加抗日武裝鬥爭。陳柏昌加入了戰時工作隊,編在東江隊負責總務工作。
1939年9月,陳柏昌被派往河源縣。翌年1月,接任中共河源縣工委書記。同年5月,調到海豐,以教師職業作掩護,負責收容我部隊“東移”時散落在海豐的武裝人員。廣東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挺進東莞後,陳柏昌調回東莞。1941年7月,調到總部,參與在大嶺山牛牯嶺培訓幹部的“中山書院”的領導工作。同年9月,國民黨保八團徐東來部大舉向大嶺山進犯,我主力部隊轉移外線戰鬥,頑軍占領大嶺山。陳柏昌仍堅持戰鬥在大嶺山地區,後由於形勢所迫,撤到厚街敵後活動。途中,不幸為混進我連平聯鄉辦事處的內奸所瞞騙,柏昌等人被帶到治平鄉的絨旗墩。該村的反動豪紳假意殷勤接待,暗設埋伏,席間突然出擊,陳柏昌不幸被捕,隨即被捆綁裝入麻袋,再綁上大石丟下深潭。柏昌慘烈就義,時年僅2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