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陳明](/img/9/e0e/nBnauM3XwEjNzQTOzcDN5UzM1UTM4QTN3gDMxADMwAzMxAzL3Q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主要事跡
陳明出生於農民家庭。1921年畢業於福建省立第九中學,回鄉到白土桐崗國小任教。與鄧子恢等進步青年教師創立”奇山書社”,集資購買並研討《新青年》《共產黨宣言》《嚮導》等進步書刊。兩年後創辦旨在“改造舊社會,宣傳新文化”的《岩聲報》,陳明擔任主筆,發表過《爭回我們的自由》等文章。1923年,先後在廈門的集美中學和中山中學執教。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翌年春,入上海大學社會系,接觸了共產黨人鄧中夏、瞿秋白、張太雷等,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6年,受黨組織派遣,到廣州參加北伐軍,在東路總指揮部政治部負責宣傳工作,併兼任情報股股長。北伐軍占領福州後,任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宣傳部長兼《福建評論》社社長和《國民日報》主編。1927年春,任中共龍溪中心縣委書記,到廈門、龍溪沿海一帶從事工農運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化裝到武漢向黨中央匯報情況。7月,任中共中央福建省黨務特派員,與孔昭禮、謝景德等回福建整頓恢復黨組織,重建了中共閩南、閩北兩個特委,陳明任閩南特委書記。12月,在漳州主持召開黨組織聯席會議,成立中共福建省臨時委員會,被推選為書記。此後,在全省領導恢復兩個市委、建立5個縣委和4個縣的特支,並在龍巖、上杭等縣發動農民武裝暴動,在福州、廈門等市開展工人運動,建立起赤色工會。1928年7月,由於叛徒告密在漳州被捕,後越獄赴廈門,與省委取得聯繫。經中央批准,於1929年春赴蘇聯,進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31年結業回國,任紅軍第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宣傳科長兼瑞金紅軍學校教官。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翌年1月遵義會議後,調幹部團任教,後期任訓練科長和政治委員。1936年,任中國工農紅軍大學高幹科教員,1937年改任八路軍隨營學校政治委員。1938年10月,調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任宣傳部長。1939年3月,隨軍到山東,擔任運南支隊政治委員,率部活動在微山湖和京杭大運河一帶。7月,調任中共山東分局政府工作部部長兼統戰部長。秋,親自指導沂水縣六區的民主建政,並以《擁護民主政權》為題,為《大眾日報》撰寫社論,被分局書記朱瑞稱為“山東的一位有權威的理論家”。1940年7月,陳明出席山東省各界聯合大會,當選為山東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曾撰寫《抗日民主政府》一文。1941年11月,日偽5萬餘人對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30日凌晨,陳明率抗大一分校部分學員和少量部隊在大青山下與日軍一個旅團的兵力遭遇,壯烈殉國。