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揚

陳明揚

陳明揚 男,1934年6月25日出生,福建省福州人,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1956年在遼東半島發現鈾礦點。1957年在內蒙古北部發現超基性岩體和鉻鐵礦點,並確認蛇紋石化、鉻綠泥石化、矽化和碳酸鹽化等圍岩蝕變。同年在北京地質學院畢業。1958年考察黃河中游黃土。

基本信息

人物成就

1985年

總結了季風與西風帶等相互作用的大氣粉塵發生、搬運和沉積模式;首先明確地提出夏季風對塵暴過程的影響;首次提出山地丘陵和黃土源、梁、峁及溝谷系統(黃土丘陵)組成的黃土高原鑲嵌環境及其子系統的開發利用原則 。

1990年

對南極極鋒北移事件與第四紀黃土高原古氣候對比。1992年首次提出我國夏季風演化與澳大利亞北移及其高壓發展有關;

1995年

指出在青藏高原形成前的漸新世,從構造和沉積物演化證實東亞夏季風的成員——澳大利亞高壓、南海暖池和信風增強的穿赤道急流已經存在。這表明西南季風的一支——南海季風在晚漸新世已經形成。這一看法否定了中國東濕西乾的氣候格局是由青藏高原引起的傳統看法。由此提供了有關大氣環流和生態演化的重要新線索。

1996年至1998年

合作的黃土高紅粘土磁性地層工作,為中國乾旱化的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效應的研究提供基礎資料。此外,還發現北半球冰量增加,以及2.5Ma氣候轉型事件與距今3~2.2Ma西太平洋暖池冬季增溫(一種類厄爾尼諾事件)有關。同年合作提出,0.6Ma黃土高原夏季風增強轉型事件和深海氧同位素3階段晚期夏季風增強與澳大利亞乾旱化有關。從塵暴事件提出夏季風的影響,南北半球對比,亞澳季風系統的演化,揭示季風與暖池相互作用可能是間冰期超前事件發生的原因。

研究方向

進一步研究澳亞季風經向環流及其派生緯向環流和赤道太平洋緯向環流相作用,致使太平洋不同層海溫結構和海面高度調整,引起全球冰量。洋流、氣流等全球氣候系統的變化。

陳姓名人盤點(二)

盤點陳姓當中一些在各行各業有著突出成績的人物,包括教師,研究員,科研人員以及機關幹部等名人。
陳進良
陳錦旺
陳金石
陳金聲
陳和興
陳惟時
陳為霖
陳為匡
陳金典
陳威烈
陳萬勛
陳萬雄
陳和鈞
陳同蕙
陳通謨
陳庭金
陳金本
陳天柱
陳天石
陳潔清
陳天朗
陳天高
陳天彪
陳將熙
陳健琦
陳特鑾
陳劍儒
陳劍林
陳四海
陳四川
陳思渠
陳舜娥
陳順先
陳順清
陳帥民
陳合明
陳冠洲
陳樹實
陳樹培
陳樹蘭
陳述榮
陳廣真
陳曙霞
陳暑庭
陳淑英
陳漢興
陳淑身
陳淑榮
陳光楹
陳光曄
陳叔瑾
陳書章
陳守川
陳守常
陳甲申
陳世元
陳世鈺
陳世瑜
陳世宜
陳世修
陳世坤
陳世高
陳世澄
陳士平
陳嘉明
陳家琦
陳盛祿
陳聖源
陳省山
陳申生
陳申寬
陳社保
陳紹智
陳家琅
陳家驥
陳漢輝
陳漢東
陳少宗
陳少毅
陳少純
陳善卿
陳山林
陳森強
陳三陽
陳潤政
陳瑞賢
陳繼蘭
陳瑞璘
陳瑞娣
陳汝翼
陳汝活
陳如意
陳如燕
陳吉清
陳如泉
陳榕星
陳榮鍾
陳冠茂
陳榮清
陳榮廉
陳吉琛
陳榮海
陳榮峰
陳國虞
陳任昭
陳仁物
陳仁績
陳人蔣
陳權盛
陳全友
陳光松
陳秋乾
陳瓊花
陳慶佑
陳國香
陳惠國
陳清炮
陳青良
陳欽豪
陳謙海
陳琪明
陳其統
陳其明
陳其華
陳其恩
陳丕基
陳國樹
陳佩惠
陳沛生
陳培中
陳培生
陳培堅
陳國倫
陳國榘
陳南村
陳木喜
陳謨有
陳煥林
陳明揚
陳懷濤
陳懷嵩
陳明慈
陳華信
陳華山
陳厚傑
陳梅梅
陳茂松
陳光山
陳祿生
陳陸均
陳隆勛
陳龍玄
陳留根
陳令生
陳洪霄
陳國海
陳洪達
陳林俊
陳林峰
陳林長
陳梁棟
陳良猷
陳連亭
陳宏溪
陳紅勝
陳麗堂
陳紅路
陳弘道
陳立奇
陳立龍
陳立宏
陳科文
陳康全
陳開周
陳開運
陳國敦
陳開本
陳浚泉
陳峻青
陳俊文
陳均祝
陳君勝
陳君德
陳覺凝
陳恆昌
陳菊齡
陳居堂
陳冠初
陳鏡合
陳國呈
陳貴揚
陳進莊
陳金明
陳洛生
陳煥玲
陳林祥
陳南雲
陳明儀
陳聽寬
陳恆華
陳和毓
陳基生
陳瑞文
陳立平[教授]
陳開勛
陳巨鎖
陳榮華
陳慧敏
陳敬忠
陳慶宣
陳天寶
陳晃明
陳塑寰
陳佩薰
陳漢生
陳建業
陳鴻德
陳建偉
陳淑範
陳洪光
陳國階
陳鶴鳴
陳林森
陳利銘
陳浩然
陳漢源
陳國英
陳松齡[京劇丑角]
陳日新
陳建勛[教師]
陳漢欣
陳慶華
陳建新
陳天麒
陳體漲
陳光庭
陳建定
陳敏華
陳家驊
陳淑儀
陳家福
陳吉紅
陳及霖
陳煥章
陳立群
陳紹宏
陳紹光
陳紹蕃
陳久金
陳鶴年
陳建華[文學家]
陳玲玲[崑曲演員]
陳為江
陳萬東
陳素榮
陳建中
陳樹勛
陳光斗
陳癸尊
陳世源
陳時理
陳石生
陳紹強
陳如松
陳立新[武漢大學教授]
陳全茂
陳能秀
陳金登
陳明強
陳民揚
陳靈芝
陳述彭
陳淑長
陳榮悌
陳建軍
陳夢熊
陳樹中
陳涵奎
陳利明
陳明仁
陳國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